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
世界遗产大会带给福州什么?
让遗产获得更好的保护,让遗产保护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
文ㅣ龙敏
7月16日至7月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成功举行。
本届大会采取线下加线上的办会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在线形式审议了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更新了世界遗产列表、濒危世界遗产列表、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列表3项重要列表。
大会也通过了《福州宣言》,举办了8场边会、“世遗林”植树、《寻梦坊巷》沉浸式演出、参观考察等系列配套活动。
世遗大会到来,福州坊巷游升温。
加快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回首过去的半个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给举办地福州带来什么?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举办地福州而言,该市世界遗产保护将迈向新阶段,加快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福州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福州市共有18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236名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高水平筹办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有助于深入挖掘三坊七巷、船政、昙石山、寿山石等闽都文化内涵。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表示,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新模式,建好世遗大会展示馆、世遗教育平台等宣教阵地,进一步巩固拓展和运用好大会成果,全力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为遗产保护发展贡献福州力量。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翁国平表示,将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推进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系统性保护,助力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打造,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表示,希望福州发挥世界遗产大会举办地的独特引领作用,深入推进遗产保护利用,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世遗大会成果,展现闽都文化独特魅力。
带“热”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戴永务教授认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成功举办,将带“热”福州的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助力福州发展。
世界遗产大会与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展会相继在福州举办,将鼓励和支持国际、国内知名会展企业入驻,推动福州加快打造东南会展高地。
世界遗产大会将推动福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博士郭博雅参观福州古厝后说:“福州市让人感动的不仅是历史建筑、历史遗迹被保护下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参与到文化的创作和实践中,这是非常可贵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罗斯勒指出,希望与福州加强沟通对接,深化大会成果转化,积极宣传推广福州经验,探索可持续旅游项目开发等合作。
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指出,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三坊七巷、上下杭等众多特色文化名片,以及林则徐、严复等历史名人,闽都文化底蕴深厚,文艺创作资源丰富。希望与福州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文艺创作、文化传播等团队优势,更好地展示“有福之州”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