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
三明,改革再出发
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成为一座富有改革基因的新兴工业城市。
文ㅣ雷朝良
在福建省三明市,有一座展馆,是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珍藏着这块红土地上跨越百年的记忆,也点出了三明市的一个身份特征——革命老区。
如今,三明市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绿色群山成幸福靠山,体制改革齐头并进,成为一座富有改革基因的新兴工业城市。
医改再出发,为人民健康护航
医改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民众心中的一大牵挂。家住三明市三元区的一名二胎待产孕妇,怀孕7个月,很期待又一个健康宝宝的到来。她告诉记者,相比过去,这次在三明第一医院产检程序不仅简化了许多,报销额度也高了将近600元。
在产检中,她感觉到医院环境布置更温馨,医护团队间的协作效率也更高了些,每个环节的医护人员都很热情,让人很轻松。
这位孕妇的寻医体验,只是三明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后的一个缩影。围绕如何进一步解决“民众健康怎么管护”“医务人员怎么激励”“医防怎么融合”“怎么看好病”“中医药事业怎么发展”“医务人才怎么培养”六大问题,三明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施“六大工程”,在持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基础上,重点解决“看好病”“大健康”问题,不断增强民众卫生健康获得感。
2021年9月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队”医疗团队入驻三明市第一医院,开启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合作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取临床专科“一对一”对接、骨干专家驻点、名医工作室、远程医疗指导等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方式,让三明市第一医院共享技术力量、医学人才和管理经验,使其成为区域内优质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实现大病不出省、常见病在市县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推动下,三明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助力三明打造福建省级中医药改革与发展样板医院,满足老区苏区人民“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的就医需求。
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周显葆告诉记者,医改再出发一年来,三明的医院收入持续优化,就医秩序更加合理,慢病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民众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在2021年度福建省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三明市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全省第1名,出院患者满意度全省第2名。
林改再出发,首创精神不止步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三明市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有“中国绿都”之美誉,是“两山”理论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2021年5月,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签发,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全村领取了一张编号为“0000001”的林业碳票,它是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
碳票推出当天,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便以4万元的价格买下了2723吨碳减排量。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则以每吨10元的价格收购储备了18294吨碳减排量,并以此作为质押,获得兴业银行三明分行授信贷款额度500万元。林业碳票成为三明拓宽绿色融资服务渠道,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之一。
推行“林票制”,是三明持续深化林改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沙县区夏茂镇的梨树村,初春的树林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机与希望。“村里的林子可随时变现和买卖了,如果有人卖,我想多买一些林票存起来,交给子孙后代。”村民老乐望着家门口的杉木林说道,“你瞧这一座座青山,谁说不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三明做大林票制发规模,探索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载体制发林票,与中林集团合作,以林票模式建设第一期国储林1.2万亩,制发林票2300多万元。目前,全市累计制发林票1.63亿元,惠及村民6万余人,带动村财平均增收5万元。
林改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于是否能带动林农致富。每年二三月份,清流县赖坊镇迎来樱花盛开的季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近15万人次,让“养在深闺”的赖坊樱花海声名鹊起。与此同时,由花卉旅游带来的赏花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等60多家,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
近年来,三明立足特色林产品资源,不断加强特色林保育,实行“一县一品”,持续推进竹产业、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提质增效。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产值935亿元,林下经济绿色富民产业总产值620.7亿元、比增6%。
生态美,让当地百姓更幸福。三明积极探索“大融合”,发展“大林业”经济,实施“百园千道”生态产品共享工程,改造提升森林公园16个,建设森林步道近200公里,持续推动森林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森林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三明全市森林康养产业营业额达到7.2亿元。三明的省级森林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小镇和基地数量均居福建全省前列。将乐县成功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林改已成为三明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三明市签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签约仪式。
三明市实验小学“奔跑吧,少年”课间活动。
教改再出发,山区教育新飞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三明地处闽西北山区,与江西接壤,人口较少且分散,地域较偏,如何破解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不均衡,对全国山区城市具有示范意义。
“在支教老师帮助下,我的英语成绩从60多分提升到这学期的120多分。”吴玉盈是泰宁四中下渠分校一名初三学生。英语偏弱的她,曾尝试过许多方法突破,但成绩均未明显提升。去年总校四中支教老师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学习方法,使她的学习质量有了新飞跃。
针对“择校热”、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三明2017年在市区先行试点基础教育“总校制”改革,以1所强校带1所至2所弱校,推动总校与分校管理融合、教师互派、文化统一、教学同步、学科共研。2018年秋季,“总校制”向县域延伸,探索优质分校再带分校的“二级总校”模式,吴玉盈同学就是“总校制”改革的受益者。
着力补短板、抓改革、塑内涵、提质量、促公平,三明成为福建省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差距最小的城市。2021年10月,三明市入选全国12个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福建唯一入选的城市。其实施的“总校制”改革经验做法已入选2021年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三明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黄茂锋表示,通过近几年努力,三明教育均衡发展得到有效巩固,一批弱校得到很好的成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农村空、城市挤”的教育短板问题,教育质量大幅提升,老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也更加明显。
当前,三明正积极抓住国家支持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再出发”,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谱写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