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在实训基地教学。

学生在智慧检测实景实训基地内练习无损检测技能。

教师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日,记者走进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该团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发展,依托数字福建并结合福建省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将工地“搬”进实训室

在位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南区的土木工程学院智慧检测实景实训基地内,一堂生动的实操课正在进行。通过大屏幕,学生们看到了远在400公里之外的漳龙高速公路建安2号高架桥永久性桥面高程观测项目施工现场。

在施工现场,福建省交通科研院有限公司的企业导师游德泉详细介绍了桥梁永久性桥面高程观测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重要性,现场指导了桥梁永久性桥面高程观测的实际操作工艺,包括高程控制网和永久监测点的布设技巧、观测及复核方法。

“道路工程施工的工期非常长,我们到现场只能看到局部内容,无法全面了解。‘工地直播间’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我们教学上的时空问题,零距离对接生产现场。”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成员黄颖说。

教室外,是学院为学生搭建的实景实训区,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基坑、边坡工程、无损检测、桩基检测等实训区域。走进路基路面实训区,圆弧形的道路呈现了水泥和沥青两种材料类型,并对相应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进行解剖分层展示。不远处,等比例建设的隧道实体模型,让人仿佛走进了公路隧道施工现场。

记者注意到,每个构件旁都贴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数字化仿真资源生动讲解了各个施工工艺。“我们将工地搬进实训室,把生产项目嫁接进课程实训项目,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践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一线岗位的要求。”黄颖说。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近日,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与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福建省公路水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福建省“四好农村路”标准化指南》顺利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验收。

“指南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了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标准化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我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支撑。”项目牵头人、教授级高工卜力平介绍。

2020年,卜力平由福建省交通科研所引进至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担任授课教师。“在企业的支持配合下,我们带领学生在我省各地开展‘四好农村路’的调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了农村地区道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具体过程,也能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融入其中。”卜力平说。

“为加强技术服务和生产一线的联系,我们十分重视引进具有一线生产经验的企业导师。”黄颖说,当前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

黄颖告诉记者,校企共建也是教学团队缩短实践教学与生产一线距离的重要方式。当前,学院与福建省交通科研院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达通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等近50家单位联合共建综合实训基地。

除此之外,团队还构建了多个校企共育平台。由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识岗、跟岗、轮岗、顶岗”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师团队教学改革过程中,校企携手育人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大。

把教学过程融入科研实践

在智慧检测实训基地内,记者注意到隧道墙上放置有一个防脱空模块控制箱。

“隧道顶部在施工时需要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会不断下沉,因此顶部无法保证密实度。我们尝试把信息技术融入检测过程,实现实时监管报警。”黄颖介绍,该项目是团队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的重要科研项目之一,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贯通融合。

“项目源起于企业提出生产当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便从实际情况出发,尝试寻找解决方案,开展相关研究。”项目负责人池传树老师介绍。

除此之外,当前由团队研发建设的“福建省交通基础设施BIM+GIS信息化管养平台”已在全省多地得到推广应用,全力保障桥梁安全,而这个平台同样凝聚着团队师生的合力。

“通过BIM和GIS技术,我们实现了桥梁健康检测三维实景化、可视化。”池传树介绍,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参与的学生不仅实现技能的提升,还拿到了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类奖项,“我们会带领学生学习桥梁建模,并且在桥梁模拟器上安装传感器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一线工作有了感触,更了解技术原理,同时也能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科研意识,激发创新能力”。

记者了解到,该团队与同济大学、交通部公路科研院等12家单位联合共建国家级交通土建与绿色建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交通科技发展集团分别打造了交通部自动化作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交通部近海公路建设与养护新材料技术应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近年来,在三个国家级中心和省级工程应用中心的平台上,开展多项高质量科研。

“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也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黄颖介绍,“科研与教学融汇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能发挥‘1+1>2’的效果。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把教学过程融入到科研实践中,学生在掌握课程基本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拓展知识领域,提升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创新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记者 蒋丰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