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兰集宏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中。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3年,海沧区首次进入“中国工业百强区”前50强、位列第42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总量连续2年蝉联厦门市各区第一;入选厦门市级倍增计划企业数量由44家增加至77家、占全市比重近1/4,2023年产值规模占全区的62%;境内上市企业数达17家,数量和市值保持厦门市各区第一,有力支撑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在千亿元规模……
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厦门海沧先进制造业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动能增强,更是海沧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克服了内外多重挑战,海沧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和活力。
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海沧区始终坚定产业立区,积极融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持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之路。这背后,海沧区历届区委、区政府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持续深化改革,为海沧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全区上下将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好、学习好、贯彻好,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关怀转化为努力奋斗、拼搏争先的前进动力,汇聚起磅礴力量,推动海沧高质量发展。”海沧区有关领导表示,海沧区将牢记嘱托,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推进深化改革、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海沧力量。
做强主导产业
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走进位于海沧的厦门生物医药港,总投资12亿元的省重点产业项目——宝太生物POCT(即时检测)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装修施工,拟于2026年试生产。建成后,可年产5亿人份~8亿人份的即时检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和配套诊断仪器5万台,年产值有望超20亿元。
目前在研的体外诊断产品百余项;取得了心脑血管、肿瘤检测等近百项产品注册证书;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得益于海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长期培育,宝太生物自入驻海沧以来就迎来快速发展,陆续展现出超强的创新研发转化能力。
宝太生物的发展,成了海沧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更见证了厦门突出优势、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作为厦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海沧区立足国际国内产业布局和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和差异化发展思路,形成生物医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在全国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三大主导产业。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海沧探索形成了“创新研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孵化与培育体系,并在政策扶持、平台建设、引商引智等方面形成市、区联动,吸引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在园区集聚孵化,完成产业人才的初步积累。今年9月,海沧修订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15项扶持举措可与省、市相关政策形成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全方位促进生物医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截至去年,海沧共有生物医药企业475家,产业规模354亿元,已成功构建起以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新药研发、新型疫苗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步入产业链协同创新、齐头并进的集中回报周期。
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过程中,海沧区优化“产业链”布局、强化“金融链”支撑、激活“创新链”势能,引进士兰微、通富微电、安捷利美维等超65家企业项目,初步形成以特色工艺技术路线为主的产业链布局,在先进封装、特色封装、封装载板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海沧区深耕电池正极材料、铝箔加工、薄膜等优势产业,培育国际领先的新材料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新材料产业基础较好,厦钨、长塑等龙头企业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
三大主导产业是海沧产业经济的坚实支柱,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沧将坚持围绕由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构成的“3+1+1”产业布局,依托现有的发展态势和发展优势,以及逐渐形成的产业生态圈,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链条招商、场景招商,引进更多固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面向三大主导产业,海沧将大力推进“政策+融资”的招投并举的招商模式,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力争2年内引进设立若干只引导基金、头部私募基金及其子基金等。同时,从制造业所需的要素保障出发,再建设一批国有通用厂房,加大供地保障力度,针对三大主导产业再规划上千亩用地,为未来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聚力向“新”求“质”
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
现场机器轰鸣、车辆来往穿梭,工人正在焊接、打桩、浇筑……签约落户不到2个月,位于海沧南海三路的士兰集宏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400多名参建人员,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一期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一季度封顶,四季度末初步通线,2026年一季度试生产。
士兰微是全球前20、国内第一的功率芯片设计与制造一体化(IDM)企业,该项目是其在厦门的第三个重要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一期项目达产后,年产42万片8英寸SiC(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预计年产值达67亿元。两期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20亿元,将形成年产96万片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的生产能力,可较好满足国内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碳化硅芯片需求,并可向光伏、储能、充电桩等领域提供高性能的碳化硅芯片,助力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
在海沧另一隅的新阳工业区,总投资25亿元的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也在火热建设中,预计2025年9月前实现一期项目的规模化量产。中仑新材有“尼龙膜王”之称,全球每5卷BOPA薄膜(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就有一卷产自于中仑新材海沧生产基地。新项目将建设科创大楼和数条世界最先进的新能源膜材生产线,所研发与生产的超薄电容膜和复合集流体基膜极具市场潜力,可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
两个高精尖项目,瞄准当下风口正盛的新能源、新材料,体现海沧对主导产业的深耕,更隐藏着海沧积极布局新赛道、提速新质生产力,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蓝图。
当前,厦门正处于发展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作为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海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布局落子,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高层次建设创新平台、高标准构建创新机制、高水平培育创新人才,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等工作,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全球最大的钨丝生产基地、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薄规格铝箔生产商、全球现有最大的BOPA膜材生产基地……多年来,以厦钨新能源、厦顺铝箔、中仑新材、当盛新材料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海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集群态势初步显现,形成特种金属及功能材料、光电信息材料、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碳材料五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多项产品技术在世界新材料产业舞台上绽放光彩。
与此同时,掌握“独门绝技”的全区近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贡献了关键技术和产品,成为制造业的活力所在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海沧区制定了科技创新专项补助、企业研发费用补助等奖补措施,支持企业开展应用研究、技术攻关、产品试验等工作,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09%,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创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中仑新材董事长杨清金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讲话精神,更坚定了企业践行自主创新的信心,中仑新材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大力开展新兴前沿领域的技术攻关,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膜材料产业生态,为海沧进一步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力量。
不断优化的平台载体,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海沧依托企业建成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26家;生物医药领域,现共有39款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已申报进入和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其中3款Ⅰ类创新药有望上市;2024年1—9月新增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82项。
创新,关键在人。海沧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密度全省最高,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数量连续三年全市各区第一。2022年以来,海沧兑现人才扶持资金4.2亿元,累计入选各级创新创业人才737人次,其中超八成集中在先进制造业行业。海沧将继续实施“国际一流人才湾区15条”,持续探索“企业张榜招帅、科研人员揭榜挂帅”机制,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下一步,海沧将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探索搭建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激发科技创新主体、载体活力。
强化改革创新
以“软”环境促“硬”实力
签约即发证,拿地即开工;项目从拿地签约到开工总审批,从3个月缩至5个工作日,创下海沧区企业最快纪录;审批通过当天,“四证同发”,厦门首个……谈起三个多月前增资扩产项目审批时经历的“海沧速度”,厦门鑫朋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凤连连称赞,“真的很惊喜,估计能让我们的投产时间提前半年”。
以往增资扩产项目审批需要数月,“四证同发”大大缩短开工准备周期,这得益于海沧各部门实现了审批工作上从“串联”到“并联”的创新。土地出让公示前,厦门市资源规划局海沧分局就与其他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沟通,提前开展信息联动、材料核验与预审查等工作,缩短项目前期筹备时间及运营成本。
在海沧看来,经济发展硬实力得益于“软环境”,而优质的营商环境体现在高效便捷政府服务、公开公平政策服务、国际化服务思维以及清晰产业方向上。因此,海沧力图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在企业服务上探索新作为,构建全流程、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服务体系,提升企业获得感。
近年来,海沧区在厦门首创并持续完善“八办”推进机制,在优化已有的招商办、前期办、重点办、征收办、督查办等“五办”基础上,增加产业办、规划土地办和服务办,在推进增资扩产流程中形成各部门权责清晰、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督办及时的实效,确保增资扩产项目从对接洽谈、跟踪推进,到地块出让、前期工作、施工建设、综合协调等各个环节顺畅衔接。各部门强化工作合力,做到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全周期协调,共同为项目落地“提速护航”。流程再造审批提速后,增资扩产环节从10个精简至5个,办理时限由224天提速至64天,节约160天。
在“八办”创新机制的基础上,海沧区又在全省首创区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区主要领导每月召开“服务企业接待日”,破解增资扩产审批前困扰企业的堵点,推动项目全流程提质增效。近三年,海沧大力支持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增资扩产提容增效,在不增加出让用地下,增加建筑面积超170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提高0.58,折算下来相当于节约工业用地1281亩。
“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受理企业诉求962件、办结911件,办结率超九成,举办“服务企业接待日”25场,为148家企业解决问题245项。“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企业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大幅提高。“海沧营商环境特别好,很多创新举措很走心!”有企业主形容“找到了中心,就跟找到了区长一个样”。
海沧区还特别注重政府资源与市场手段、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通过招商、投资、并购、科技项目孵化等主要方式不断做大产业,推动产业与资本对接营造更加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已有中保投、福创投、中金资本等多只基金在谈。
在推进产业孵化的进程中,海沧区还着力探索建立“政府+园区+平台公司+基金+专家委员会”的产业发展机制,成立专业平台公司和专项小组以优质服务高效推动。其中,全省首创在生物医药园区设立省药监局“一站一部两中心”,实现58个授权行政许可事项就地办理,打通生物医药企业从注册到生产许可办理的全流程,80%的事项做到即来即办;率先在全省试点职称评审机制改革等,助力企业引才聚才。
在以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海沧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但海沧明白,营商环境归根结底,要看能否让企业有成长的空间。
站在新的起点上,海沧将持续营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企业最温暖的家”,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保障,为企业创造持续盈利和扩大发展的空间,让“软实力”变成发展“硬支撑”,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记者 林泽贵 通讯员 林晓蕾)
》》》数据
近三年,累计推动实施增资扩产项目278个、总投资555亿元,预计将于2027年全部投产、达产后可新增产值超千亿元。目前94个项目已投产,释放产值超270亿元。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沧共新增落地先进制造业项目183个,总投资额717.24亿元。
2022年以来兑现科学技术研发专项资金3.71亿元,惠及企业1389家次;截至2024年初,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66家,入选各级“专精特新”企业218家次,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占全市1/5;诞生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
厦门首个“四证同发”试点项目颁证,提速项目建设。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仑新材海沧高性能膜材生产基地
厦门宝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陈亚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