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屏南县人民法院普惠金融调处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彼时,一起线上“司法夜调”正在进行。在调解员的耐心释法说理下,最终,该起跨国案件成功和解,原被告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了司法确认。

  如今,每个工作日的夜晚,调处中心都有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轮值,与特邀调解员等为当地群众提供司法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司法诉求。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背后,得益于屏南法院推行“司法夜调”创新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屏南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针对群众白天忙于工作没有精力和时间,导致调解意愿降低,而夜晚较为空闲的现实情况,屏南县人民法院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转变司法作风,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创新“司法夜调”、法官轮值矛盾化解工作机制,促进纠纷一站式化解,为群众点起一盏盏司法“便民灯”。

  以城关为基点,在繁华地带成立屏南县人民法院诉非联动中心暨普惠金融纠纷司法协同调处中心,整合诉讼服务、纠纷调解、司法确认、诉调对接等,聘请特邀调解员、配备书记员,配齐线上、线下调解的各项软硬件设施,并发挥各乡镇司法所及调解组织作用,打造立体化、全覆盖调解平台;完善“司法夜调”轮值制度,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带班轮值指导,利用午间、夜间等时段组织调解,打破传统司法调解“白天组织调解,群众外出劳作;百姓收工回家,法官下班休息”的瓶颈,满足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多元化诉讼需求。

  “司法夜调”模式最大限度地让当事人放下戒备与对抗,为矛盾纠纷化解营造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司法环境,同时将调解员“一员主导”模式转变为法官对接指导调解员、法官助理深度参与的“多元互动”模式,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信得过、靠得住”的方式解决纠纷,让司法进一步贴近群众。

  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解纷格局,调处中心还积极与各类调解组织协调联动,成立“普惠金融+文创”司法协同调处龙潭工作室,打造“普惠金融+文创”多元调处模式,延伸调解“触角”,发挥不同解纷主体作用,形成联动联调纠纷化解合力,推动古村活化保护开发,赋能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此外,常态化开展“典”亮屏南民法典夜间普法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引导群众树牢法治意识。

  自调处中心成立以来,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今年1月至4月,共受理调解诉前矛盾纠纷355件,调解成功241件,调解成功总金额1011.52万元,提供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判后释疑35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诉非联动机制,切实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记者 郭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