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11月18日,总投资711亿元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开工建设,为我省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11月28日,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1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在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下,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年工业生产产值突破万亿元……
年终回眸,“新质生产力”无疑是福建年度经济一大热词,向高端化攀升,向智能化挺进,向绿色化转型,福建晒出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2024年成绩单亮点纷呈。
向高端化攀升
在福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正在变得越来越“短”。
在不久前举行的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一系列“创新福建”的建设成果发布:己内酰胺、不锈钢、钨钼等产量世界第一,动力电池、显示器、珠光材料等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一批新材料新产品领跑全球;聚焦优势学科与地方重点产业链融合创新,全省建有10家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省创新实验室,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
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一年来,福建奋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跑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度”。
在福建,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正在变得越来越“长”。
冬季的古雷石化基地蓝天碧海,风和日丽。今年以来,总投资约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和总投资711亿元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先后开工,实现石油炼化产业链从“油头”到“油尾”的补链、强链、延链,我省跻身全国石化大省行列。“炼油是石化产业的基础,下游包括光伏、芯片、医疗等高新技术产业。完备的石油炼化产业链,对加快福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一条石油炼化产业链,可见福建全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促进产业结构更优的全局:纺织鞋服产业实现从“一滴油到一件衣、到一双鞋”的全产业链生产,制鞋业营业收入全国第一;电子信息实现“芯屏器核”全方位发展,京东方、天马微等重大项目投资超千亿元,率先实现新型显示技术路线全覆盖;全省现有超千亿产业集群20个,宁德动力电池、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短”一“长”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清晰感知福建产业不断向高攀升的强劲脉搏。当前,福建正继续发力要素聚集和协同创新,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激发“福建智造”迸发新动能。
向智能化挺进
今年夏天,台风季的强暴雨之后,“福州镇海楼彻夜亮灯”又火上热搜。“镇海楼的背后,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智慧水务系统在‘发功’。”福建本土企业中海创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米力说。目前,近2000个(条)库、湖、池、河、闸、站已经被纳入该系统,实现福州城区水系的智能联排联调。不仅是福州市智慧水务系统,中海创近年来还开发了泛家居行业首个数字孪生智能超级工厂、长乐区域纺织设备数据采集上云项目、电力企业智能控制系统软件、福建企业海外数字矿山等工业互联网项目,为工业生产研发“智慧大脑”。
福州城区水系智能联排联调系统,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化赋能福建千行百业的生动场景。
在网龙,虚拟实验让危险的实验过程可以放心多次操作;全息影像技术助阵,千里之外的北京专家能“现身”福州;戴上VR眼镜,可以置身浩瀚宇宙观察八大行星的真实状态。作为国内最早将AI引入教育领域的企业之一,网龙先后发布“AI助教”“AI中文课件”“智慧教室”等产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是当前网龙探索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网龙副董事长梁念坚说。
在安踏,通过数智化系统、AI技术的引进和合作研发落地,服装生产周期缩短了25%;物流完成了传统“人找货”到“货找人”的变革,人员效率可达到传统模式的300%。在今年的“双11”销售期间,安踏实现订单最快40分钟送货上门。
……
当前,我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居全国第二,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活动人力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五位、第六位。全省共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1个、5G工厂31个,发布近百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赋能制造、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10多个行业。宁德时代、京东方、九牧等企业入选世界灯塔工厂、全球绿色黑灯工厂,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样板。
新质生产力,为福建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智能的翅膀”。
向绿色化转型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巩固绿水青山优势,厚植金山银山潜力。
绿色,是清新福建和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的最亮丽底色。
10月12日,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清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海上全国产化风电机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是中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
11月8日,全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漳州东山成功实现首批发电单元并网。该项目也是我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02万吨。
12月26日,省发改委发布我省绿色经济有关数据: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约80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超1.2万亿元。新能源、“生态+”等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培育形成4个国家级、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放眼八闽,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正在成为福建产业经济最鲜明的底色。
绿色化转型,产业布局要先行。一年来,我省坚持绿色集约发展,不锈钢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石化等一批集群国内领先。打造产业“绿色基因”,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标杆企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实现引领示范、降本增效的目的。
绿色化转型,动能转换是关键。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全面推动“电动福建”建设,充分发挥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势,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能源工程机械、新能源农用机械、动力电池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电动化推广应用的“福建模式”。目前,我省“光储充检换”已建成示范站52座、在建在谈近百座,规模全国领先;动力电池、新型储能、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清洁能源的装机比重达到63%。
唯有向“新”而行,方能以“质”致远。今天的福建,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向新求质的生动实践正映射出八闽大地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记者 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