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永春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统筹推进,围绕游客到永春“看什么”“玩什么”这一核心,谋划文旅融合发展蓝图。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生态资源、丰富的产业运营经验和多方面的公共文化供给体系,永春县深挖优势、自主创新,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全时空、全体验的文旅大格局,力争打造一批产业精品、爆款IP,让“有一种生活叫永春”文旅品牌出圈,助力泉州文旅产业升级和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支撑
打造文旅新地标
总投资52亿元的遗迹保护开发、文旅康养、研学旅游产业项目合作签约,总投资5000万元的白鹤拳武术传承中心开工建设,“一县一溪一特色”景观桥、魁星书院、永春县生态产品交易服务中心等竣工……日前召开的永春县文化强县建设暨2024年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该县连续打出多张“文旅牌”。
作为永春县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文旅项目的一举一动,深受各方关注,尤其是上述项目均紧扣当前文旅风口,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调研。
当前,永春县正以项目建设作为引擎和抓手加快文旅领域投资,通过慧眼和巧思,精心打磨项目最适合的功能、最“上镜”的一面。事实上,近年来永春县始终注重“大企业支撑、大项目带动”,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五里街欢乐小镇、牛姆林景区、魁星书院、海峡两岸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岵山“十里桃源”等重点文旅项目,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文旅集团同台助力文旅经济发展格局。
项目背后,蕴含着一场深度思考——永春县认为,文旅产业获得根本驱动力,必须更好地诠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到流量密码、打造精品文旅IP。
此次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举办地——魁星岩风景区正聚焦于此。这里不久前完成新一轮提升建设,成为国内首个以魁星星宿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景区。“通过对魁星文化、星宿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开发,培育打造与持续运营文旅IP,找到属于永春的特色文化符号。”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文旅协同
提升体验感获得感
旅游业早已过了“走马看花”的时代,游客们更注重体验感和获得感——美景的冲击、文化的熏陶、知识的滋养、贴心的服务,都将成为加分项,且大家更希望融入其中,获得“沉浸式”感受。这也是“文旅5.0时代”的典型特征。
今年以来,永春县深耕“文化+旅游”赛道,推动海丝文化、魁星文化、非遗文化、侨亲文化等创造性转化,打造沉浸式展厅、文旅产品,通过系列文旅活动,讲好讲活永春故事,形成流量叠加效应。
作为永春县三大有根产业,香、老醋、陶瓷拥有三大国字号招牌,工艺传承完整、传统技艺人才多,产业基础深厚扎实。立足实际,该县积极推动“工业+旅游”,引导三大产业开展文旅融合,打造文旅经济发展的三张“金名片”,企业亦借力文旅开启创收新模式。
永春县认为,用文化自信、产业自信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将是出圈之道。
市场表现给予充分信心。“今年上半年,永春县累计接待游客351.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18.0%,吸客引流作用明显。”永春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洪晓君介绍。
眼下,永春县全新推出“十里桃源生态长廊”精品文旅线路,将魁星岩、十里桃源、云卿之园、侨新老醋文创园、五里古街、大羽村、永春文庙、东关桥等代表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县域核心旅游目的地。
文脉传承
文化魅力全面绽放
日前,在永春县五里街镇上的翁公祠武术馆里,10多名来自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地的“洋弟子”与白鹤拳拳师潘琼琪一道切磋拳艺,一招一式彰显中国武术魅力。
2008年,永春白鹤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永春县的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当地现有白鹤拳名师数百、学子万千、拳众10多万。
潘琼琪的“洋弟子”在国外开设武馆,传授白鹤拳技艺和文化。目前,白鹤拳已传播到世界五大洲。在西班牙教拳的马丁·瓦特(Martin Watts)说,“白鹤拳有独特魅力,我很喜欢它。当然我还想学会更多中国功夫,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每到周末,五里古街上还会轮番上演民间高甲戏、木偶戏、状元巡游、威风锣鼓等众多精彩文化活动。当地非遗表演艺术家们希望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启发更多人关注与理解传统民俗文化。
娱乐总会迭代,传统文化却能抓住人心。近日,永春县发布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计划,将健全强化非遗文化保护机制,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和价值,活化利用38家民间艺术家工作室,加大对纸织画、白鹤拳、永春香等非遗文化传承培育,并加强非遗文化研学活动体系建设,打造省级研学活动中心。
永春县古称“桃源”,是中国原始青瓷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起点,传统文化兴盛。全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个。“时间,是永春县的朋友,让它浸染时光的味道,成为一个记忆符号。”永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英殿说,永春县将在文脉赓续上下好功夫,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好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工程,以“绣花功夫”守护珍贵遗产,延续千年文脉。(汤海波 苏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