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午后,梓口坊村村民黄金辉提着一篮子新鲜蔬菜,缓步走进村里老年养护院的长者食堂。

“这里有白菜、卷心菜,全是今天刚摘下来的。”“谢谢你啦。”管理员范良付笑着接过菜篮,取下挂在墙边的登记本,一笔一画认真记录下来。

“2月28日,黄丽珠送包菜8斤;2月29日,邓春宝送荠菜8斤……”翻看这本“好人好事记录本”,红色的封面已有些泛白,几十页的本子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们送来的各类食材,每一条捐赠记录,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个敬老互助的爱心故事。

位于明溪县东部的沙溪乡梓口坊村,现有出国人员816人,约占全村户籍人口的37%。村里“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年轻人大量出国经商务工,剩下年迈的老人留守家中。为照顾好留守老人的生活,在2016年,村里投资600余万元建设梓口坊村老年养护院,设置了医疗室、阅览室、健身室等相关设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疗与养老康复等相关服务。长者食堂正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包括黄金辉与范良付在内,目前共有20余名老人长期在食堂用餐,4名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志愿者专人送餐到家。每人每个月只要交210元的餐费,便可享用一日三餐热饭热菜。

但要想让老人们“吃饱吃好”,仅靠收取的每个月四五千元餐费属实有些捉襟见肘,更不要说还要维持其他功能设施的日常运转。长者食堂怎么存续、如何为继,一度成为困扰村里的难题。

村民间互助的爱心,托起了这座长者食堂。

“我们家里平常也种地,留一些自己的口粮,剩下的首先想到的就是送到食堂来。”黄金辉笑着说,“好东西就得大伙儿一起分享,大家互相帮助,大锅饭的味道吃起来才香。”

互帮互助,共同分享,这不仅是村民们的共识,也成为长者食堂得以运转的力量源泉。谁家的地里有了收成,谁家的鸡鸭长成出栏,都想着送到食堂一些,让大家一起尝尝。对于这些爱心捐赠,作为管理员的范良付总是一条条细心记录,近三年的时间,已经攒了几乎满满一本。“这些还不是全部。”他解释说,有些村民趁着食堂下班没人,偷偷把蔬菜放在门口后悄悄离去,默默地为留守老人们的餐桌“贡献力量”。

一方小小食堂,包含着留守老人们的互助情谊,也展现着敬老爱老的蔚然成风。在后厨门口的墙面上,张贴着2月份长者食堂的收支情况表,买菜支出金额与平常相比少了不少。“上个月过年,很多回村的年轻人带来了不少鸡鸭鱼肉,说是要给老人们过个红火年,买菜支出就省了不少。”范良付满脸笑意,每到逢年过节,村民们总会给食堂带来各种食材,从瓜果蔬菜到排骨鸡鸭,为老人们献上丰盛的节日大餐。

墙面的另一侧,有一份“捐款爱心榜”同样醒目。上面详细记录着2023年重阳节期间,爱心企业与个人为老人们捐赠的过节物资:爱心捐款共计77320元,重阳宴花费28700元,结余的48620元善款存入养护院专户,用于村里日常的敬老爱老活动开支。

收获各方爱心汇聚的长者食堂,也为留守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温暖。每月15日,长者食堂都为本月生日的老人们举办集体生日宴,代替外出的子女,带给他们温馨陪伴;每年“重阳宴”,免费宴请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并由“桑梓融情”志愿服务队开展歌舞表演;为缓解游子与老人间的思念之情,食堂定期组织老人们和海外子女视频通话。

“作为‘八闽新侨乡’,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国外闯荡。”梓口坊村驻村第一书记伍斌说,“年轻人在外拼搏奋斗,家乡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帮忙把各家的留守老人照顾好,当好奋斗者的坚强后盾,弘扬好和美乡村敬老爱老新风尚。”(记者 罗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