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漫过太姥山麓,漫山茶树吐露新绿,千百年来白茶树总在清明前后舒展嫩芽。如今这片土地正悄然蜕变——老茶农感知茶叶温度的手,开始触碰智能温控仪;晾晒白毫银针的竹篾旁,多了区块链溯源的二维码。当茶香乘着数据流的翅膀翻山越岭,每一片茶叶都在讲述着古老技艺与智能科技相融的故事,让古老茶香在新时代焕发出智慧的光芒。

技术革新 夯实产业根基

福鼎市城区。福鼎宣传部供图

茶农是福鼎白茶产业的基石,近年来,福鼎市大力践行“产业振兴、人才先行”的发展理念,围绕茶产业的生产、销售需求,不断壮大茶产业人才队伍,通过组织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农技专家组成教学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等培训活动,年均培训7.8万名白茶产业从业人员,为从业人员带来新知识、新技术。

福鼎白茶产区茶山。福鼎宣传部供图

点头镇观洋村的茶农老王便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以往,老王凭借着祖辈相传的经验种茶,虽有一定收获,但病虫害问题时常困扰着他,茶叶产量和品质难以稳定提升。经过专业培训,老王学会了科学施肥,依据土壤养分和茶树生长阶段精准调配肥料,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促进了茶树茁壮成长。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他掌握了绿色防控技术,利用物理诱捕、生物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让茶叶更加绿色健康。

茶山茶园。福鼎宣传部供图

如今,他家茶园产出的茶叶芽头饱满、色泽翠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老王感慨道:“科学种茶真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我们茶农看到了新希望。” 像老王这样的茶农在福鼎还有很多,他们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为白茶产业的优质发展筑牢了根基。

多元创新 拓展市场版图

在福鼎城区内,一座融合宋代美学与传统茶文化的茶馆“一叶九鼎”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一叶九鼎率先在经营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打造美学茶馆,将传统茶文化与宋代美学深度融合。踏入茶馆,新中式风格扑面而来,这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地方,更成为了一个集品茗、商务洽谈、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美学空间。

“我们不仅卖茶,更传递福鼎白茶的文化内涵。消费者在此,可以品味到福鼎白茶的醇厚茶香。”“一叶九鼎”创始人吴志坚介绍说,除了福鼎城区的美学茶馆外,“一叶九鼎”还将在浙江义乌及江苏苏州两地开设茶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福鼎白茶。这种体验,吸引了众多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成功拓展了福鼎白茶的消费新场景,为白茶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福鼎畲依茗茶业有限公司则瞄准了新兴的新式茶饮市场,旗下品牌怡雅茶趣以福鼎白茶为核心原料,采用 “杯杯现萃” 工艺,将优质牛奶、新鲜水果与白茶巧妙融合,推出纯茶、奶茶、果茶、花茶等丰富多样的系列产品。

“这款叫岁月陈香,这款叫国色牡丹、这款叫相芋针爱,都是以福鼎白茶为茶底,在保留传统白茶韵味的基础上,完美融入了现代审美和创意元素,口感醇厚清新、层次感丰富,而且这些茶底用料都来自我们自己的茶山”怡雅茶趣总经理郑为棋对于产品特性如数家珍。

这些新式茶饮既保留了白茶的醇厚韵味,又符合现代人对健康、时尚的追求。通过创新产品形式,怡雅茶趣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目光,让福鼎白茶在新式茶饮市场中崭露头角,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版图。

政策引领,护航产业升级

近年来,福鼎市着力实施“三茶统筹”提升计划,推动“五化”共进,积极推进国际与国内交流合作,推动福鼎白茶品牌保护和产业创新发展。

开茶节开幕式。福鼎融媒体中心供图

3月23日,第三届白茶交易大会暨福鼎白茶产业宣传推广周开幕式在点头镇华熙元白茶小镇举行。开幕式上,福鼎白茶公共仓“政银企担”四方合作机制签约、境外企业合作签约、新茶饮企业合作签约等一系列活动,为福鼎白茶拓展海外市场、开拓新兴消费领域注入了强劲动力。

福鼎白茶茶叶交易中心。福鼎宣传部供图

在金融支持和风险防控方面,福鼎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福鼎市金融财政支持春茶生产若干措施》,建立健全 “政银企担” 国有公共仓运行机制,并在开幕式上成功举行福鼎白茶公共仓 “政银企担” 四方合作机制签约。

此外,福鼎在全省率先推行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并启动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标和一品一码 “两标合一” 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福鼎白茶的品牌保护,提升了消费者对福鼎白茶的信任度。

目前,福鼎白茶产业成绩斐然,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31.9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4.1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同比增长3.4%。全市拥有众多 SC 茶叶生产企业和各级茶业龙头企业。茶产业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全国福鼎白茶销售网点1万多个,38万涉茶从业人员因茶致富、兴业。福鼎白茶品牌价值70.66亿元,位列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四,连续15年进入十强。(记者 潘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