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和科技部公布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称“自创区”)2024年“揭榜挂帅”政策试点入围单位名单。经统计,此次全国23家国家自创区,入围3项(含)以上的7家、2项的4家、1项的12家。其中,我省福厦泉自创区揭榜的“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特殊生物制品和研发物品一体化通关模式”等两项试点政策上榜,“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试点政策在全国仅我省福厦泉自创区成功揭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国家自创区“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试点范围包括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约40家市属、区属国有企业集团,以及其下属各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旨在推动厦门市国有企业在市国资委的制度框架下,全面建立独立核算、免于保值增值考核、容错免责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规模化、产业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并为全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探索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国家自创区“特殊生物制品和研发物品一体化通关模式”政策试点旨在探索建立“地方牵头、信息共享、风险联控”的进境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通过建设“通关一体化平台”作为海关监管政策试点载体,实现通关时效缩短50%,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全国的创新监管模式,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特殊物品是指入境、出境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这类物品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需,但有传播传染病风险,需冷链运输,对通关速度要求高,而传统通关模式难以满足需求,制约了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本次试点对象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及生物医药相关科研院所,适用范围限定于符合海关相关监管要求的场所。预期这一试点将打造全省生物产业核心枢纽,推进建立厦门进境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提升通关时效,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我省将有效推进入围试点政策的实施,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效果,推动我省自创区政策在全国层面‘示范引领’和‘先行先试’。”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李珂 通讯员 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