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多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7月25日19时50分前后,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在莆田市秀屿区沿海登陆。在这场“追风”行动中,位于闽侯的全国首部S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大显身手。凭借90秒、62.5米的超高时空分辨率,它成功助力福建更早获取灾害性天气发生前的信号特征,为各项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局限于在现代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纵观人类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过程,海洋气象观测意义重大。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可以揭示海洋的奥秘,还能够预测其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意义重大。
2022年,省政府在《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打造“海上福建”气象保障样板区的构想。福建气象部门紧跟步伐,积极践行“海洋强国”发展理念,锚定观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总要求,勇做福建“向海”路上的守护者。
“天罗地网”,守护海上安全
初秋夜晚,厦门港九节礁灯塔在雨雾中透出光束。灯塔上的气象自动观测站,将实时数据传入福建省气象局“知天气”App客户端。
不远处的“海丰立诚”轮上,引航员轻点手机屏幕,应用我国首个“丝路海运”气象导航提供的能见度、气温、气压等精确信息,引领巨轮平安出港。
“丝路海运”气象导航系统可谓是远洋航运的“定海神针”。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吴陈锋表示,系统与“丝路海运”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及相关内陆观测点相结合,形成覆盖远洋、海港和腹地的全链条全天候气象保障系统。可根据“丝路海运”航线上船舶的实时运行轨迹,精确监测位置信息和周边气象情况,给出气象预报、航路选择、航速规划、改道避让等精准建议,防范化解气象风险。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表示,国产气象导航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是畅通共建“一带一路”海上贸易大通道的有力保证。接下来,“丝路海运”将和气象部门紧密合作,以开展全球远洋气象导航服务为抓手,发挥联盟跨领域优势,充分调动船舶保险、海事仲裁等行业代表融入“丝路海运”气象导航综合业务中,推动实现航行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为“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面海而生、向海而兴。福建气象部门紧紧围绕“海丝”核心区建设,“陆海空”全面发力,努力提升立体监测水平,守护海上安全。
在陆上,泉州气象部门与海事部门携手,联合开展沿海气象观测点建设,提升海上交通气象和搜救气象监测预报水平。厦门又添雾气“监测神器”,扫描式激光能见度雷达投用,平流雾预警平均可提早10分钟左右。
在远海,气象监测范围不断拓展,在台湾以东洋面提前布放的8套海气界面浮标,实现了对台风“格美”中心附近风向、风速、气压、海温等数据的实时获取,为预报台风强度和路径提供重要研判依据。
在空中,福州探空站通过开展北斗平漂探空观测,提升高空气象观测时空密度和数据精准度,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中发挥突出效益。
截至目前,福建已建成以岸基、海基、空基、天基为重要支撑的海洋气象立体观测网,实现海峡西岸天气实时监测,有效提升台风、海上大风、海上强对流、海雾等海洋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报水平和风险预警能力,为守护海上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定制服务,释放海洋经济活力
“鲍鱼采收应避开高温时段,傍晚时段最佳”“重点要预防高温综合征、弧菌病、海区缺氧”……如期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收获“攻略”,连江下宫镇鲍鱼养殖户对今年的收成多了一份信心。
“鲍鱼是一种特别‘娇气’的水产品,生长过程不仅和水温息息相关,而且要防止暴雨、大风、赤潮等灾害对它的影响。”连江县鲍鱼行业协会初芦村分会会长吴冠华说,这些年连江鲍鱼品质好、成活率高的关键在于大家在气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更懂得和“老天爷”打交道。
福建鲍鱼养殖历史悠久,但传统养殖方式较为粗放,靠天吃饭,风险难控。2014年起,由省、市农业气象专家、县农业气象技术人员、水产技术员等组成的鲍鱼养殖气象服务团队开始探索专属气象服务,先后布设多要素自动站及海水温度、盐分、溶解氧观测站,及时发布气象数据信息,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助力丰产丰收。
2022年,随着《鲍鱼养殖近岸海域气象服务规范》出台,连江鲍鱼养殖有了专业化规范化的全生命周期气象指导服务。如今,连江鲍鱼养殖户不仅可以获得气象部门提供的常规气象服务,在育苗期、放苗期、生长期、分苗期、收获期等8个养殖关键时间节点,还能够获得帮助他们有效规避天气风险和赤潮影响的专题气象服务产品。
近年来,我省气象部门不仅推出涵盖大黄鱼、鲍鱼、海带、紫菜、花蛤育苗等多个海上养殖领域的定制气象服务,还通过开展“气候+文旅”融合推广活动,推出滨海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精准预报、推荐各沿海县(市、区)的自然风光、人文之美。
“今天运气真好,海上日出真是太美了!”8月10日凌晨4点多,来自湖南的陈金花一家在霞浦县三沙镇花竹村的日出观景台上,终于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海上日出。
陈阿姨是第二次来霞浦,第一次来时天气不好,没看到日出,“这次提前查询了日出时间和云量预报,发现天气状况很不错,就决定再碰碰运气”。
守护陈阿姨这份好运的,是她身旁“站”着的一个“日出爱好者”。宁德市气象与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陈骥介绍,气象部门在花竹村的观景台上设置了高清摄像头,不仅提供日出实况直播,还能收集观测数据,用于优化花竹日出气象服务。“每天上午10点‘文旅霞浦’等公众号就会更新第二天日出预报,包括破晓、日出、日落、气温、云量等情况,为游客合理安排出行提供参考。”
一直以来,复杂多变的海岛气候制约了滨海旅游业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福建气象部门制定《气候资源评价 滨海旅游度假》行业标准,同时根据三都澳、坛南湾、围头湾、东山湾等滨海旅游目的地特色气象景观,深化蓝眼泪、云海、观星、日出日落观赏等福建特色滨海旅游休闲气象服务产品,精准推荐全省各县(市、区)的每日最佳出游地、气象景观打卡点等,让特有的天气气候景观变得“可遇可求”,推动福建滨海旅游释放出更多“蓝色潜力”。(记者 张静雯 通讯员 李冬梅 谢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