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村里的恒利茶厂,工人在搬运烘干后的茶叶。记者 王毅 摄

地处闽南三市交界,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是厦门海拔最高、最为偏远的村子,但村子是热闹的,许多人来此骑行、旅游、研学、培训。

军营如画——村口,红砖灰瓦的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山上,茶树果树郁郁葱葱,随着地势高低延展起伏。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汇聚产业“金”,多彩军营是画卷,更是答卷。

红色情缘

军营曾是远近闻名的“三穷村”——人穷、地穷、日子穷。

穷必有因,首因是路。

年过古稀的高泉国曾数过,从莲花山山脚到山头村口,山路拐了180个弯,若到更偏远的白交祠村,还要再多三十几个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村只有一台20千瓦的小水电机组,一天仅够照明几小时。许多人上山砍树烧炭,再用炭火焙制茶叶。钱没赚多少,山却成了光秃秃的“癞痢头”。

1986年4月7日,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到军营村及毗邻的白交祠村访贫问苦,到当时任军营村村委会主任的高泉国家里泡茶聊天,详细了解村里贫困情况。1997年7月14日,已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再上高山,现场协调解决路和电等问题,叮嘱“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

军营村脱贫致富有了方向。高泉国说,第二年,供电到户,村里实施以电代柴、以电制茶;山路也在那年拓宽,几年后,水泥路又从山下铺到村口。“种茶种果、植树造林”的热潮持续至今。

2016年以来,省、市、区先后在军营村和白交祠村揭牌成立党校高山教学点;2020年初,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投入使用。

现在,虽然家里盖了新居,高泉国仍住在老宅。这栋闽南石砌老厝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偏屋,屋内陈设一如30多年前。

多年以后,已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还问到北京开会的厦门市领导,同安的军营村现在怎么样了。

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福建省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苏银坂对村史、党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苏银坂18岁就走出大山,34岁又返乡创业,如今任初心使命馆馆长。他经常找高泉国,请他分享当年修路通电、封山育林的细节,特别是“两亲临、长牵挂”的高山故事。至今,他和同事已接待来访者达3000多个班次、11.5万人次。 

绿色追求

“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军营村不仅种下满目青翠,也让绿色理念扎根于此。

高树足家世代种茶。他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出远门到广东,只是为了辛苦种出的茶叶能卖出好价钱。

走出山门,天地更宽。

高树足发现,同是茶叶,价格却天差地别。茶叶售价高低除受市场因素影响外,还与品种、种植、采摘及制作工艺关系很大。为此,他创办恒利茶叶公司,并倡议成立村茶叶合作社,让各自为战的茶农抱团发展。

依托“企业+基地+协会+农户”模式,高树足组织茶农做了几件事。 

引进新品种。把原来较差的茶叶品种“毛蟹”“本山”等,换成“单枞”“乌旦”“金观音”等高优品种。(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推广新技术。邀请大学教授和农技专家传授技术,严格按照生态要求种茶制茶并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工艺。

但茶农习惯了老经验老办法,多少有抵触情绪。

高树足不厌其烦地帮大家算账:“‘单枞’比‘毛蟹’价格贵几倍,手工采摘的茶青价比机器采摘高一截,再加上制茶工艺区别,成品茶出来时有的一斤差大几百元。”

他还想了许多“土办法”——比如,企业与茶农签订捆绑协议,未收成前,每十家种植户为一组,互相监督避免农残等超标;待采收季节,只要有一家质量不合格,所有人都不能核算。

茶叶质量好了,销路不愁,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因工艺创新的乌龙红茶、乌龙绿茶等,则成为市面上许多新茶饮品牌的基底茶原料。

山上树绿、山下茶绿,生态和产业齐发展、互促进。

两村从当年开始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到目前共有6800亩生态公益林和2万亩绿意盎然的山地。

守护多年的绿水青山,已成金山银山。2022年5月,全国首批农业碳票在两村发放,首次认证并交易的2020年、2021年茶园碳汇近2500吨,以每吨6元售出。

通过土地流转,军营村还引进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百利种苗合作建设番茄、杨梅、蓝莓等基地,利用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等特点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品种。

金色未来

盛夏时节,军营村迎来了一年中游客最多的时候。

开展特色培训班、重走初心路,让党员干部在“看变化”中传承精神,高山党校教学点不仅是学习的生动载体,更成了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游客因红色而来,因绿色驻足,因多彩而留。

观星、露营,独特的海拔高度带来的凉爽气候与生态宜居环境,让军营村成为逃离酷暑、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整治改造后的九龙溪清澈见底,穿村而过,沿溪流铺设了平整的鹅卵石步道,是夏日里的亲水首选。

离村不远的茶山上,有一处宛如明镜的月牙形水池,名唤“七彩池”。这里连同先后被开发出的百丈崖、光明顶、高山哨所等特色景点,成为年轻游客骑行的必到之处。

原本只在周末热闹的乡村旅游,借此加速规范化经营。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乡村品牌。目前,两村已有农家乐11家、客房400多间、床位600多个。

9年前,高增志的父亲在村里引导下,果断开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还把闲置房间改造成民宿。2020年从学校毕业后,高增志在同安城区上班,家里民宿生意火得忙不过来,就辞职回家帮忙。

这一回,就待到了现在。

原来只会煮面的父亲跟着做乡厨的爷爷学炒菜,母亲种菜养鸡,高增志从跑堂做起,现在也掌勺了。姐姐在大学里学的是艺术,加入到民宿的改造工作中,屋内不少细节都出自她的设计。高增志说,家里现有14间客房,周末常常满房。“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感觉,那是我在外头打工时不敢想的心安。”

夜幕降临。送走了最后一桌客人,高增志叫来同样留在村里的好友,到自家餐厅欢聚小酌。“我准备再回学校充充电,学习一些财务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谈起未来,这位“00后”的脸上,满是希冀。一群人时不时爆发出的爽朗笑声,在宁静的山村中传得很远。(记者 郑璜 储白珊 潘抒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