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闽南文化论坛14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论坛是2024世界闽南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指导,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印尼分会、印尼泉州青年商会联合主办,围绕“中国与印尼闽南文化融合发展”主题,深入探索闽南文化丰富的内涵,发掘闽南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扩散与发展演变,展现闽南文化的当代价值。

论坛上,来自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的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闽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海内外闽南族群的亲情文化、亚洲与闽南海洋文化等畅所欲言。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认为,闽南文化内涵丰富,既有中华文化内陆农耕文化普同性的基本特征,又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独特气质,还沉淀着闽越文化的基因。这些决定了闽南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张力,同时也是其能够独树一帜并且傲视宇内的根本之所在。

围绕中华文化与闽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多位学者展开了论述。印尼泉州青年商会永远名誉会长、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传承人陈连法以切身体会提出,进一步在印尼弘扬传承华文教育和世界非遗泉州南音文化,有利于印尼华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昭军认为,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播载体,孔教成为东南亚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研究东南亚的孔教,将其置于多元文化交织的背景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在当代全球化时代中的意义与作用。泉州晚报社融媒综合部负责人颜鹏结合四个场景案例论述了印尼华文媒体对闽南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及媒体形态的演化和媒体的“文化出海”带给中国与印尼文化交流的前景。

多位学者就海内外闽南族群的亲情文化展开研讨。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教授、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深入探索了马来西亚闽南宗族的形成及其当代发展,指出马来西亚闽南宗族的四种类型,提出“在地化”和“简化”是了解马来西亚闽南宗族发展的两个关键。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金门县闽南文化协会总顾问陈益源通过田野调查发现,遍布海内外各地的福建会馆经常发挥救济闽南乡亲的积极功能。侨批研究专家、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万冬青提出,各个时期互寄的侨批,展现了中国、印尼两国闽南文化的融合发展。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林枫从黄氏迁徙历史说开,指出闽南有着悠久的谱牒编纂传统,不但有闽南本土编纂的,还有海外居住地编纂的,更有海内外联合编纂的,“谱牒编纂让我们看到的是闽南人落地生根、不忘故土的拳拳之心”。

“闽南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把闽南文化带到所在地,生根发芽。”泉州师范学院原副院长、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林华东教授在闽南文化论坛总结时表示,专家学者的学术主题分享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闽南文化如何伴随闽南族群的脚步走出闽南、跨越海峡、浮海番平、融纳世界。(黄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