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六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持续推进
推动形成全方位、全链条的法务生态圈,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的重要节点和首选之地。
文ㅣ郑江洛
9月7日到8日,第二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在厦门举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海丝中央法务区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在厦门落地。
多个重点项目落地
论坛期间,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挂牌成立;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揭牌启用;海丝中央法务区国际法务运营平台也同步启用。
2022年以来,海丝中央法务区持续抓活动扩影响、抓项目聚资源、抓产业促发展、抓保障强支撑,推动各项建设稳步向前。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会长沈四宝在论坛上表示,海丝中央法务区的成立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持续改革开放的营商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它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全面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
作为厦门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审理涉外商事案件的专业法庭,厦门国际商事法庭主动对接、融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平台、国际商事司法一站通办平台、国际商事法务创新发展平台,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公平、透明、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国际商事法庭设有海丝中央法务区巡回审判点,专门设置门户网站“厦门国际商事法庭一站式司法服务平台”,以“一个法庭+三个平台+N项机制”的运行模式,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进国际商事司法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和全方位智能服务。
厦门涉外海事法庭设有3个审判法庭,集中审理厦门海事法院辖区内的涉外海事海商案件。厦门海事法院管辖福建全省的延伸海域和所属港口,全面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有力的海事司法服务和保障。
该负责人说,将以涉外海事法庭成立为契机,和法务区引进的涉外高端法务机构与争端解决组织加强协作,与省、市涉海行政机关和民间调解组织共同打造多元解纷平台,进一步推进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事海商纠纷诉调对接中心。
揭牌启用的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可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全要素”“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法务区启动建设以来,厦门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各项建设。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伟华指出,加强与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合作,出台海丝中央法务区面向金砖国家法律服务机制十项措施,遴选优质律所面向金砖及“金砖+”国家开展法律服务,共创“金砖法务特色专区”。
不仅如此,厦门市创新企业外贸合规服务体系,推动设立数字化企业合规中心和域外法查明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数字化、市场化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推动线下法律服务向线上延伸,汇聚到“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努力打造掌上“云平台”,移动“法务区”。
此次投入使用的“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将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法律服务。目前,厦门已组织市律师协会运用全市法律服务资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律师法律服务信息进行梳理,遴选出87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云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
“本次论坛推动营造更加优质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福建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杰鹏称,29个法务产业、法治研究、法律科技发展项目本次签约,与现有的金融司法协同中心、破产法庭、知识产权法庭、涉台法庭形成有机结合,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国际商事海事诉讼、仲裁、调解“三大服务体系”,实现更深层次上的融合发展。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表示,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措施。
9月8日,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致辞。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启动以来,福建立足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法治核心竞争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性、示范性和影响力的成果脱颖而出。
本次论坛期间还发布了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十大成果,包括:加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法治保障和规划引领、海丝中央法务区高端论坛彰显品牌效应、构建全链条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体系、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设立厦门代表处等等。
尹力强调,将加快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推动形成全方位、全链条的法务生态圈,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的重要节点和首选之地。“运用法治方式不断扩大开放,加强涉外涉海法治建设,大力引进涉外法务资源,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保驾护航。健全闽台司法交流合作机制,深化两岸律师、公证、仲裁、司法互助等领域合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春雷说,自建设以来,海丝中央法务区依法保障台胞投资,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深化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打造台胞登陆“第一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