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杏林湾风景如画。 林志杰 摄
核心提示
元旦当天,泉州海事局南安海事处执法人员在成功大桥附近水域巡航过程中,偶遇中华白海豚。近年来,泉州海事执法人员每年都会在围头湾近岸水域偶遇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海上大熊猫”,对海洋水质环境十分敏感,被视为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海豚时常出现,表明泉州沿海海域水质状况良好。
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对中华白海豚等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去年9月,泉厦两地首次协同成功救助并放归中华白海豚,这也是全国首例成功案例。为更好地救助受困、受伤的水生野生动物,福建省先后在厦泉等地设立了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成立了福建省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护联盟,在蓝色的海洋之畔构筑起温暖的生命港湾。
“看,这就是‘乐宝’,时隔这么多天,它终于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上月初,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办公室内,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中心负责人蔡建堤欣喜地向记者展示一只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湾畅游的身影。
“乐宝”正是去年9月福建省首次成功救助并放归的中华白海豚。在放归后的半个月,“乐宝”在厦门西海域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说明我们的救护是成功的。”蔡建堤说。
中华白海豚,单从名字就可以得知,它和我们的关系之近。18世纪,一位瑞典牧师乘船抵达中国时,看到一只乳白色的海豚,给它命名“中华白海豚”。而福建一带的渔民与它打交道的时间则更早,他们亲切地称呼白海豚为“妈祖鱼”,但其实白海豚真正的学名叫作“印度洋—太平洋驼背豚”。
如今,中华白海豚作为易危物种,在全世界仅剩约6000头,约80%在中国长江以南的近岸海域。福建九龙江入海口是中华白海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多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工作,多举措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为中华白海豚构建起了和谐舒适的生存家园。
“乐宝”救护记
“‘乐宝’是一只黏人的小海豚,人一靠近就会贴上来。”说起“乐宝”,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海豚馆馆长迟腾飞的语气中满是喜爱。
他一边说着,一边翻看手机相册,不一会儿便给记者发来几段和“乐宝”互动的视频。视频里,“乐宝”活泼地摆尾,绕着他来回游动,已看不出最初的病容。
“乐宝”,寓意“快乐健康的宝贝”,是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以下简称“救助站”)众人共同给编号J0029白海豚取的名字,它是一只4岁左右的亚成体雌性白海豚,长期与母亲生活在厦门西海域—九龙江口一带海域。“被发现时,‘乐宝’体形消瘦、体力虚弱、呼吸无力。我们判断是因为长期没有进食。很可能是为了获取食物,才误入这片海域的。”救助站主任成林说。
抢时间,是这次成功救助的关键。获悉有海豚重伤搁浅在南安海域滩涂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第一时间协调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护研究中心、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及救助站启动救助工作。“接到通知后,我们一批人员火速动身,另一批人员提前整理、归类好救援物资,确保救援流程无缝衔接。”迟腾飞说。
从去年8月17日“入住”救助站,到9月26日被健康放归至厦门西海域,在40天全天候“新生儿”般精心照顾“乐宝”的过程中,每个流程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事实上,对于中华白海豚的救助,并无太多前例可循。因此,“类人化”治疗是此次成功救助的特色之一。针对“乐宝”存在心肺功能受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状况,救助站对“乐宝”给予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雾化吸入、插管灌胃等治疗。甚至还为“乐宝”挂上了骨科“专家号”,请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的骨科主任以海豚骨架模型为参考,为“乐宝”正骨复位,解决胸鳍脱臼的问题。
在饮食上,从流食到正常饮食,救助站根据“乐宝”的肠胃恢复情况精心调配。根据“乐宝”原先所在的海域情况,分析它的喜好,并结合所需营养,为“乐宝”定制多元化的“营养餐”。吃得舒心,也要“住”得开心。迟腾飞介绍,救助站还安排了24小时不间断的看护,工作人员轮流在水下与“乐宝”互动,避免“乐宝”精神沉郁。
爱之深,忧之切。“乐宝”身心健康逐渐好转,也愈发黏救助人员。“发现这个情况后,我们就不敢和它亲密接触了,担心产生二次伤害。”迟腾飞表示,“乐宝”状况稳定后,救助站立刻将野化训练提上日程,提供活体鱼让其自行捕食。
10多天的野化训练后,“乐宝”在厦泉两地相关单位的护送下,回到了自幼成长的海域。“中华白海豚野外种群很少,放归有利于种群繁殖,利大于弊。”回想起“乐宝”盘旋而后直赴蓝海的画面,迟腾飞神情中流露出不舍但也有欣慰。
海洋生命力的“晴雨表”
去年11月初,研究人员在厦门西海域再度观测到“乐宝”的踪迹,这次救助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我们的眼中,中华白海豚是‘家人一般的存在’。”当被问起要如何从成千上万的影像里识别出每一头独一无二的白海豚个体时,蔡建堤兴奋地向记者做起了科普。他说:“白海豚的身体特征可以类比成人类的指纹,通过背鳍的形状、缺口以及身体上的斑点或斑块,得以区分出每一头独特的个体。”
然而,与指纹的恒久不变不同,中华白海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花纹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呈深灰色,童年时期呈灰色,随着逐渐成年,身体会出现白色斑点,直到老年变成几乎通体铅灰色。有时因剧烈运动,在捕鱼、跳跃时,毛细血管充血,看起来就是粉红色。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进行连续、长期、系统的监测,通过持续跟踪来避免误判。
“如今,保护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已经开始应用多种高新技术措施,对它们进行立体监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救护。”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蔡立波介绍,“从2021年开始,我们通过两期的建设,在白海豚活动的区域设置高清摄像头,24小时跟踪,用算法来识别海豚,看看海豚编号是多少,活动区域在哪里。接下来是要立体地监测,水面上,我们自己的执法船出去巡逻;水下的监测,白海豚是靠声呐系统来判定方向,我们是通过声波来监测海豚的数量、活动区域;如果运用无人机,可直接飞到上空对白海豚所在区域进行拍摄。”
“中华白海豚对水质要求极高,是海洋生命力的‘晴雨表’,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情况反映了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蔡建堤表示。如今,厦门是全国少有的能在城区海域看到中华白海豚的地方,然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厦门海域的白海豚却一度明显减少。
“中华白海豚生性活泼,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由于活动范围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城市发展建设、海洋工程、海上航运及意外搁浅等因素,都有可能让中华白海豚种群受到威胁。”蔡建堤告诉记者,中华白海豚保护的难度与大熊猫相比要大得多。厦门的白海豚生活在城市里面或者城市周边,面临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难度也更大。
让“微笑天使”永远欢笑
海豚的嘴巴天然就带有向上的弧度,更让人们觉得亲近,人们称它们为“微笑天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国各地的海豚种群面临的生存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首先是栖息地的衰减,如近岸城市化、填海造陆、港口建设、海岸工程等因素,造成中华白海豚的栖息范围越发缩小。其次是人为活动干扰,比如海洋建设和轮船航行造成的海洋噪声、高密度捕捞等。最后是种群地理隔离,由于近岸建设和养殖,影响了海豚的栖息地,白海豚的种群间并不相连,只是孤立地存在着。农业部2017年发布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提到,由于我国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严重片段化及种群数量持续减少,厦门、汕头和珠海的中华白海豚种群间没有发现任何个体交流的证据,一些种群日趋老化,遗传多样性较低。
1997年,厦门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并于同年10月颁布了《厦门市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该保护区升级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全国首个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落地火烧屿,发挥起珍稀海洋物种救护、海洋意识科普教育功能、鲸豚科研交流平台等重要作用。
“现在20多年过去了,每一年政府都对白海豚基地进行投入,包括海洋生态的修复、增殖放流、海岸工程的监管、网箱的整治、清淤、海堤开口等。”原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调研员辛建军表示,现在整个白海豚的生存环境比以前有明显的改善,种群数量相对比较稳定。
除了上述的措施,厦门还成立专家组,在中华白海豚声学研究基础上,先后规范船舶航行航速的限制(10节以下),海上爆破药量的限制(138公斤以下)及毫秒微差爆破方法、声墙驱赶法及禁止养殖捕捞等,保护中华白海豚种群及栖息生境,为国内外中华白海豚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经验和示范。
为给中华白海豚等海洋生物提供充足饵料,恢复厦门海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厦门市自2003年起开展增殖放流,截至2024年9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累计放流种苗超过80亿单位。
出台全国第一部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规章,制作全国第一首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公益歌曲,在全国首先倡议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近年来,厦门乃至福建在保护中华白海豚方面做了很多首创性工作。
此外,除了始终如一地对中华白海豚展开定期监测,为它们精心守护赖以生存的家园之外,近年来福建省更是积极地建起了一座座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为那些遭遇困境的水生动物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2021年以来,我省已设立6个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共救助搁浅、受伤、误捕水生野生动物134起、497只。此次参与救助工作的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正是其中之一。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林琪表示。2024年3月,全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组建了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联盟,主要承担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和宣传活动;7月,福建省水产学会设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和技术团队研讨救护工作和政策意见,并为救护联盟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见习记者 庄钊滢 肖蔚男 记者 林闻)
南安市红十字海上救护志愿服务队拍摄的中华白海豚郑万健 摄
去年9月26日,在厦门西海域,救助人员正准备放归我省首次成功救助搁浅的中华白海豚。林梓健 摄
厦门翔安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厦门的“城市之肺”。张春玲 摄
“乐宝”放归现场 杨江参 摄
挖水坑让海豚保持身体水分。 许侨意 摄
近年来,南安市着力推进安海湾(水头段)综合整治,区域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图为南安水头镇五里桥畔休闲慢道观景平台。郑晓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