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遍地金黄,低垂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隆隆作响的收割机穿梭其间……连日来,位于新疆玛纳斯县广东地乡的富硒水稻绿色高效种植示范基地迎来丰收,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卷入收割机,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经过晾晒、初筛、脱壳、谷糙分离等环节,10月8日产出了首批莹白清香、软糯可口的优质大米。

这片福建援疆打造的富硒水稻种植基地占地250亩,主要种植“中亚102”“良香5号”“明1优臻占”“兴粳6号”“兴粳21号”等优质品种,通过采取适时播种、秸秆全量还田、科学施肥,以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迎来好收成,亩产稻谷约700公斤。

“水稻品种好,长得整齐,比去年的长势还要好。你瞧!颗粒多饱满。”广东地乡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兴成告诉记者,当地用天山雪融水灌溉稻田,种出来的大米特别清甜,销路也不愁。

广东地乡有2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全域水稻种植面积曾有8000多亩,但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管理粗放、低产效微的传统水稻种植业日渐式微,至2022年种植面积缩减到150亩左右。

福建三明作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大市,在发展水稻产业方面有着丰富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如何用好这些优势重新唤醒这片土地的水稻基因?

2023年以来,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按照现代水稻产业“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采取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实施“五新”技术、引种优质水稻新品种等举措,助力广东地乡打造富硒水稻种植基地。

“这里土层深厚,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土壤还富含硒元素,但缺乏优良稻种和系统性管理。”三明援疆干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丛艳静见证了基地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做好水稻良种种植推广工作,三明援疆农技专家结合实际,精心筛选出一批稻谷和大米样品,走访多位当地水稻科技工作者,交流探讨不同稻种种植的可能性,最终敲定在玛纳斯县广东地乡试种的品种。

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测土取样、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指导,开展线上线下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推动成立新疆明玛富硒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设计统一标识的富硒大米包装……在三明援疆干部带动下,当地农户纷纷加入合作社,富硒水稻实现规模化种植、品牌化发展,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稻”、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小虎介绍,援疆干部带来了优质稻种、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理念,推动当地水稻产业走上“小而优,优而特”的发展道路,直接带动100户农民增收致富,每年有80吨优质大米从袁家庄村走向百姓餐桌。

“接下来我们计划通过政策资金帮助袁家庄村建设绿色稻米加工厂,完善水稻加工生产链条,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援疆力量。”丛艳静说。

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党委委员赵志祥表示,期待与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进一步合作,让富硒水稻香飘玛纳斯,走出新疆,走向更多人的餐桌。(涂文进 刘辉 吴爱农 梁梦婷 周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