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永泰县盖洋乡仙亭山鲜食李基地种植的李果迎来丰收。工人们熟练地将成熟的李果摘下后,通过一条现代化的运输轨道快速、安全地运往包装区。下一步,脆甜可口的鲜食李将出现在消费者面前。“鲜食李价格高,种植效益好,让李果产业越来越旺!”该基地负责人介绍。

永泰素有“李梅之乡”的美誉,全县李果种植面积超过13万亩,年产量约17万吨。盖洋乡是李果重要产区,过去的李果品种单一,多用于加工,价格低、效益低。近年来,在县委组织部的推动下,盖洋乡发挥中心村党委的产业引领效应,积极培育本土化高品质李果品种,引进更加绿色、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推出鲜食李品牌,打造仙亭山鲜食李基地等一批高端鲜食李果园,实现“鲜食果+加工果”同步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益,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

中心村党委协同发力

打造鲜食李基地

永泰县盖洋乡地处高山,光照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李果口感好、品相佳的特性,让这里成为永泰县重要的李果产区。

过去,永泰县李果多作为加工李,还没成熟就被采摘,售价很低。果农的种植积极性不高,大多外出务工,导致一些果园出现了撂荒现象。

如何让李果卖出好价钱、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动力?盖洋乡发挥中心村党委作用,由盖洋中心村党委和前湖中心村党委协同合作,引导李果种植能人流转盖洋、前湖两个村的闲置土地400亩,种植李果,创办基地。

同时,在《永泰县振兴李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支持下,前湖中心村党委以成员村小洋村派驻的农业农村局驻村第一书记为人才支撑,引进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专家团队开展送技上门服务,推广种植鲜食李,打造仙亭山鲜食李基地,种植规模380亩,年产60万斤。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原来李果用于加工时1公斤才卖1元左右,而鲜食李1公斤最高可卖到12元左右。此外,从鲜食李筛选出的果子,还可以继续加工成李干、淡李干等,收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在前湖中心村党委的扶持下,仙亭山鲜食李基地培育出新品种“福红李”,品质优于传统的“芙蓉李”,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更符合永泰李果产业发展需要,目前成功推广种植60亩。基地还解决了一大批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带动就业3000人次,并帮助周边3家李果大户提质增效。

探索“农业+旅游”模式

提升李果产业链

为了做足李果特色产业文章,前湖中心村党委持续深化打造前湖村省级“一村一品”李果专业村,争取资金118万元,帮助仙亭山鲜食李基地进行阳光房、烘干房、李果冷藏库、运输轨道、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实施前湖村生产道路改建工程,为乡村产业振兴铺就一条“奔赴‘李’想”的致富路。

前湖中心村党委还积极探索提升李果产业链,以“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要抓手,围绕“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打造“特色农业经济+观光采摘”农业观光旅游品牌,连续四年成功举办鲜食李采摘节,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采摘、品尝。通过开展抖音直播、公众号推广等多种形式推介活动,进一步打响盖洋乡鲜食李品牌知名度。

同时,前湖中心村党委举办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班,组织果农进行李果栽种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新型管理技术,提高李果种植水平。鼓励种植大户积极参加农产品擂台赛、农业招商推介会。引导基地与福州工商学院合作升级包装,研发设计李果文创产品,提升李果价值。

先进典型引领,凝聚奋进力量。盖洋乡大力推广前湖中心村党委的先进做法和工作经验,辐射带动盖洋中心村党委和赤岭中心村党委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鼓励群众种植芙蓉李、福红李、胭脂李等3000余亩,覆盖全乡7个村,带动100余户群众增收。

产业链舞动,让盖洋乡李果由单一蜜饯加工原料向鲜李销售、李果深加工、种植体验、休闲采摘等一二三产融合方向转型,进一步丰富乡村业态,让李果成为承载乡愁记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

在永泰县,通过开展“建强堡垒”专项行动,以中心村党委引领资源聚拢,持续为李梅特色产业“强筋壮骨”。近年来,永泰县实施李梅产业振兴、提纯复壮项目38个,建成李梅新品种示范基地10个,新建淡李干加工配套项目9个,新增李梅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鲜食李生产技术覆盖基地近1.5万亩,有效提升李梅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形成“县级带动、镇(乡)级互动、村级联动”的发展合力,为村民就业增收、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黄绍坚 方玲燕 陈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