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三
“疫”消云散重启时
最美是浓烟,看不够的是人间,万物的美好重新开启。
文ㅣ张金川 林春茵 杨伏山 龙敏
10月2日,正逢“十一”黄金周长假,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内,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生产设备检修,加紧准备复工复产。
在9月10日以来的此轮福建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中,漳州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例,这些病例所在的漳州台商投资区随即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实行封闭管控。9月30日,漳州解封,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台企有序复工复产
在漳州解封后,记者走进漳州台商投资区探访发现,台企有序恢复正常生产,台商连连点赞大陆战“疫”成果。
“当地政府防控很及时,企业虽受到货运等因素影响,但没有出现停工。”对于此次疫情防控,扎根大陆20多年的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商陈富泽感受尤深,“大陆用健康码来管控人员流动,也没有看到民众慌乱现象”。
陈富泽告诉记者,疫情来袭,企业处于中风险地区,413名员工中有64人居家隔离办公,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基本能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疫情期间,漳州市台港澳办领导也一直关心企业的疫情防控与生产情况,我能在这里安居乐业,感觉很幸福!”
早在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就制定了一整套防疫方案。如今,公司按计划如期开展生产。
“两岸一家亲,我们是共同体。”漳州日茂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千媚也是一位扎根漳州台商投资区20多年的台商,她一边介绍公司疫情防控情况一边表示,“员工很配合,企业基本保持正常运行”。
漳州台商投资区是大陆台资企业发展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漳州台商投资区累计引进台企125家,其中规模以上台企27家,总投资约54亿美元;台塑、统一等台湾七大上市集团先后于此落户。
“这次‘德尔塔’来势汹汹,我们有力有序有效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很快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蔡丽芬表示,下一步将帮助台胞台企降低疫情影响,支持台商台企持续发展,努力让台胞台企在这里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在福建此轮本土疫情首发地、“妈祖故乡”莆田市,有感于当地抗疫速度之快的多家台企直言“远超预料”。
“我原先预计最快要一两个月才能复工。”台企莆田达福塑料工业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林国威告诉记者,目前工厂已经复产,这两年海外工厂疫情停摆,订单调整到福建工厂,户外运动用品订单激增20%,“整个行业的海外订单为什么都在回流,这次福建疫情快速控稳就是答案。”
封闭了20多天后,莆田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疫情查验点自10月4日17时起恢复正常通行。台商、莆田笏立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岳,当天立即联系物流车队发送产品。
“我们一个月出20万双外贸鞋,价值约300万美元;货出不去,最多能撑一个月。”他笑说,现在尚未满月,警报解除。
随着当地员工陆续回厂,台企福建基诺厚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莆田市秀屿区笏石工业园的新昶多肽园项目重启,生技厂、针剂厂、原料药厂、质控实验室等已运作起来。该公司质控中心实验室的台湾博士张善钧说,该公司生产的抗癌多肽药目标在于全球市场,大陆份额也很可观。“我们用假期加班加点,把时间抢回来。”
仙游县城通往该县钟山镇的防疫关卡已全部撤离,一车车台湾甜柿从国家级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往外送。此次疫情来袭,坚定了台农们的转型决心。
过去,台农陈秀兰360亩果场里单一种植台湾甜柿,如今增加葡萄柚、橘柚多个品种,并往电商直销转型。陈秀兰原本担心只有两个多月采摘期的甜柿熬不过“疫”考,但葡萄柚储存期4个月,让她有着满满的胜算。
“大陆抗疫真是顶呱呱,在甜柿销售旺季到来前,仙游疫情就控制住了。”陈秀兰坦言,品种还需更丰富,“我还是盯住电商主战场”。
这两年,在疫情大考下,两岸经贸往来依然逆势增长。专家分析指,两岸经贸逆势增长,尤以积极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福建为最,今年上半年闽台经贸融合迈出更大步伐。
“大陆产业链、供应链成熟有韧性,‘世界工厂’确实无可取代。”深耕莆田28年的台商李守岳亲历福建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发展,信心很大,“大陆做事有力道,我深有体会,大家也有目共睹。”
受益于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针对企业出台的一系列纾困减负措施,目前在厦台企迅速复工复产,已有九成以上恢复生产。
位于海沧台商投资区内的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四条流水生产线全开,一箱箱葵花籽油由工人包装好,随着流水线运至仓库封存。
“税收优惠的减免,加上其他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现在公司上下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我们有信心把产量搞上去!”佳格食品总经理黄国煌说。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厦门市出台若干措施助力企业纾困减负,包括免征今年9月至12月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员工返岗补贴以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下调和企业用水、用气优惠等内容,台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像我们公司,纾困的金额将近有60万元,”台企佳好集团(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告诉记者,在政府扶持之下,在厦台企很快地复工复产,目前复工复产达到90%。“厦门市政府采取补丁政策,哪里政策不足,哪里有需求,就补政策,陆续出台了好多政策。”
目前,厦门市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项目8000多个,台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厦门市各有关方面正着力辅导台企及时了解这些政策,促其更快落地落实。
旅游业者盼复苏
10月5日起,“妈祖故里”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重启4趟对开轮渡,便于人员进出岛。岛上景点尚未开放,但在岛上经营民宿的台湾青年林智远觉得,“也不远了”。
作为福建此轮本土疫情的首发地,莆田市已连续10天“零新增”。自10月4日18时起,该市仙游县枫亭镇霞桥社区由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秀屿区笏石镇荣府一品小区由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至此,莆田市全域无高风险区,其中疫情集中传播地仙游县全域为低风险区。
自9月19日起,进出湄洲岛的轮渡仅在早晚对开一班。而当天7时起,湄洲岛进出岛轮渡航班启航,各对开4趟航班。不过,目前湄洲岛景区尚未开放,轮渡亦仅对岛民提供渡运服务。
湄洲岛上,多家民宿正重整旗鼓。湄洲岛两岸艺术民宿是林智远在短短五年间新拓的第四家民宿。他说,中秋国庆假期本来生意最好,遭遇疫情,客人退单,直接损失超过40万元(人民币,下同)。但福建抗疫卓有成效,令他信心不减,“暂且蛰伏,依然看好疫后旅游业发展”。
九天后,农历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1034周年纪念日,往年举行大型纪念活动,迎来十万人潮。林智远说,若活动重启,“我们开发的妈祖信俗文化深度体验项目,一定会留住客人。”
在连续17天封闭后,厦门旅游胜地鼓浪屿10月6日起将恢复开放,但需执行景区预约等防控要求,同一时间段接待人数需控制在最大承载量的75%以上。当天起,厦门有序开放数个区公园、景区、山海步道、体育场馆(场地)的户外区域,以及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健身场所、室内体育馆等室内场馆和餐饮场所堂食。
鼓浪屿岛上,一家酒店的运营者认为,如果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平稳,游人或不再“草木皆兵”,到鼓浪屿游玩,但厦门旅游业的整体复苏还需较长一段时间。一家民宿的主理人靖云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更多地开拓本地游业务。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数18.71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0.9%;国内旅游总收入1.63万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8.6%。
“疫情后旅游接待人数的大蛋糕会更大。”闽江学院旅游系副教授林爱平援引上述数据分析认为,现在旅游企业能活下去是个关键,但能否分到市场一杯羹,还是要看旅游产品的品质,练内功、提升品质是旅游企业“蛰伏期”的当务之急。
“鼓浪屿以包容多元的历史国际社区闻名于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鼓浪屿经营虫洞书店的厦门人苏晓东说,如今这座小岛依然是敦亲睦邻的烟火社区。
鼓浪屿重振有时
历经20余天的同心抗疫,厦门市疫情防控社区传播已基本阻断、社会面传播风险基本消除。10月6日,著名旅游胜地厦门市鼓浪屿景区迎来恢复开放。
当记者踏上刚恢复开放的鼓浪屿时,平日里游人如织的巷弄里,岛上居民扶老携幼,走出家门放松身心;沿街店铺只有小部分店家开张迎客。
在9月12日首现本土确诊病例后,厦门此轮本土疫情一度蔓延扩散,服务业首当其冲,大都闭门歇业。鼓浪屿家庭旅馆商家协会会长林聪海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秋国庆是厦门旅游业传统旺季,此次疫情使鼓浪屿民宿业者苦苦等待的黄金旺季“泡汤”了。
“疫情也告诉我们,需要一段长时间的恢复,才能回到正常的客流量。”他说,疫情让绝大多数家庭旅馆从业者陷入困顿,亟待政府政策扶持、房东理解支持以及行业的自救,共克时艰,度过这段最困难的时期。
林聪海在鼓浪屿从事家庭旅馆已逾10年。在他印象中,经过多年发展,鼓浪屿民宿业2016年达到发展鼎盛时期,2019年经历滑坡,那是盛极之后自然调整的市场现象;而从2020年开始的疫情,导致从业者从400多家降到了今年8月底的243家。
他期盼政府有关部门能针对这个行业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比如对上岛住宿客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待,为其开辟与一般旅客有别的上岛“绿色通道”。
鼓浪屿家庭旅馆业者的心声,已传递到景区管理者耳畔。厦门市思明区委副书记、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林跃锋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鼓浪屿管委会正努力制定相关措施来恢复、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克时艰,推动整个旅游行业景气的恢复。
厦门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鼓浪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从未放松过。林跃锋告诉记者,鼓浪屿已率先启动创建无疫小区,并酝酿推出促进鼓浪屿旅游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概括而言就是四句话:游有优惠、住有补助、商有减免和乐在琴岛。
这些措施包括:鼓浪屿国有核心景点联票由90元优惠至60元;对入住鼓浪屿纳入管理的酒店及家庭旅馆的消费者发放住宿券,按住宿第1、2、3晚分别给予30元/间夜、40元/间夜、50元/间夜的补助,最多补3晚。
对承租鼓浪屿房管所直管非住宅公房用于生产经营,且最终承租人为非国有企业、非机关事业单位的,给予9月份租金全免、10月份租金减半的支持。鼓励其他经营性房产业主为租户减免或缓缴租金。
同时,鼓浪屿将常态化举办高水平专场音乐会、展演演出等文化活动,不断提升“音乐之岛”艺术魅力。
林跃锋透露,这些措施即将实施,住宿券则于10月10日起发放。
在出岛的渡轮上,落日余晖透过鼓浪屿日光岩山峦间洒向鹭江海面,金黄一片。游兴未尽的市民,纷纷拍摄下这温暖的一幕:往日鼓浪屿岛上的旅游盛景,或许很快就将重现眼前。
厦门,烟火气又起
“线上教学与线下还是有一点差距,现在挺激动的。”10月8日,厦门一中高三年级魏姓同学重回校园课堂。
当天,除同安辖区学校之外,厦门各高校和普通中学高三年级学生都恢复了线下教学。另一位傅姓同学向中新社记者表示,线下的学习效率更高一点,“非常开心”。
对于期待早日返校复课的同学们来说,离开校园虽然仅20多天,却还是显得有些漫长。
自9月12日首现中高风险地区输入性关联病例以来,厦门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6例,分布在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其中同安区多达208例。10月7日21时起,厦门全市中高风险区“清零”,被新冠肺炎疫情扭曲了的生活魔方正迅速拧回原位。
按照当地教育部门部署,10月11日,同安辖区高校和普通中学高三年级也将有序返回校园课堂;10月18日,厦门全市中学其他年级、中等职业学校、小学以及除同安辖区外的幼儿园,都将恢复正常教学。
全面解封后,最想做什么?有厦门市民戏称“将出门去怒吃一拨”,毕竟全面取消堂食已有一段时日。对于每日向近4万名师生供餐的厦门大学餐饮部门来说,全面取消堂食,压力尤为巨大。
厦门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江森民告诉记者,这是百年厦大餐饮前所未有的挑战,校方迎难而上,想方设法改进快速取餐窗口,设置快餐售卖点,方便同学取餐用餐,守护同学们“舌尖上的安全”。
恢复堂食前夕,厦门大学各食堂连夜加班加点,“一键还原”,并在半天时间内精心采购4万个新鲜苹果。在恢复堂食的首日,各食堂为每位用餐师生员工奉上一个仪式感满满的苹果,祝福师生永远平平安安。
8日凌晨,恰逢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B组举行中国男足与越南队的比赛,已在抗疫一线忙碌了二十几个日夜的厦门当地媒体一位谢姓记者,终于有时间和心情熬夜盯着电视屏幕看比赛了。看到揪心处,他开玩笑说:“我去换鞋,准备上场。”
10月6日,著名旅游胜地厦门鼓浪屿景区率先恢复开放,首日即吸引逾万名久困家中的市民登岛放松身心。据鼓浪屿管委会介绍,截至10月8日上午,已有近两万人登岛游玩。
从业16年的鼓浪屿旅游业者陈锦辉就是其中一员。他对中新社记者说,受疫情影响,自己赋闲在家近一个月,听闻鼓浪屿开放后,已登岛500多次的他即刻重游鼓浪屿,透过镜头当起了“线上导游”。“希望疫情过去之后,很快恢复正常的旅游状态。”
全面解封后,受疫情管控影响的厦门公共交通行业第一时间全面恢复运营。家住翔安区、在厦门岛内从事家政服务的一赵姓女士,当天一早急匆匆搭车赶回岛内恢复上班,没想到车在翔安隧道遭遇了拥堵,“这与几天前的情景完全不一样。”
为加快复工复产,厦门官方研究出台纾困减负举措,帮助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金融支持、税费负担、经营成本等各方面存在的诉求,旋即掀起重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行动。
“一切都刚刚好,解封后就出发。响应政府号召,加快复工复产,正在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茶企华祥苑一部门管理层人士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中这样写道。
防疫消杀人员在操场开展消杀作业,保障学校复学。
复学第一课,学生认真学习如何正确戴口罩。
在莆田,民众燃放烟花庆祝解封。
校园常态化防控
“对于这次复学,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是因为能看见老师和同学,忐忑是因为担心学习和成绩。”返校复课的福建省仙游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学生王翔琳10月11日说,在这次疫情中,学会了团结,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坚持,“我一定会向这些逆行者们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
“疫”开云散,福建各地生产生活正逐渐回归常态。
10月11日,莆田市九年级、高三年级以及厦门市同安区高三年级恢复线下教学。恢复线下教学首日,莆田市仙游县共有九年级、高三年级27110名学生复课,其余年级学生将按照要求分期分批有序组织恢复线下教学活动。
当天,位于仙游县枫亭镇内的仙游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212名九年级学生还上了特殊的复学第一课。该校复学第一课的授课由各班教师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分别制作,内容包括预防新冠病毒常识、心理健康、战“疫”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
仙游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校长彭新杰说,九年级的师生要进行全封闭的校园内管理,包括师生的用餐,午餐晚餐都在学校进行,避免跟外界人员接触的概率。
当前,福建省疫情防控进入扫尾阶段,全域实现中高风险地区清零。但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零新增”不等于零隐患,仍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因应疫情形势变化,福建省教育厅要求,及时调整学校防控策略和措施,从本土疫情正在发生、中高风险地区、应急响应状态等调整为常态化防控状态,恢复常态化下疫情防控措施。
尤其是,在校门管控上,应在坚持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做好身份核验、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绿码等常规措施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师生员工进出校门管理机制;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压实防控责任,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福建省教育厅明确,落实疫苗接种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制度。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实现应种尽种。继续严格落实师生员工常态化核酸抽检制度,加密重点岗位、重点人群检测频次,对于重点人员、学校后勤人员等至少做到一月一测。
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除了厦门市、泉州晋江市和石狮市外,福州市、莆田市相继宣布启动“第三针”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福州市按照“属地管理、知情自愿、单位组织、个人申请、免费接种、保障安全”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为完成北京生物、科兴生物等灭活疫苗2剂次接种满6个月以上的人群,开展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接种对象,福州将采用同种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莆田市自10月8日起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第三针”接种工作。全程接种2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均可前往就近的接种点进行“第三针”加强免疫接种。
经济加速恢复向好
自今年9月新一轮疫情暴发以来,厦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受到影响的经济正在加速恢复向好。
官方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厦门因疫情防控需要停产的企业,以及停工的省市在建重点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全市稳产电力指数100.8,较疫情初始上升10.5,较去年同期上升21.1。
做好疫情防控形势的同时,厦门市及时聚焦企业反映急迫的金融支持、减税降费、用工用能等方面的诉求,快速出台措施,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减负。
厦门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晓燕说,该市出台的助力企业纾困减负“1+N”政策体系,涉及6个领域12条普惠性政策。据厦门市有关方面经初步测算,若干措施预计可为企业减负逾26.5亿元。
厦门市各区、各部门也根据各种实际情况,通过差异化政策、优惠叠加等形式,出台相关区域、行业80多项扶持政策,精准帮扶企业,推动各行各业复苏。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10条新举措,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该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措施延续该局去年以来的扶持措施,并在听取该市部分企业诉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了加强。
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税务部门着力落实惠台“农林22条措施”,不断优化台农营商环境,对在厦台企农产品网上销售涉及的发票问题进行辅导,帮助企业理顺涉税业务和税收优惠政策,缓解疫情对企业冲击。
台企厦门太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锦德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盈利下降,厦门税务部门及时上门帮扶,让企业享受到了每月社保费2万元左右的减免措施。“疫情过后,我们也有享受社保减免,以及各项办税指导。”
厦门市在工业经济、旅游消费、科技企业等重点领域,出台系列重磅扶持政策,加速推动经济社会恢复元气。
除了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多生产、增资扩产,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厦门也力促旅游消费,开展“厦门市文旅消费季”活动,委托线上平台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优惠券。
厦门市思明区委副书记、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林跃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鼓浪屿出台助力旅游经济恢复发展的新举措,概括而言就是四句话:游有优惠、住有补助、商有减免和乐在琴岛。
厦门锚定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全力冲刺第四季度。官方一项统计数据表明,该市274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受益扶持政策,投资建设进度加快;前三个季度,111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7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8.4%,投资完成率继续保持闽省第一。
与此同时,厦门发力招商引资,对重大签约项目实行项目全周期服务,促进其尽快实现到资、开工、投产。前三季度,落地高能级项目364个,新增落地项目8953个,总投资1.49万亿元。
厦门太平货柜制造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陈丽芳告诉记者,疫后该公司正开足马力加大生产,目前订单已排到12月。
“如今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公司正投入全部生产线赶工生产,希望趁此机会加紧出货,冲刺第四季度任务。”台企厦门东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