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连城县罗坊乡下罗村,耕整机正忙着在方正平坦的高标准农田里翻地整畦,为今年春耕做好准备。
“这里曾经是村民的‘烦心地’,现在都将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丰收田’。”罗坊乡党委书记林意说。
这片田地的变化,下罗村村民罗梅清感触颇深。由于紧挨着青岩河,21世纪初,这里引进客商投资鳗鱼养殖项目,连片租赁给鳗鱼场,罗梅清家的3亩多地就在其中,每年能获得800多元租金。2013年,鳗鱼场停摆后,福建宪阳绿化苗种植有限公司迅速接手了这块地,种下香樟、桂花等树苗,打造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2019年,随着市场需求萎缩、苗木滞销,宪阳绿化苗种植有限公司无力再支付田租。由于拿不到土地流转租金,450余户村民多次反映并起诉,乡党委、政府也多次协调企业解决问题未果。2022年,在乡里的支持下,村民起诉成功,法院判决解除流转合同,但企业未能及时移走苗木,村民无法复耕复种。后续如何妥善处置这片田地,成为摆在罗坊乡面前棘手的难题。
近年来,连城县大力推进“藏粮于地”,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3年,罗坊乡积极争取县农业部门的支持,将下罗村这块苗木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想办法让宪阳绿化苗种植有限公司授权同意无偿清除地表苗木,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后交还群众恢复耕地发展产业。
挖除苗木、清理树根、翻地平整、修渠整路……2023年底,挖掘机、推土机开进了这片田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5月,一期128亩农田完成高标准建设,让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方便农机耕作。罗坊乡乘势将下罗村这块低效苗木基地剩下的280亩农田列入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非粮化”整治。
为更好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益,罗坊乡将一期128亩农田统一流转给烟草部门经营,并委托下罗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代耕代种,首季种下了水稻,对地力进行修复养护。去年秋季,这块近20年没有种过粮的农田获得丰收,亩产过千斤,实现粮食稳产、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的三赢局面。
“平整后,土地条件好了,不少公司、专业合作社都希望流转经营。”林意说,该地块全部完成高标准建设、“非粮化”整治后,将结合该乡“雪茄小镇”建设,探索“雪茄烟—水稻”“烤烟—水稻”轮作模式,通过“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粮烟互补、粮烟融合、粮烟双增效,预计每亩净利润可达4000元,实现群众“米袋子”“钱袋子”双保障。
“我们还将继续开展美丽田园建设,让这片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与云龙桥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坊‘走古事’等非遗文化相融合,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乡村景观带。”林意说。(记者 罗小春 通讯员 黄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