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海交融、闽台交融、海内外交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缩影,也是演绎民族团结进步佳话的福地。
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福建共有6个集体和7名个人获表彰。
孕育团结的“金种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10月14日,记者走进“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家”,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民族特色文化陈列,活动展示墙上各族学生的灿烂笑脸、荣誉榜上记录的成就与骄傲,无声讲述着一个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见证着一批批民族团结进步的“金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拔节孕穗。
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主要负责全校2523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承担全省153所大中小学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工作。它以思想引领为重点、以学业扶持为特色、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以感恩教育为依归,培育了一大批活跃在各条战线的民族团结的优良“种子”。
以学生为本,关爱更有温度。工作室牵头开设高等数学等4门帮扶课程,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水平,顺利完成学业。成立“光彩创咖”少数民族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成立师生科技服务团,每年到新疆、宁夏、西藏等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如在新疆昌吉开展棉花秸秆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目前已与福建宁德时代、厦门国贸集团、新疆特变电工等48个单位签约授牌社会实践基地。
守望共同的精神家园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流传于宁德猴盾畲族村及周边的畲族民歌双音,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想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让畲族村寨富起来。”畲族民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雷美凤这样说道。
她是猴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己任,利用三月三、九月九等特殊日子,在村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各族群众在活动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她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猴盾村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美乡村。
纪念馆、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灿烂的文化瑰宝。多年来,我省不断提升纪念馆、博物馆教育功能,守望精神家园,使之成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平台。
坐落在厦门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始终致力于嘉庚精神的深度挖掘与当代阐释。
“陈嘉庚先生为祖国奉献了毕生心血,我们要加强研究阐释,用嘉庚精神激励更多人矢志报国。”纪念馆研究中心主任林东霞介绍说,近10年来,纪念馆精心策划开展了数百场形式多样的展陈和文化交流活动,多次将“福籽同心爱中华”“陈嘉庚生平事迹展”“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等主题展览带到云南、广西、内蒙古等民族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累计接待海内外各族同胞600多万人次。
“产业+”迈向共富共享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这是我自己种的百香果,送给你尝尝。”2022年9月,上杭县湖洋镇碧田畲族村农户钟风英拿着一袋自己种植的百香果,专程来到上杭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和局长邱年春一起分享喜悦。
原来,2021年11月,钟风英参加了少数民族实用技术种植培训班,并于次年初投入2.8万元,利用抛荒地种植百香果,精心管理下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盈利。
上杭县是老区苏区,有2个民族乡和40个民族村、205个民族自然村。邱年春任职期间,用足用好用活民族政策,精准谋划产业项目。在她的积极推动下,庐丰民族医药、官庄林下经济等一批特色产业渐渐兴起,才民、溪北民族村产业共富示范带渐成规模。全县25个民族村先后入选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全省实绩突出重点村等。
共同富裕的步伐,还跨越了省域。自1999年以来,共有1500余名福建援疆干部人才奔赴千里之外的新疆昌吉,接续奋斗、奉献边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天鹅小镇”,帮助502户游牧民实现定居安居的梦想;“十个一”工程,让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闽疆生态文化村”;福建展会平台常态化开展推介招商,为昌吉引进知名企业……一批批重点项目落地,见证了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25年来为对口支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
“一家亲”激发同心力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
平潭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上楼村,近年来以海峡两岸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南岛语族溯源“三元素”叠加赋能融合发展。
“我们立足区位优势,引入台湾基层治理理念,不断探索搭建台胞参与村居治理的平台。”上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振国介绍。自2016年在全国率先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社区营造师以来,村里不断探索搭建台胞参与村居治理平台,畅通台胞参与治理、建言献策渠道,还借鉴台湾社工理念,组建了平潭首支“村干部+台胞+志愿者+民众”的百人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守望、助学助医助残等志愿活动130余场。
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2022年7月,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与台湾少数民族历届乡镇市区长策进协会共同签署《两岸民族共好合作框架协议》,发表《两岸民族团结合作宣言》,两岸签订23个“乡对乡”“村对村”“协会对乡村”产业合作协议,激发了两岸同胞的同心力。
2022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将每年3月确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已连续3年开展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进培训、进法规等活动,连续2年在全省大中小学部署开展“福籽同心爱中华”福建青少年学生主题演讲大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人心。(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林山 吴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