编者按: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殷殷嘱托“希望福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并对福建发展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为展现全省上下牢记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福建作为、谱写福建篇章的生动实践,本报今起推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福建作为”系列述评,敬请关注。


一年春作首,奋楫正当时。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省委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激励全省干部群众进一步强信心、鼓干劲,推动全省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

肩负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使命,全面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加快打造富强福建、创新福建、活力福建、幸福福建、美丽福建、平安福建,八闽儿女锚定目标,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福建实践的优异答卷。

创新赋能

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核”引擎

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项目成功入选。

也是在2022年,来自福建的创新成果频频刷屏: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建成下线、全球首个“鼻喷疫苗”获批在国内紧急使用、全球首座标准化“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建成投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过去十年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从全国第11位提升至第8位;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居全国第7位……

同样的时间维度里,福建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15.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了4.8倍、突破1万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9.4%提高至15.3%。

尽管奋起直追,但由于历史原因,福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科研机构大院大所少,科技创新缺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创新之路尤为艰难。

正视差距、补齐短板,方能塑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单列成章、一体部署,彰显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去年11月,省委书记周祖翼深入福州市社区、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福建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向前——

前行印记,折射在多点开花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中。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以超常规举措建设的省创新实验室已有6个投入运转,它们和省创新研究院、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一系列平台,正“聚能”“释能”,期待激发创新“裂变”。

前行印记,折射在破立并举的科技体制改革中。我省在全国首设科技成果转化奖,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启动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创近五年新高。今年,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等仍将是发力重点。

前行印记,折射在不断夯实的人才基石中。此前,省引才“百人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有90%以上是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更要用得好,我省将推动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联动发展,支持人才带专利、项目、团队来闽创业;围绕重点科研创新载体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切实强化急需紧缺人才编制保障。

今年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以上、国家创新型企业突破1.1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突破2800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锁定目标,这个春天,创新“春潮”扑面而来。

福州科创走廊通过整合低效利用的土地和建筑空间,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圈,今年将全面完成建设;

聘任4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顶尖人才为科技顾问、启动厦门科学城、发布《厦门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一场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彰显厦门以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的决心和魄力;

民生制造业重地泉州近年对接引建大院大所18家,探索推动大院大所建立健全科研市场化模式,研发与产业“双向奔赴”还在继续……

产业着力

夯实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3月19日,我国工业领域的一大盛事——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揭晓。宁德时代成为锂电行业首个获奖企业,福建工业也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这家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不仅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居全球第一,还不断扩展换电、储能、电动船舶等领域市场版图,日益枝繁叶茂。

一个厂改变一座城,是福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最生动实践。

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尽管福建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工业总量依旧偏小、传统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加之我国要素比较优势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等都发生重大变化,唯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福建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解题作答”,“串珠成链”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在福州,随着“偏光片”制造领域的领军者恒美光电“入局”,新型显示产业补上这块重要“拼图”,而恒美看中的正是以福州京东方为龙头,集合玻璃基板、模组、终端显示等上下游企业的完备产业链;在宁德,思客琦智能装备专精锂电智能装备制造,年营收增长率超100%,围绕宁德时代这一产业“航母”,80多家这样的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抱团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推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持续做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日臻壮大。

八闽大地上,21个千亿产业集群领衔现代产业“集团军”,加速产业布局由“旧”向“新”、产业链条由“短”变“长”、产业规模由“小”做“大”。

202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96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稳居东部第1位。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进一步做大存量、做优增量?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经济”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未来增长点所在。

着墨这“四篇文章”,不能“各书一章”,当突出“融合”二字。

伴随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曾长期困扰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效率不高、品控不稳等难题正在破解。

九牧全球首创5G智能灯塔工厂,工厂生产效率提升67%,物流运输效率提升45%,整体综合效率提升37%;华宇织造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变得更绿色、高效,研制周期从30天缩减到15天,设备能耗降低23%……全省已有逾5万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规上企业全面数字化率居全国第3位。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明确部署。省长赵龙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一个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闽山闽水间铺陈开来——

向“高”攀升,实施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再造,瞄准薄弱处“补链”“建群”,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领域横向拓展,持续做强万亿产业。

向“新”奋进,大力培育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抢先布局新一代显示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继续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

向“融”借力,逐浪海上风电装备、电动船舶、深远海养殖平台等“产业蓝海”,探路储能、氢能装备制造等“降碳”产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文旅经济能级,发挥“四大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暖心信心

争创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

惊蛰过后,万物生长。

3月的福州,集聚了全国跨境电商人的目光。18日—20日,2023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举办的三天里,海峡国际会展中心7.2万平方米展馆内始终人头攒动,逾2000家参展企业接待了国内外跨境电商领域8.3万名专业客商,展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40亿美元。

当外需走弱、传统外贸订单下降,通过跨境电商新业态谋求新增长点迫在眉睫,善观时变、主动求新的民企更易抢占先机。事实上跨交会主承办方中,福建民企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今年前两个月,福建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4个百分点。

过去3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各种因素交织中,作为福建发展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的民营企业承压向前。

2022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3.69万亿元,增长5%,占全省GDP比重达69.4%。同时,民间投资仍然活跃,达1.16万亿元,增长5.2%。

短处同样不能忽略。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福建民营企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企业占比较低,产业链条较短,专业化程度不高,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不够强。

今年起福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兔年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提出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谱写福建民营经济更加绚丽的华章。

全国两会再次传递出我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强烈信号。

全力推动民营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再创新优势,行走八闽大地,处处感受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我们从中感佩民营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坚守。

在晋江,恒安集团内坑智能化生产基地(二期)正火热施工,这个智慧化绿色工厂年产值计约百亿元;在南安,九牧高端卫浴定制产业园正加紧施工;华宇铮蓥集团投资超1亿元扩大产能,数百台新购经编机正陆续进场……

省发改委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工业、服务业和康养等社会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达600多亿元。

我们从中欣喜民营企业对自主创新的自觉。

宁德时代率先攻克“新一代高比能快充锂离子电池技术”;福耀玻璃荣获中国质量奖,实现了福建制造业零的突破;5G应用加速,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国内纺织领域首个“5G+AGV”机器人投入使用……它们,是属于福建民企改革创新的高光时刻。

眼下,福建民营经济不仅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科研投入,坚持创新引领全产业链的发展。

我们从中同样读出福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位于龙海的格林食品产业园不久前投产。格林集团董事长苏庆忠感叹:“用地困难有人协调,惠企政策上门指导……党和政府把服务做到实处,我们可以放开手脚,专心致志搞发展。”

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为敏锐也最深刻。重商、亲商、爱商,放胆、放权、放活,我省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从降成本、促创新、保要素、解难题、助转型等方面,多层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

从这个春天出发,省委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的良好氛围下,我省民营企业正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谱写新的创业史。(记者 郑璜 林侃 游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