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项目比赛现场,选手全神贯注组装机械。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12月10日至12日,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晋江举行。这是我省首次举办综合型、开放型、集中型的技能大赛。

66个竞赛项目,近2000名选手同台竞技,共产生228枚金、银、铜牌。本届大赛以“匠心福建,技能未来”为主题,是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和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舞台,树立了“技能可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鲜明导向。


紧贴新质生产力

伴着此起彼伏的机械碰撞声,操作台上,选手们的双手快速而精准地移动着。有的熟练操作精密仪器,经过一番检修,原本发生故障的无人机顺利起飞;有的聚精会神地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小车沿着既定路线行驶;有的轻轻移动鼠标,屏幕上的3D模型随之翻转……在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高精尖”项目随处可见。

“这次比赛安装量大,配置参数多,对综合应用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提出很高要求。”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参赛选手、来自厦门技师学院的柯昌锵说,一顿操作下来虽然不轻松,但是收获满满。

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裁判长、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李果介绍,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是我省“四大经济”急需紧缺职业(工种)之一。这次赛项设计以“智慧工厂中的智慧安防”为场景,重点考察选手对物联网技术、设备、应用的认知与实操能力。比赛分为两个模块,模拟实际工况,要求选手在短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完成方案设计、实施、故障分析和解决。

“虽然是新赛项,但赛项技术对接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察选手专业综合素质、职业潜质和现场应变能力,旨在选拔出更多‘六边形战士’。”苏李果说。

当前,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制造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今年11月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

“从本次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来看,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大特色。”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陈捷介绍,本次大赛项目不仅有电工、茶艺师、花艺、烘焙、时装技术等贴近大众生活场景的竞赛项目,还聚焦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新增了人工智能训练、物联网安装调试、无人机装调检修等人社部近几年发布的新职业,其中有17项为我省“四大经济”急需紧缺职业(工种),这“四大经济”包括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和文旅经济‌。

大赛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为选拔培养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赛事是一个重要舞台。

竞赛成果有转化

根据大赛规定,获奖选手除了获得物质奖励外,各竞赛项目总成绩第1名的选手,可认定为本职业的高级技师;获得第2~10名的选手,可认定为本职业的技师,已具有技师技能等级的,可晋升为本职业的高级技师。

这是对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一次有益实践,也是对职校学生的有力激励。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是指“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它将工作岗位、课程体系、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有机融合,旨在破解职业教育难题,解决职校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是创新职校人才培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

以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例,取得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证书是毕业“标配”。因此,职校学生若能在大赛中获得职业等级认证更高水平的二级(技师)甚至一级(高级技师)证书,由于它们均高于三级(高级工),根据相关政策,毕业后即可取得毕业证书,对于他们来说,不论是求职还是升学考试,都是一个绝对有力的加分项。

“大赛现场就是不一样,感觉非常震撼!”来自厦门技师学院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的郑文杰说,此次报名参加志愿者,就是为了提前来熟悉场地,为之后参加技能大赛做准备。

本次大赛特别是新职业赛道的参赛选手中,还有不少是来自职业院校的老师。通过参赛,他们在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将新职业的新工艺、新规范、新技术带到课堂。

福州第一技师学院教师罗建文是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的金牌获得者。增材制造主要运用在大众所熟知的3D打印,在制造业、教育、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这次比赛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会把比赛中的关卡转化为课程素材,让学生在平时就能接受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罗建文说。

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参赛选手、厦门技师学院电子光电工程系教师柯昌锵说,赛后将对比赛经验和比赛案例进行总结,之后引入课堂实操项目中,让学生通过赛题训练学会举一反三,提升集成操作能力。

可见,一个赛场连接上了许许多多的课堂、教师与学生。

让技能魅力深入人心

赛场内激战正酣,赛场外也精彩不断。石材影雕、古琴制作、树叶吹奏、瓷雕展示、VR体验……9日至12日大赛期间,主赛区还开展了“八闽绝技”展演活动,组织全省九市一区搭建各具特色的主题展馆,通过互动体验、实物展示、现场展示等形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技能和匠心的魅力。

在漳州馆的面塑DIY体验区,一团普通的面粉经过揉捏粘贴,变成一朵洁白可人的水仙花,吸引许多观众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项目传承人、漳州技师学院教师王永明向记者介绍,传统手工艺一度濒临失传。近年来,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将面塑工艺与食品雕刻、中西面点相融,打造颜值、口味和文化兼具的“国潮”中式面点,让学生掌握一门特别的“绝活”。

传统非遗展现匠心绝活,“高精尖”技术也“各显神通”。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在泉州技师学院展区,随着音乐声响起,机器人在舞台上跳起整齐划一的群舞,围观群众纷纷拿起手机记录;在厦门馆的先进制造体验区,厦航VR飞机维修课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1∶1还原真实飞机的系统部件和工作场景,让人如同置身真实维修现场,吸引许多观众前来体验。

在大赛闭幕式上,主办方还专门设置了“最受欢迎八闽绝技”奖颁奖环节,获奖技艺由观众和专家评审投票选出。通过这些可看可互动的体验项目,为各式技能提供展示窗口,营造“技能可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氛围。

与八闽技能展在同一场馆的,还有连接技能与职场的“产才融合馆”。恒安、柒牌等60多家本土企业在比赛场馆设置招聘展区,进一步畅通赛场和职场的双向路径。

“我们特别关注时装设计项目的参赛选手,赛后我们会通过人社部门与参赛选手对接。对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我们在待遇和人才培养上都会给予优待。”柒牌公司人才发展主管林菲菲说。

为推动“增技增收”,让技能人才更有奔头,获得竞赛名次的选手除了获得主办方予以的物质奖励和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外,福州、厦门、泉州、宁德等地市也制定了相应的竞赛激励政策,对获奖选手给予个人奖励、竞赛补助、高层次人才认定等激励政策。

“从装配车间的钳工到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指导专家,一路走来,我就是职业技能竞赛的受益者。”全国技术能手、福州第一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张榕斌说,20多年来,自己始终将“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就在于能否全情投入”作为座右铭,在国家、省、市举行的各类技能竞赛中,一路“过关升级”,用技能成就精彩人生。

两岸选手同台竞技

可再生能源工程模块部署只剩最后3分钟,一位选手突然发现光伏组件与导轨间的距离比图纸的要求精度大了10毫米。虽然可能出现较大失分,但她依旧沉着冷静地调整组件、压块导轨等设备……在比赛结束前最后一刻,光伏组件与导轨间的距离成功达到安装要求精度。这位选手顺利完成比赛。

这位选手,就是来自厦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的台湾籍选手谭芸芸。12日下午,这位年仅17岁的台湾女孩走向聚光灯照射的领奖台,获得可再生能源项目银牌。

“我原先的目标是争取进前五名,没想到拿到了第二。这要感谢指导老师和学长为我量身定制了冲刺方案。”谭芸芸说,这次参赛经历坚定了她的信心,未来准备报考新能源方向的大学专业。

此次参赛的台湾选手中,有初次参赛的小将,也有参赛经验丰富的老将。

11日下午,互联网营销比赛项目结束,“90后”台湾选手庄杰凯走出赛场,手掌有些冰凉。“考的都是之前没接触过的,我完全是作为一名小白来学习。”他笑着对记者说。

庄杰凯是一名台湾喜剧主持人,这些年也当起了带货主播。他告诉记者,在台湾,没有网络主播的职业标准和认定,而在大陆,“网络直播”已经发展成一门新职业,具备技能培训、职业标准和技能等级认定等相关政策,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

“能提供更多选择的选择,就是好的选择。”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让热爱挑战的庄杰凯决定来大陆参赛。

上个月,庄杰凯刚刚在“麒麟工匠”杯两岸职业技能大赛中与大陆选手搭档获得比赛银牌。通过这场比赛,他被选为平潭队参赛队员参加此次省赛。

“和以往比赛不同,省赛考验的是整体操盘能力,市场分析、直播策划、直播数据复盘、广告投放等都囊括其中,我擅长的直播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庄杰凯说,这次比赛让他真实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互联网营销师并非易事,台前和幕后的确是“隔行如隔山”,这也让他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

在与大陆选手搭档、交流过程中,庄杰凯收获良多。“例如,我发现大陆选手在标准化流程这块做得很好,他们参赛都有准备脚本和逐字稿。在台湾我们习惯即兴发挥,一个意思我们可以有10种表达。”庄杰凯说,他把在大陆学习到的经验与台湾的即兴发挥风格相结合,总结了一套“框中带话”的语言风格,确保直播流程顺畅、内容安全的同时,实现直播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同样收获颇丰的,还有茶艺项目参赛选手邱静琳。她是一名茶艺培训师,常年在台湾工作。她告诉记者,在台湾,茶艺师和网络主播一样,没有官方职业技能标准和认定。热爱茶艺的她,几年前考取了大陆的高级茶艺师和评茶员证书。

“看到大陆把茶艺从民俗技艺发展成一项职业,拥有完整、科学的比赛评审标准,让茶艺师能通过努力,一层一层地进阶,实现技能价值。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很值得羡慕的事!”邱静琳说,“回台湾后,我会好好总结这次比赛经验,同时也把比赛的见闻和收获分享给我的学生。下次有机会,我还会来大陆参加比赛!”(记者 赵文娟)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比赛现场赵文娟 摄

“八闽绝技”漳州展区,面塑非遗传承人带观众体验DIY制作水仙花。赵文娟 摄

无人机调装检修项目比赛,选手正在试飞无人机。

电工项目比赛现场

时装技术比赛现场,选手正在画设计图。(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晋江市融媒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