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赢得发展主动”“绿色低碳转型”“专精特新”……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些与科技创新紧密关联的关键字眼勾勒出奋进的坐标,也标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为三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再次成为市人大代表热议的词汇。

“企业要发展,创新必不可少,只要抓牢技术创新这一发展‘牛鼻子’,就能为企业行稳致远注入源源动力。”市人大代表、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能武说,不久前企业获评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这是一份认可,也是一份鼓励。

作为清流县首家氟化工企业,东莹化工已成为福建省氟化工产业龙头企业之一,但科技创新的脚步却从未停歇。“最近,我们正在对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引入AI识别、人员定位等先进技术,让原本分散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集中,生产线运转也能更加高效安全。”徐能武介绍。

紧跟时代浪潮,企业在生产工艺上不断优化化学制品深加工技术,已与省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让产品向高品质、多品种延伸,目前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在多项制冷剂及含氟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放眼全市,智慧算法调度生产流程替代了一批陈旧低效的生产机器,持续加大的研发力度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大数据算法精准覆盖将各个生产环节紧密相连。科技创新如同一场浩荡春风,吹遍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过去一年,我市向“新”而行,驱动多领域产业扬帆远航:揭牌成立三明中关村科技园雄安协同创新中心、外籍院士成果转化办公室,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3家,10家企业获评省级“独角兽”“瞪羚”企业,3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一项项成效,将创新发展的底色擦得更亮。

立足新起点,着眼新目标。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现场,不少代表结合所见、所闻、所想,围绕“科技创新”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俞艳,作为福建和其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深耕竹产业17年,如何结合本土竹产业资源基础,构筑竹产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她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此次参会,她带来了《关于推动三明市竹产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建议》,提出要打造集伐竹、去枝、集材、造材、装卸、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采运装备,推动竹产业生产向连续化、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构建更高要求的绿色制造体系。

在她看来,企业生产有了新设备、新平台,产业扩张才能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从结合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到推动氟化工产业联合创新,再到定制化培育工业领域专业人才……代表们满怀热情,带着企业的心声而来,紧扣“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打通产业发展堵点、卡点的建议,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 梁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