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西苏区红色基因的主要内涵

(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留下的革命精神和锻造的优良作风是闽西苏区红色基因的本质特征。当年开创闽西中央苏区的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闽西从事过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并在理论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实践和探索,涵盖了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革命道路建设、土地革命政纲建设、人民政权建设、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等各个方面。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讨论通过的由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培育和形成了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也培育和发扬了苏区干部好作风。

(二)闽西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是闽西苏区红色基因的重要基石。闽西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闽西党的组织从1926年建立开始从未间断,武装斗争长期坚持。在中央苏区成立以前,闽西是闽粤赣三省边界红色区域主体;中央苏区形成后,闽西苏区的人口和地域占整个中央苏区的2/5左右,在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事斗争等许多方面占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作为赣南、闽西各县物资集散地的汀州,当年的手工业、公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苏区的一半,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闽西由此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闽西是福建最早也是全国较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有近10万工农子弟加入红军,先后创建5个军,建国后授衔的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中有九位元帅、八位大将在闽西战斗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授衔的将军中,闽西籍将军有68位,占福建籍将军总数83位的82%。在长达20余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闽西人民遭受国民党反动派“三光”政策的严重摧残,为革命牺牲的在册烈士有2.3万多人,约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一半。

(三)遍布闽西、为数众多、各具特色的红色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铭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闽西人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红色基因的物化形态。党史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重要战役战斗纪念地、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墓等各类革命遗址,这些物质的党史文化遗存,是闽西、福建乃至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见证,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四)诞生并流传的闽西红色文学艺术作品和民间故事、歌谣、标语口号等,是红色基因的非物质遗产。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老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鼓舞人民斗志、永载党的史册的革命文艺作品,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小说、诗歌、戏剧、音乐、歌曲、舞蹈等文艺精品。

二、闽西苏区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一)“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艰险的革命战争年代,闽西众多革命先辈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心,靠的就是红色基因所蕴涵的坚定信仰和献身精神;闽西人民也正是靠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和精神导航,在新中国的功劳簿上写满了悲壮和牺牲、忠诚和担当。传承红色信仰,就是共产党人始终要高举的精神旗帜,要引导广大党员把理想信念体现到修身律己、为政用权、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始终对党忠诚,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模范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二)求实创新的品格价值。当年,在创建闽西苏区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正是通过闽西的具体革命实践,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原则,在党的建设史上是一个重要创举;也正是通过闽西的实践,解决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的核心问题,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独创性道路和新理论;还是通过闽西的实践,有效地抵制了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错误倾向,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说,老一辈革命家的创新精神和求实作风是红色基因的核心内容。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理解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努力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牢固执政根基,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艰苦奋斗的奉献价值。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闽西党和人民不怕吃苦、胸怀全局、敢于斗争。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粉碎了国民党的多次“围剿”和经济封锁,扩大了苏区,壮大了革命队伍。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8万长征军,近3万闽西儿郎,甘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自我牺牲、吃苦拼搏。红军长征后,以张鼎丞、邓子恢为代表的闽西子弟,在敌强我弱、敌多我寡的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保持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创造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奇迹。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让红色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淡泊名利、不计私利,大力弘扬“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光荣传统,为新时代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四)服务人民的根基价值。红军的成长、壮大离不开闽西这块红色土地,离不开人民群众这座靠山;中央红军出发长征、顺利实现战略转移,也离不开闽西苏区人民提供的可靠人力资源和物资保障。闽西苏区红色基因的形成基础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党和红军与闽西苏区人民同甘共苦的真实写照。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肩负起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历史担当,凝心聚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五)清正廉洁的操守价值。在闽西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出了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解决了“组织松懈”“纪律敷衍”等问题,成为闽西苏区党和革命政权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公生明,廉生威。张鼎丞、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至今还在闽西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不仅是因为他们建立的丰功伟绩,更是由于他们高尚的人格、朴实的作风、廉洁自律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持续加强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的各项制度,持之以恒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三、闽西苏区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

路径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传承红色基因主阵地

1.从龙岩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开发潜力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科学发展规划、配套政策和考核激励措施,分门别类确定保护办法、管理手段和管理层次;2.进一步争取中央、省在规划、资金上的扶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红色文化投入机制;3.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在特定的日子特定的场所举行隆重的仪式,强化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同时更好地让组织学生参观、瞻仰红色旧居旧址或革命博物馆活动常态化,让干部定期轮训、加强党性修养教育活动制度化,让全社会宣传弘扬先进道德模范人物、传播社会正能量活动规范化。

路径二:拓宽研究思路,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精品文化

1.立足红色基因的发掘、研究及开发利用,努力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红色资源开发中心、文献资料信息中心;2.切实将红色文化研究作为各级宣传、党校、党史、讲师团等部门和单位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深入讲好红色故事,创作更多红色理论和文化精品;3.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课题研究机制,切实组织专门研究团队,设好专项研究经费,打造高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市外交流合作;4.建立健全红色基因研究成果表彰激励机制,对重要成果进行重奖,更好引导和激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路径三: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渗透载体

1.利用好红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周年纪念开展活动,不断拓宽宣传和育人渠道;2.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发挥各类媒体作用,打造提升“红色闽西”品牌,加快建设一批红色文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和VR、AR体验系列产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3.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传,加大红色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等活动开展力度;4.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结合重要活动和专题教育,持续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书画展、图书展、摄影展、剪纸展、廉政春联征集等活动和墙体漫画板报、宣传橱窗、村(政)务公开栏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创作更多优秀优秀影视剧。

路径四:用活红色品牌,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经济支撑

1.持续打造“红土”工作品牌,在红色文化与时代要求的创新性融合上下功夫,提升红土学风、红土清风、红土先锋、红土政风、红土同心等品牌内涵和带动力;2.进一步实施红色文物保护、修缮和提升工程,加强全市境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68位开国将军故居保护开发和陈列展示;3.更好发展红色培训产业,打造提升以古田为轴心、众多红色现场教学点为一体的闽西干部教育红色培训基地,进一步形成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完整教学体系,开发更多紧密结合当前政治要求和参训者内心真实需求的课程;4.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打造好以古田会议旧址群为龙头的“百里红色旅游文化长廊”,争创更多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同时融合闽西客家、生态等特色文化,进一步突出“红色+”品牌。

(吴升辉 该文节选改自作者之前撰写的同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