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雨如竹,琅琅竹如玉。暮春时节,南平各地蓬勃生长的新竹带着不可抵挡的气势,拔节向上,给这片土地带来勃勃生机……
南平素有“中国竹乡”之美誉,全国每十根毛竹南平就占一根,是全国毛竹林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全市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品类众多。长期以来,南平厚植“竹优势”,做强“竹经济”,聚力延链补链强链,构建系统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千亿级竹产业。
记者来到位于建瓯的福建双羿竹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工人们正加紧赶制一批出口订单。
双羿竹木是一家专注竹家居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因产品订单多,市场需求量大,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量提上去了,还要在竹产品研发、高端产品认证上下功夫,让产业链更好延伸。”双羿公司总经办主任卓然冰表示,企业拥有170多项专利,建立了45万亩FSC认证的毛竹林基地,拿到了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成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特许供应商。
下了山的毛竹去除枝叶、剖竹为片,打包送往竹企业,被加工成各类竹产品。竹青做成竹香芯,竹片、竹条经过压制,做成集装箱底板、普竹板、重组竹板,竹屑做成竹香板、机制炭……南平竹产业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竹企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持续提升,“竹”尽其用,带活了整个竹产业链条。
过去一年,南平市借助“以竹代塑”“以竹代钢”政策东风,落实落细《南平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南平市竹产业千亿行动计划》《南平市推进“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统筹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文化、竹工艺”文章,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切实将政策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发挥市绿创平台作用,完善全市竹产业链图谱,系统梳理本地竹企845家、关键产业节点31个、行业关键技术22项、竹产业人才5837名。
——聚焦竹材料、竹工艺、竹机械以及竹产品工业设计,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对外交流、检测检验及小试中试服务。
——杜氏木业发布的“竹集成材连续化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省“揭榜挂帅”立项,补助资金880万元,实现我市工业领域重大专项零的突破。……
春潮拍岸时,竹海涌金浪。近年来,南平坚持创新引领,成立竹产业设计制造检测中心、福建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主动对接省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建技术中心等自主研发平台。全市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家、工业设计中心14家。
做“竹”文章日日新。南平以建阳区、邵武市、建瓯市、政和县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一核一带两翼”竹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徐”竹经济产业园、“中国竹具工艺城”等4个精深加工园,形成竹材“分解点、小微园、精深加工园”三级加工体系,着力打造培育千亿竹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平台。实行“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推动圣象华宇、庄禾竹业、元力股份、大庄竹业、上睿机械等一批链主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现有笋竹加工企业1162家,其中规上企业228家,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超500亿元。培育竹产业上市企业2家,上市后备企业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绿色工厂16家。龙竹科技、双羿竹木、福人森工、祥福工艺等4家企业入选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 (记者 林奥 通讯员 何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