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细读《摆脱贫困·跋》,大白话讲出了真道理:“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闯出新路,意味着我们要有勇气面对未知,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不断前行;也意味着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出努力。
经济总量,改革开放前福建居全国第22位,2000年跃居全国第11位。近十年,全省GDP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从2.5万亿元增加到5.4万亿元、居全国第8位。
人均GDP,改革开放前列全国第23位,2000年跃居全国第7位。近十年,人均GDP从6.4万元增加到13万元、居全国第4位。
历史在砥砺中前行,奇迹在奋斗中创造。从“末流”到“上游”,数字解码的背后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路逆袭。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先进生”福建,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的使命任务。再发力,“加速跑”,不容易。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尤为迫切和需要。
(一)
争先之路绝非坦途。
打破“不可以”的旧观念,才能创造“不可能”的新奇迹。窥一斑而知全豹,观察福建的发展,宁德是重要样本之一。
首先是思想的破冰。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闽东作出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判断。他在《摆脱贫困·跋》中指出:“我是崇尚行动的。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30多年间,正是因为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努力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宁德发挥了山海兼备的优势,创造性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思想伟力穿透时光,指引前进方向。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冲破了思想和体制的重重阻力,以“闯”的精神为福建的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生态省建设、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松绑”放权、科技特派员制度、数字福建、晋江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医改……
去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一一列举源自福建的改革创新经验:“这些,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有的是见证,有的是亲历和参与。总之,福建是一个生机勃勃、勇立潮头的地方。”
“生机勃勃、勇立潮头”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人文谜底”。于山中披荆斩棘,在海上乘风破浪,千百年来,闽人在山海中锻造出“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闯过一个个暗滩,创造出一个个传奇,那是“闽人智慧”“闽人担当”。
“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很熟悉,很重视。2014年,他在给福建企业家回信时,就勉励大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改革发展寄望甚殷:“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当我们认真地思考“奋勇争先”与“闯出新路”的内在联系,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奋勇争先”清晰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福建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达到怎样的高度;“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告诉我们,没有等出来的发展,只有干出来的辉煌。
(二)
“闯出新路”也非易事。
环顾外部,“风高浪急”,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个别国家的遏制打压仍在持续加码,“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愈演愈烈。
再看内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闯出新路”往哪里闯?既要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要紧密地联系福建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再次把脉定向,殷切希望福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
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把这两个具体要求联系起来看,福建的实际情况将更为了然。
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在福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经济迅速增长。改革开放使福建民营经济成为最大的亮点。2023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70.6%的税收、70%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的市场主体数。在民营经济推动下,福建的市场活力得到极大释放。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我们也有不少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福建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关键期。
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但我省的科技创新还存在诸多短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我省实体经济根基深厚,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位居全国前列,以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蕴含巨大潜力。
安踏既是聚焦主业、坚守实业的民营企业代表,也是努力开拓外向型经济的典范。
从一个主营运动鞋服的消费零售企业,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运动科技”企业,安踏凭硬科技+商业转化力,全面进军海外市场,旗下已拥有斐乐、迪桑特、可隆体育、玛雅、萨洛蒙、始祖鸟、威尔胜等国际品牌。
“中国安踏”逐渐成为“世界安踏”。成功的背后,在于这些年来安踏在科技、产品以及品牌背后的文化表达上做足了准备。安踏以创新为企业发展之本,主导搭建了全球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网络。
安踏闯出这条新路,堪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而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安踏这条新路也告诉我们,结合福建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和倾力推动发展外向型经济实际,在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开展创新融合,成效更加斐然。
因为不易,所以要奋勇争先。因为不易,所以要开阔视野,不能就创新说创新,还要有融合思维、改革思维、开放思维,要放在大局下思考。因为不易,所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联系实际学,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一体贯彻,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三)
竿头日进,福建再一次站在时代潮头。
2024年初,福建立下了要比2023年“跑得快”的GDP目标。从已公布的“三季报”看,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接续谱写新福建建设新篇章的关键一年。福建经济怎么干?福建已明确提出,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再上台阶,意味着我们既要在时间上抢速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先机,又要在工作质量和效果上求最优,努力当先进。抢先机,当先进,我们如何才能在“闯出新路”中培育和积蓄奋勇争先的新动能?
一方面,追新向优挖增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形成历史性交汇,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来自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
全球每三块汽车玻璃就有一块来自福建,每五双运动鞋就有一双“福建造”,福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在全球位列第一……“福建造”发展势头强劲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这是经验也是启示。
目前,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较“十三五”提高9.1个百分点,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7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3500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这方面,我们还有不足,未来要把长板拉长,把短板补齐。
持续向创新要效益,需形成“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市场阅卷”的机制,增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数据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性。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要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转化跨越,以创新之“脉”壮产业之“骨”。
另一方面,开放赋能添活力。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时有加剧,但全球南方合作发展已成为复杂局势中的可贵亮色。“大金砖合作”开局起步、“上合组织+”新平台加速打造、非洲联盟亮相二十国集团,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向前,广泛参与全球多边合作机制,为世界经济发展、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贡献力量。
于福建而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窗口效应加快显现,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275项全国首创举措,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5%,福建开放大潮奔涌不息。2024年1—10月全省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8%,其中电动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72.5%,锂电池出口额居全国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要求福建和厦门“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这方面,我们基础好,未来要把优势发挥好,继续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先行先试。
持续向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要效益,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金砖创新基地、“两国双园”等平台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促进对台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营造更加开放融合环境,构筑更加紧密融合纽带,奋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常看“山外山”,紧盯“强中强”,常跟高手过招。
与“高手”比拼,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一个人如此,一地发展亦如此。(敏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