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阿里山”层层叠叠的茶山上,万株樱花将迎来今年最后一次绽放。


从疫情防控到重振经济

随着疫情防控逐步向好,福建各地纷纷按下“重启键”,因地因时因业因企施策,有序有力有效推动复工复产。

文ㅣ龙敏


2月26日24时起,福建新冠肺炎疫情中风险区由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级二级响应,低风险区调整为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级三级响应。

此前,福建自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战“疫”已一月有余。过去一个多月中,福建各地经济按下“暂停键”,工厂、重大建设项目停工;街上商铺关门闭户,就连市区最热闹的商业街也行人稀少。

3月7日起,福建本地疫情全面“清零”。多位专家受访时认为,疫情形势近期出现的积极向好变化为重振经济打下较好基础。

随着疫情防控逐步向好,福建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因地因时因业因企施策,有序有力有效推动复工复产。福建各地纷纷按下“重启键”:企业逐渐复产、重大项目逐渐复工,社会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原有活力。

 

政策“组合拳”撑企

继下辖多个地市相继出台措施后,福建省级层面也于2月5日出台24条措施撑生产企业渡“疫”关。

当天晚间公布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的若干措施》显示,福建从加强金融服务保障、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着力降低运营成本、支持企业增产增效、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等六方面出台24条措施,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短短3天时间内,除了省级层面出台措施外,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等地也分别出台具体措施,鼓励中小微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共渡难关。

对此,多位专家认为,福建各级政府高频次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渡“疫”关,源于福建的经济结构。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70%的GDP、7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80%的就业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企业是支撑福建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正承受较大压力。 金牌厨柜总裁潘孝贞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认为,节后复工日期都在往后延,将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分析称,受复工推迟、海外订单受影响等负面冲击,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员工薪资、房租开销、税收问题等难关。

撑企业渡“疫”关,已事关福建稳经济的全局。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日前表示,要在做好严格防控的前提下,支持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坚定信心、稳定预期。

因此,福建各级政府共同打出“组合拳”,聚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用工难。

这套“组合拳”中不乏“真金白银”的支持,如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利率、减免逾期利息、调整还款期限和方式;对不裁员、少减员、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返还单位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可以免收或减半收取一定时间的房租等。

黄茂兴评价称,福建各级政府适时出台的扶持举措,聚焦企业的融资需求、资金成本、税收优惠等实际困难,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对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是一场“及时雨”。

撑企业渡“疫”关,福建省明确,支持企业增产增效,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2020年首季度利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自营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或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按销售额的1.5%给予奖励;对利用电商平台开展进出口业务,2020年首季度交易额增长超过300万元的企业,按交易额的2%给予奖励。

黄茂兴建议,企业应紧紧抓住机遇,化“危”为“机”,把优惠政策化作企业扩大生产的推动力和“加速器”。

宁德维杜精密智能装备精密制造项目开工。

2月20日,石狮市人民政府与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行签订10亿贷款规模框架合作协议。


“靶向”发力“痛点”

从打造“快服贷”产品到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从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到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福建官方3月2日晚间再度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支持企业恢复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此前一个月内,福建已多次出台相关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涵盖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等领域。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丰富的政策“大礼包”,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有效方式。

黄茂兴注意到新出台措施具备较强针对性。他说,针对复工复产新出现的痛难点,福建“靶向”发力、精准帮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复工复产,福建企业需要啥?多个智库机构近日经调研后给出答案:需要金融支持、企业降本减负、外经贸支持、信用管理服务、稳岗就业等。厦门智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榕智市场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炜就认为,对现阶段下的中小微企业来讲,金融支持、企业降本减负等尤为重要。

对于企业经营成本高,福建将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扩大部分税费减免范围,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单位缴费阶段性减征。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通报,福建将减免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约19.8亿元(人民币,下同),惠及220.1万户客户,预计电量450亿千瓦时。

福建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依托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开发上线“快服贷”系列产品,快速服务对接小微企业、外贸企业、科技型企业及重点项目融资需求;鼓励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加大企业债券支持力度。

稳外贸、稳外资对于经济外向程度高的福建而言尤为重要。继出台26条措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后,福建再度出台具体措施,推进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成为共享平台向全省开放,支持泉州办好中国(泉州)线上商品展销会;推动黄金冶炼加贸、整车进出口、保税混矿、木材进口加工等平台项目进一步做大增量规模;用好自贸试验区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政策,扩大原油进口。

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将成为福建稳外贸的发力点。福建省商务厅通报,将鼓励各跨境电商综试区用好国际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或自媒体,对2020年上半年出口成效明显的企业入驻平台运营服务费用予以支持;支持企业拓展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对新开洲际货运定期航线,平均每周一班(以上)给予最高80万元/班奖励;鼓励企业在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主要市场加快建设或租用公共海外仓,完善海外仓储物流及售后服务体系;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海外仓开发出口买方信贷产品,便利企业融入海外营销网络。

福建也继续做好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所谓重点群体包括:暂时难以外出且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患新冠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等。福建要求,对暂时难以外出且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开发一批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2年户口和档案托管,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办理就业手续;对已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财政部门继续给予贴息支持。

 

“稳”字当头

位于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的ABB厦门工业中心里,穿戴防护用具的员工们忙碌在生产线……

自2月10日复工以来,ABB厦门工业中心已实现高中低压生产线全面复工投产,3500多名员工根据岗位不同,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陆续回归岗位。

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总经理、ABB厦门工业中心安委会负责人蔡剑波介绍,在做好人员安排的同时,该中心根据订单的缓急情况制定工作计划表。

最近几天,福建各地企业逐步复产。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许碧瑞介绍,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福建不少企业复产、不少重大项目复工,社会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原有活力。

受疫情影响,晋江市、福清市、南安市等福建制造业强市此前均实施了最严出行禁令,一度摁下了经济活动“暂停键”。

泉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洪自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往年元宵节过后,制造业发达的泉州几乎全部复工复产;但今年来截至2月12日,泉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为23.6%。

对于地区生产经济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福建而言,今年起好步、开好局成为其加快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如同一场“大考”。

福建省青年创业促进会副会长黄绍庆分析指出,当下,经济战“疫”仍面临人员流动、资金流动、物资流动等三大难题。

对此,福建依旧强调“稳”字当头。

就业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福建多措并举在“稳就业”方面持续发力,出台多项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企业引工稳工,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许碧瑞介绍,推进全产业链协调运行,加强地区间劳务供需对接,加大网上招聘力度,鼓励优先聘用本地劳务人员、在闽过年的省外劳务人员和省内未发生疫情村庄的劳务人员。

由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福建沿海部分企业近期生产经营遭遇一些困难,特别是资金周转方面问题较多。因此,稳投资、稳金融成为当下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福建各地政府纷纷发力与银行、企业三方合作稳投资、稳金融,加大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2月8日,福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等四家在榕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扶持政策,专项额度达400亿元(人民币,下同)。 

今年1月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已发放防疫相关贷款近15亿元;其中,发放3.33亿元贷款支持中华软包装集团等企业扩大生产医用口罩无纺布原料聚丙烯产能;支持恒安集团等企业扩大杀菌湿巾、医用成人尿布等抗疫物资产能。该分行行长王须国表示,将为福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全力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经济外向度较高的福建是外贸大省、外资重镇。过去一年,福建省进出口总额13306.70亿元,同比增长7.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5.41亿元,同比增长3.3%。

厦门海关已发布十四条帮扶措施,从保障防控物资快速通关、支持关区企业复工复产、优化海关服务水平等方面给予帮扶,支持关区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与企业共同应对疫情的不利影响。

福建省今年1月实际利用外资“逆势上扬”,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72家;实际利用外资37.7亿元,同比增长13.3%。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指出,面对疫情,将继续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加快集中集聚优质生产要素。

多位经济专家认为,福建经济战“疫”新举措迭出,有助于进一步稳预期增信心,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

目前,福建已出台多项惠企具体举措,力求降低疫情影响,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戴永务教授就指出,这其中多条举措不仅是“应急之举”,还是长远之策,推动福建服务效能提升,优化营商环境。

戴永务认为,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也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更优的条件。

 

“更大力度开放”助外资外贸企稳

“更大力度开放”,将助推福建外资外贸企稳。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护主义抬头的双重影响,福建稳外贸稳外资当前正面临压力和挑战。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钟木达指出,企业用工难、疫情防控难、交通物流难、工厂不能及时开工、订单无法履约、企业不敢接单等多方面问题相叠加,使今年的外贸外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正如治愈新冠肺炎疫情要依靠“良药”,多位区域经济专家分析指出,对外开放兴,则福建兴;福建稳外资稳外贸则要依靠“更大力度开放”。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福建2019年经济总量突破4.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贸进出口逾1.3万亿元人民币。

2020年伊始的短短两个月,福建已祭出多轮政策“组合拳”,以更大力度扩大改革开放,力争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

近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相继落地福建,让福建成为中国优惠政策落地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 

面对疫情,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等加快建设,成为福建稳外资稳外贸的强劲“引擎”。

福建省商务厅通报,118.04平方千米的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今年前2月新增企业331户,新增注册资本26.5亿元人民币。据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透露,厦门中欧班列开行数逐步进入“上升通道”,海沧站开行的厦门中欧班列今年3月有望实现日均一班、共1303车,同比增长50%,运送货物约7.8万吨,月度发送货物价值或将突破1亿美元。

两岸合作不止步也是福建稳外资稳外贸一大助力。台湾国乔公司投资泉港石化项目3月2日通过福州、泉州、高雄三地视频连线的特殊方式进行签约,计划在泉州泉港石化工业园投资500亿元新台币,这是泉州近三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台资项目。今年2月,首家两岸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有限公司也获批落地厦门。

除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等加快推进,福建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近日,中国海关总署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备忘录。中国海关总署明确,将在支持福建营造良好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以及重点平台和新业态发展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的叠加,正在不断增强福建稳外资稳外贸的信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认为,靠优化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

连日来,福建各地纷纷上演“云签约”。截至3月11日,福建省共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不见面”方式对接海内外客商1379名;组织举办345场线上对接活动,对接外资线索项目122个,总投资455.7亿元人民币;组织举办23场“云签约”活动,41个重点外资招商项目线上签约,总投资350.43亿元人民币。

在外贸进出口方面,福建虽遭遇到一定困难,但亦有许多新亮点。在制造业强市泉州,虽然外贸进出口下降,但出口东盟国家仍逆势增长,石狮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表现抢眼。据泉州海关通报,今年前2月,泉州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值达47.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其中对东盟国家出口43.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福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密集而有效的调控措施,将推动福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凸显,推动外资外贸全面企稳,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