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三高端产业园一角(林文斌 摄)
10月10日,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明)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10月25日,三元区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推动“四领一促”工作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举行。
西际村果农分拣刚采摘的蜜橘。(曹建平 摄)
沪明小学
三元区新貌(林文斌 摄)
小蕉村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好去处。(曹建平 摄)
●全媒体记者 卢素平 三元记者站 吴艺缤
共同富裕,民心所盼。
作为三明市主城区,三元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实施方案,策划实施34项重点任务,积极在迈向共同富裕之路上先行先试。2021年至2023年,三元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1.97逐年下降至1.87。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呼唤新作为。今年以来,三元区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拼经济、抓改革、保民生、护稳定,经济社会稳中向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5%,在市对县综合考评中连续11个季度位居全市第一。
提质向“新” 激发产业澎湃动能
连日来,位于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的福建泉禹机械公司年产履带式挖掘机底盘总成1万套及10万件汽车机械铸锻件生产项目一期现场,精加工、热处理及组装车间三条生产线马力全开。
这是三元区的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履带总成生产线和数字化装配等设备。一期顺利投产,对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三元作为老工业基地,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如何让“老树发新芽”,是三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做好的必答题。
近年来,三元区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围绕钢铁与装备制造、氟硅新材料2个主导产业,深化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专项行动,实现年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三元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量14.51亿元、工业用电量31.13亿千瓦时,均居全市第一。
立足发展实际,三元区坚持向“新”发力,科技赋能,营造多层次创新生态,不断推动支柱产业攀高向强。
近日,三元区的氟化工企业三立福、润祥新材料、“三农”新材料分别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科研合作的项目,获得2024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类)立项,这三个研发项目获得省级资金资助180万元,企业数量和资助资金位居全市第一。
如今,依托现有的6.7万余户市场主体、数量年增长13.7%的发展态势,三元区分级建立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4个梯队培育库,并与全国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设立全市唯一“线上+线下”科创云超市,截至11月15日,吸引270家规上企业加入,开展合同登记350份、合同金额2382万元,登记份数全市第一。
10月25日,三元区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推动“四领一促”工作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举行,共34个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76.34亿元,涵盖工业科技、城建环保、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引来大项目、好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
近年来,三元区推行“急大重优”工业项目“签约即挂牌”“交地即开工”改革,用地挂牌时间从11天压缩至3天。此外,连续三年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专项行动,通过专班服务、“派单”解题等方式,每年滚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300个以上,已解决长期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45个。今年前三季度,三元区营商环境效能居全市第一。
特色做优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举措。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借力沪明对口合作这股东风,三元区抢抓机遇,通过设立“山海沪明城市会客厅”,助推200余款三元农特产品上线“沪明优选”等平台,累计销售额超千万元。
西际蜜橘就是备受沪民青睐的农特产品。10月13日,第七届三明蜜橘推介会暨“三元西际蜜橘”品牌IP发布会活动在西际村举办。当天,上海分会场跟主会场同步进行视频发布。此前,在上海农展馆、上海机关后勤食堂、上海明康汇超市还率先进行“三元西际蜜橘品鉴周”活动。
“今年我们村的蜜橘被预订一空,就连往年无人问津的‘大炮果’也以每斤比正价果低0.2元的价格被订走了。”提起蜜橘销售,莘口镇西际村党支部副书记余振远喜上眉梢。
“土”蕴生机、特色鲜明,带来产业兴旺。作为福建十大富硒土壤县(区)之一,三元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把做足富硒文章、壮大富硒农业产业,当作破题之道,打造千亩富硒米生产基地,百亩富硒大豆、富硒茶、富硒百香果、富硒食用菌示范基地。2023年,全区产出富硒农产品2900吨,实现产值2400万元。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元区扎实推进1条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示范线和3条重点示范线建设,助力产业发展串珠成链。同时,聚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今年来,实施现代农业重点项目11个,完成投资2.1亿元。
三明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以生态优先为根本、创新赋能为关键,三元区特色乡村吸引了不少台青前来参与两岸乡建乡创合作,在两岸乡建乡创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又一个村庄实现美丽蝶变。
2019年,“跨界自造台湾乡村营造团队”进驻三元区小蕉村,从设计、监工到产业发展,开展陪伴式服务。“我们用两个月为村民画蓝图,再用两年陪伴村民将蓝图逐步实现。”台湾建筑师、三明市跨界自造团队运营长蔡幸爵说。
台湾团队带来的新点子、新观念,结合三元区“望闻问切开方子”的方式,因地制宜搞乡村建设,给小蕉村注入了新动能。石板村道、茂林修竹、锦鲤欢游……小蕉村先后跻身“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早已是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好去处。
致力于两岸融合发展,三元区入选首批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已引进跨界自造等台湾团队与9个村签订“陪伴式”服务协议,累计实施项目27个,总投资7050万元。
立足万寿岩、心家园等2个省级对台交流基地和6个市级明台融合示范点,三元区还与台湾高校开展“产+学+作+研”合作,每年吸引近百名台湾青年前来实习实训。
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绘就了乡村振兴底色。这份底色,鼓足了三元借“绿”起飞的底气,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眼下,三元区正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以陈大镇台溪村为试点,推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场村共建模式,助力村财年均增收300余万元、村民增收500余万元。今年7月,在陈大镇碧溪村完成全国首笔林票2.0市场化交易,成交价48.8万元,溢价率16.19%,“生态高颜值”日渐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协调发展 绘好城乡融合画卷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美好生活,离不开完善的教育医疗和均衡的公共服务。
学生公寓、教师宿舍、班级多媒体一体机、办公云桌面、实验室……走进三元区岩前中学,优美的校园环境,提档升级的硬件设施,与孩子们的笑脸交织成一幅幸福画卷。
乡村校园的美,不仅仅在硬件升级,更美在教育软件提升。“我们创新推进‘双雁阵双航线’优质均衡发展改革项目,建立起总校制组团共同体。”三元区教育局局长邓庆忠介绍,通过“双雁阵双航线”项目实施,以教育公平普惠为目标,推进共同体学校教师交流、管理一体化建设,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协同发展,组团校之间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特色发展都取得了新突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三元区扎实推进两轮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先后获评国家级实验区2个、省级2个,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
基层医疗有厚度,百姓就医有温度。三元区在全省首创“消防+医疗”联创联建急救站,医防融合持续发力,慢病积分制管理、“三小”防控模式等在全市推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确保基层治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围绕“发动广大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这一落脚点,近年来,三元区顺应群众需求,全面推行“近邻恳谈会”、打造“近邻帮帮团”,探索社区服务治理新模式。
如今,在三元区的街头巷尾,活跃着“近邻帮帮团”队伍:他们走街串巷,细心收集居民们的建议意见,共同解决社区治理难点、堵点;组建起普法工作队、雷锋车队等小分队,为居民提供普法、爱心接送等专业性服务……
三元区传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大力推行“三邻”(近邻党建、近邻恳谈会、近邻帮帮团)工作法,截至目前,共打造“近邻之家”47个,每年服务群众上万人次。日常细碎的小善举,营造出有爱的大环境。
为实现社会治理方式更智能、更精准、更贴心,三元区深化拓展“一党委三中心”,推进“明心通”市域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作,已建立数字网格群2315个,矛盾纠纷化解率99.5%。此外,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雪亮工程”等6项功能,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共同富裕道路上没有旁观者。当前,三元区正乘风起势、扬鞭策马,努力在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打头阵、当主攻、做先锋,奋力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其余由三元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