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传承人方剑伟(前)在制造龙舟。 卞军凯 摄

端午节前后,方庄村龙舟厂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陈宗兴 摄

核心提示

“你们的龙舟正在做油漆。明天装车,后天早上就到了!”6月中旬一个闷热的午后,1982年出生的方捷在他的龙舟厂里忙个不停。刚挂断来自江西的催促电话,微信聊天窗口里又弹出了新的咨询消息:“预订后几天能完工?”

此时,虽然端午节已过,但闽侯县南通镇方庄村的4家龙舟制造厂依旧忙碌,每家工厂的生产线上都有几条龙舟正在赶工。作为全国最大的龙舟村,方庄村的龙舟订单来自全国各地。由于赛龙舟时间不同,有的地方已经凭借方庄村生产的龙舟赢得了比赛,并专程给方庄送来锦旗;有的还在期待着早点收到龙舟后加紧训练、劈波斩浪、抢占鳌头。

短视频平台对赛龙舟视频的高热度传播,让方庄村的名声更加响亮,龙舟订单接连不断;而传承了700多年、由造福船演变而来的龙舟制造技艺也得以坚守至今。目前,方庄村的龙舟制造技艺已获评第四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每年出产200多条龙舟,守住了这项非遗的血脉。

如今,方庄龙舟后继有人,并且得以创新。比如,学习南方不同省份的龙舟制造技艺,取长补短;根据客户需求改进龙舟设计方案,使之更加适应竞技需求;研发内河休闲游览型龙舟、龙舟模型,让人们对龙舟文化更加可触可感;开发研学产品、拓展跨界合作,使龙舟的生命力不只在水上……守正与创新的龙舟故事,正在方庄村生动演绎。


源于福船的技艺,坚守700余年

穿过方庄村的大石牌坊,沿着村道前行几十米,就来到了村里规模最大的方忠雄龙舟厂。“舟术出神入化 飞龙劈波斩浪”……墙壁上,挂着一面面或新或旧的锦旗,写满了各地龙舟队表达感谢的溢美之词。

车间里,3条龙舟生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转,左边一条在组装,中间一条准备上漆,右边一条开始抛光。1952年出生的方绍晃指导着1982年出生的侄子方剑伟,两代龙舟人一起挥洒着汗水。

造船,是方庄人传承700多年的生存技艺。

从地理上来看,方庄地处大樟溪与闽江交汇地带的河流冲积平原上,水网密布,舟楫往来频繁。方氏族谱记载,宋代,方氏祖先从河南迁来后,选择在这里傍水而居。祖辈们看到大樟溪畔水系发达,大小船舶川流不息,造船具有无穷商机,便在农闲时开始经营造船业,积累下深厚的福船修造技艺。明代,方庄村进入造船兴盛期,90%的村民世代传承着福船修造技术,方氏子弟10多岁就开始学习造船技艺。

“我们的龙舟制造技艺,源自福船,是一个分支。”方绍晃介绍,清朝中期,福州地区开始兴起划龙舟,祖先们看到商机,发挥造福船的经验,设计制造出福州传统龙舟,并将技艺坚守至今。上世纪70年代是方庄村龙舟制造行业的鼎盛时期,全村有12家造船厂,从业人员达数百人。

方绍晃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龙舟制造技艺,长大后曾在永泰县葛岭造船厂、塘前造船厂当技术员兼设计师,并跟随马尾造船厂的高级工程师学习船舶设计技术,技艺进一步提高。1980年,方绍晃回乡创办龙舟制造厂,和兄弟们一起经营。

如今,该厂每年制造龙舟100多条,大约占全村龙舟产量的一半。今年端午节前,厂里已售出了60多条龙舟,还接到了明年的订单。这些龙舟订单除了来自全国各地,还曾有新加坡、日本、美国、意大利的客商前来订货并收藏。

“记得在2014年,市里举办了传统龙舟赛。参赛的20艘龙舟中,有10多艘都是我们方氏兄弟制造的。”作为“龙舟制造技艺”非遗传承人的方绍晃,十分自豪地回忆说。

循着木材加工时此起彼伏的推刨声、切割声和敲击声,记者来到了方庄村另一家龙舟制造厂——方和勇龙舟厂。“我们家造龙舟已经传承了四代人。”该厂负责人方捷开门见山地说起了传承历史。他介绍,在2024福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上,荣获传统龙舟500米直道赛冠军、200米直道赛冠军的队伍,使用的2条龙舟都由他家的龙舟厂制造。

每一条龙舟,都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6月初,在阵阵热烈的爆竹声中,方庄村一条30多米长的新龙舟顺利点睛下水。这条普通的龙舟,从开工到下水,共花了一周多时间——这是龙舟匠人精雕细刻一条龙舟必须经历的时光。

据了解,方庄村制造龙舟主要以杉木为原料,大多选取闽北山区树龄40年以上的再生林木,经一年以上的风干,达到造船标准后才能使用。制作和组装龙舟的工序也很烦琐,做龙骨、钉底板、装鱼梁……每一个步骤都十分考验手艺人的耐心。龙舟组装完成后,还要经过一次抛光、胶缝、二次抛光、油漆、画花等程序,最后安上雕刻好的龙舟头,才能得到最终成品。

“因为设计参数的不同,每一条龙舟都是独一无二的。”方绍晃说,福州的龙舟注重装饰,船身绘制莲花、凤凰等各种彩绘,船顶部安装木雕彩绘龙头,船头还要雕刻三角形的虎头,寓意着藏龙卧虎。龙头有仰天的、前伸的等不同样式,每个村子选用的龙头式样是各不相同、世代不变的。

在方庄村,从事木雕技艺30余年的方孝水,一个人雕刻了全村80%以上的龙舟头。他家的一个房间里,专门存放着已经用柳木雕刻完成的龙舟头。让人惊奇的是,除了威风八面的龙头,还有展翅欲飞的凤凰、引吭高歌的公鸡等。

“龙舟头不一定都是龙。由于每个村庄都有各自不同的传说、信俗、历史故事,根据民俗文化的差异,就有了老虎、大象、凤凰、马、犀牛等五花八门的龙舟头。”方孝水介绍,单单以福州地区为例,女子龙舟队的龙舟装的是凤头;福州西湖附近因为有白马庙的缘故,当地的龙舟用的是白马头;晋安区象园街道的龙舟装的是象头;闽侯尚干当地有个虎仔队,用的则是虎头。

即使是以龙为头,也大有讲究。方孝水说,有一些客户定制个性龙舟头,比如“牛头龙”“马嘴龙”“虾头龙”等,也分为朝天龙、戏水龙等许多种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龙舟头,嘴巴一定要大,牙齿要龅,眼睛要突出,这样才显得很威风、有气势!”他说。

“近两年,来自江西、湖南等省份的龙舟订单不断增长。我们在制作龙舟时,就要参考当地的龙舟款式,在福州传统龙舟的基础上,对龙舟头、顶部、尾部等位置加以改进。”方和勇龙舟厂的负责人方捷说,完成每一条龙舟的过程,都是对不同民俗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运用。

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龙舟新产品

方庄村的龙舟制造,有明显的淡旺季。每当盛夏过后,进入淡季,方绍晃就要开始他的全国“取经之路”——其实这是一次深入的市场调研。

“祖上发明创造了龙舟制造技艺,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祖传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方绍晃说,“要做到这一点,方庄村龙舟从业者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一趟趟远赴天南海北的取经,让方绍晃掌握了龙舟客户的心态变化:以前赛龙舟,重在群众观赏性,现在也重视竞技性,催生了竞赛型龙舟的新需求,大家希望有速度更快的龙舟;过去收入不高,一条龙舟能用几十年,现在村集体经济增长,加之乡贤捐赠,有的村庄隔几年就要更换一条新龙舟……

到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学习后,方绍晃采众家之长,埋头钻研、消化吸收,取长补短,有时甚至在设计龙舟图纸前,就先收集所有选手的身高体重,从而决定龙舟吃水线的设计高度。

“现在,我们让龙舟的龙骨变细,减轻重量;龙身的宽度变窄,减少阻力;船头船尾不要翘太高,船身更平直,也能减少阻力。”方绍晃说,龙舟造型也不再固守传统一成不变,而是传统与现代样式紧密结合,船型每年都在变化,各种各样,短的26人划,长的32人划。

此外,对每一条新造出的龙舟都要“跟踪”,观察它们在龙舟比赛中的速度表现,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因此,方庄村每年造出的龙舟都是“升级版”,具有工艺精细、船型线条流畅、船头破水快、船尾消水好等特点,已经助力多地龙舟队在竞赛中拔得头筹,不断收到新的锦旗。省外有的龙舟队在输了比赛后,打听到赢家的龙舟来自方庄村,不远千里专程来下单。

近年来,随着文旅经济的火热发展,产生了游客体验型龙舟的需求。对于这种趋势,方庄村迎头赶上。

内河游是福州旅游市场的新宠。去年4月,福州西湖—白马河在历史上首次实现游船通航,游客可选择的游船里,就有新式龙舟的身影。这是方绍晃和他的团队在保留龙舟传统船型的基础上,进行新船型开发后推出的休闲娱乐龙舟,游客们乘着新式龙舟一路饱览内河沿线的秀美风光。

记者看到,休闲娱乐龙舟保留了传统龙舟的所有元素,只是船体更大、更宽,提升了游客乘坐龙舟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这些新式龙舟下水后很受欢迎,所以我们继续创新,计划推出运动健身型、家庭亲子型、亲密情侣型等更多种类的新式龙舟,让旅游产业发展的热潮带动龙舟制造技艺传承、创新。”方绍晃说。

探索跨界合作,让龙舟融入国风大潮

前段时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福建过端午!”的话题火爆网络。福建最吸引外地游客的端午习俗,就是赛龙舟。

6月10日,2024福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在福州仓山区浦下河举行。本届赛事设置特邀组、公开组、高校组、传统龙舟组四个组别。高校组中,由国内学生和国外(摩洛哥)学生联合组成的福州外语外贸——霸王茶姬队,在这次龙舟赛事中精彩亮相。

作为新中式国风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与福州龙舟文化的链接远不只冠名一支参赛队伍。今年端午节期间,霸王茶姬与方庄村龙舟行业跨界合作,打造出一条“霸王茶姬号”龙舟,合作对象正是方绍晃家的龙舟厂。

记者看到,这条龙舟长约9米,舟身狭长细窄,图案、纹样设计采用红色、紫色、金色等鲜艳色彩,并巧妙融入了茶文化元素。“这条龙舟按照福州传统龙舟尺寸的50%比例打造,造型十分精巧。”方绍晃说,茶文化和龙舟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这种跨界融合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这艘独具匠心的跨界合作龙舟,在福州东二环泰禾广场持续展出10天后捐赠给了福州龙舟纪念馆。此后,龙舟厂还收到了征途IP的跨圈合作意向,计划推出征途龙舟实物,让方庄龙舟持续破圈。

作为新一代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方剑伟开辟了龙舟制作与文创产业的跨界合作新路径。“有的华侨回国时,想把家乡的龙舟纪念品带到海外,但实物龙舟体积庞大,无法携带。”于是,方剑伟尝试将龙舟制作成模型。经过几番摸索,成功设计、制作出长约2米、造型多样的龙舟模型“龙龙仔”,受到了许多海内外龙舟爱好者的喜爱,一直供不应求。他把“龙龙仔”制作过程拍成短视频放上网络,那些对“龙龙仔”求之不得的龙舟爱好者纷纷“望梅止渴”。

“虽然手工技艺受到了现代工业的冲击,但我们传承龙舟制作技艺的热情不会冷却,手工技艺永远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方剑伟说,他还与好友、青年漆艺师包文镜合作,希望把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与龙舟进行结合,在龙舟的龙头、船头、船身上融合漆艺元素,开发出更多龙舟文创产品。

龙舟文化研学,在方庄村也蔚然成风。如今,村里的几家龙舟厂,每年都会迎来数百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感受这项非遗的独特魅力。为推动龙舟厂融入研学热潮,南通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推动成立了龙舟协会,运用“支部+合作社+研学”模式,促进方庄村龙舟厂抱团发展研学新业态。

政策的东风,也吹到了方庄。根据福州市政府2022年7月发布的《福州市进一步推动龙舟运动发展实施方案》,将大力开展传统龙舟制造、新型龙舟游船研发制造、龙舟文化传承保护、龙舟体育赛事等工作,繁荣龙舟传统文化。

南通镇相关领导介绍,下一步,将积极开发方庄特色龙舟制造文化IP,让方庄龙舟深度融入国风大潮,将“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福州,福州龙舟看方庄”金字名片擦得更亮。

方庄村的龙舟从业人员表示,希望能够借助多方力量打造一个龙舟博物馆,让青少年群体在馆内能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龙舟,并动手参与制作过程,甚至亲自下水划一划,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龙舟文化。(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苏枫)


已经完成雕刻的龙舟“老虎头”卞军凯 摄

装上龙舟头,一条龙舟才制造完成。 王立强 摄

方庄龙舟制作匠人在赶制龙舟。 王立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