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测野生鸟类已经50多年了,我们中国有11种翠鸟,我就差斑头大翠鸟没观测到,追了它十多年,这次终于在明溪看到它,听到它。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已经很满足,下次还要来。”6月24日,来自台湾北鸟队的阮锦松在2024年“观鸟胜地 自在明溪”海峡两岸(明溪)观鸟挑战赛上说。

海峡两岸(明溪)观鸟挑战赛闭幕式。雷玉平 摄

此次比赛,旨在聚焦发展生态观鸟产业,进一步打响“观鸟胜地 自在明溪”品牌,增进两岸同胞交融互动。来自海峡两岸近百位爱鸟人士汇聚明溪,共23支参赛队伍展开激烈角逐,其中有3支队伍来自台湾。经过评委会审定,本次大赛最终有效记录174种鸟种数。

两岸同胞因鸟结缘

“我们和台湾一直有很好的交流和交往。”野生动物摄影师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陈林说。

活动现场,阮锦松看到陈林,大声喊“军长”,陈林回应,“‘阮爸’十几年不见”,在明溪,两位“鸟友”再一次握手相拥。

陈林回忆,之前,因鸟与阮锦松结缘,后又因中华凤头燕鸥有了更深入的交流。“2008年,我们在闽江河口湿地发现一只下喙被塑料管套住的中华凤头燕鸥,一直想要帮它取下塑料管。”后来,从马祖野鸟会得知,他们也曾在马祖列岛观察到其踪迹,还为其取名“小管”。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江月兰 摄

之后,陈林前往台湾,在台湾又与阮锦松有了一段共同观察野生鸟类的经历。

鸟的缘分一直延续,紧紧地将两岸的“鸟友”心“系”在一起。2024年,也是因为鸟,因为“观鸟胜地 自在明溪”海峡两岸(明溪)观鸟挑战赛,阮锦松来到三明市明溪县,陈林说,“我在明溪拍鸟拍摄了十几年,明天我带你去找斑头大翠鸟。”

2017年,陈林在明溪第一次拍摄到斑头大翠鸟。为了这种鸟,他关注明溪,深入明溪拍鸟,有一个月往返福州和明溪14次的经历,就是为了“追鸟”。

当年,陈林在明溪县中溪村寻找菖蒲,他说“这个环境和当时在三明将乐陇西山拍摄到斑头大翠鸟的环境很像”,话音刚落,“嗖”的一声,他看到一道蓝光飞过。一路寻找,“前方好像就是那只鸟”,他拿起望远镜观鸟,“真的是斑头大翠鸟”。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种,更好地记录下该鸟种的繁殖全过程,当年他没有对外宣传明溪有这种稀有鸟种。

此后,随着斑头大翠鸟消息的传出,国内外的鸟类摄影爱好者纷纷来明溪“追鸟”。

据悉,明溪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位于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中的东亚——澳大利亚通道上,是亚洲东部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站和夏候鸟繁殖地,现有野生鸟类344种,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腿小隼、斑头大翠鸟等30多种明星或高光鸟种,获评“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等,每年吸引近3万名游客观鸟拍鸟,在全国观鸟圈打响了知名度,成为国内重要观鸟基地。

两岸同胞共观鸟共护鸟

同则通,交流则情深。以鸟为媒,以鸟会友,两岸的“鸟友”在摄影技术和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不断交流,让他们越走越近。

参赛队观察野生鸟类。雷玉平 摄

参加此次比赛的台湾选手,沈妤莲说,自己是做鸟类研究的,这次印象最深刻的是跟大家一起赏鸟、找鸟,沿着溪流慢慢寻找。“很享受这个感觉,一群人沿途一起聊天、分享感觉,尤其是两岸之间的交流,我个人觉得蛮好的。”

“这次挑战赛在夏天,时值鸟类繁殖季节,鸟类活动比较隐秘,此次比赛能观察到174种鸟类,成绩非常不错。借助观鸟挑战赛这个平台,两岸同胞又走到一起,通过观鸟能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西南林业大学教授、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韩联宪说。

“全世界的鸟种有1万多种,我自己已经看了3000多种,我的目标是观看5000多种。如果只在台湾观鸟,最多只有600多种,相比去国外观鸟,当然来大陆更方便,话讲得通,成本也更低。”“一个鸟种的消失,紧接着一定会有很多种物种的消失。”“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阮锦松说。

保护生态,爱鸟、护鸟一直在路上……将来会有更多的鸟群飞翔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和海峡两岸的上空。(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雷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