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上看,日前,《龙岩市抓产业链党建促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对照“四链”融合要求,组织引导干部人才往产业链上走、资源资金往产业链上投、政策往产业链倾斜,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
从“线”上看,当前,龙岩市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为主导,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2+4”工业产业体系。
从“点”上看,福建省内唯一规模化电子磷铜球生产线落地龙岩上杭。3月27日,在福建瑞龙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电子磷铜球项目生产车间内,冷镦机声响轰鸣,电子磷铜球源源不断生产出来。这填补了区域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空白。
“闽西故事”何以出彩?不得不提到福建开春首个现场会。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县域重点产业链蓬勃发展的势头延续下去。”新春伊始,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召开,福建吹响“四链”深度融合“冲锋号”。
以此为契机,龙岩认真落实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部署要求,强化“大党建”思维,聚力系统谋划,推动串珠成链,扎实作为、奋跃而上。
具体怎么做?
重点推行5项机制、破解5个问题:在组织领导方面,推行县级党委一线指挥,破解工作力量不聚焦、发展资源分散问题;在政绩观方面,推行产业链发展考核,破解抓产业项目动力不足、韧劲不足问题;在利益分配方面,推行项目飞地模式,既破解发展空间受限、镇村财力不足,又培养一支懂产业懂经济的乡镇干部队伍;在力量调配方面,推行干部专才专用,破解干部不敢为、不善为的本领恐慌;在“才聚龙岩”方面,推行创业合伙人制度,破解山区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难问题。
其间,有两个例子值得关注。
一个是武平县。2019年,武平县敏锐捕捉到显示产业风口,以及毗邻的粤港澳大湾区“新显产业在升级、中小微企业在外移”的机遇,确定新型显示为首位产业,短短五六年时间,新型显示企业达123家、建成百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破百亿元,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另一个是上杭县。由金铜传统产业向锂氟新材料、无人智驾产业链延伸发展,在做强做大做优全市唯一千亿级产业集群、全省五大产业集群之一的金铜产业基础上,2017年从零开始超前培育锂电池、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前瞻布局无人智驾未来产业,引入全球无人驾驶领军企业易控智驾总部落户。
武平县的新显产业发展之路是可学可复制的,概括起来,就是团结“一群人”、凝聚“一条心”、奋力“一起拼”;上杭县坚持“大党建”做法,就是“两带联结”——紧抓组织纽带和产业链纽带,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四链”融合——紧抓人才链驱动创新链、融合资金链、延伸产业链,促进金铜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两化保障”——干部专业化、服务精准化,确保党委政府与企业同频共振。
根据《龙岩市抓产业链党建促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全市“2+4”工业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其中机械装备、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与现有千亿有色金属产业共同打造成立足福建、辐射闽粤赣、面向全国的3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打造3个以上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7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链集群。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抓产业链党建是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金钥匙”,福建在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中,将继续深挖“党建+”模式的组织功能,增强干事创业活力,把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和优良作风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的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