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乡村振兴:三明探新路

创新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ㅣ雷朝良


暑期到来,有着“沙县小吃第一村”之称的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游人又渐渐多了起来。“寻根追味”小吃街上,脚底的青石板、沿街高挂的旌旗招牌,处处洋溢着古韵气息。

“这两年来,俞邦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已经忙不过来了,计划让小儿子回来一起打理。”小吃店业主俞和传正忙着给刚到店的食客下一碗手打扁肉。

63bcd52d73504.jpg

俞邦村寻根追味小吃街。

 

跨村联建,打造美丽乡村

俞邦村是当地的一个革命老区村,现已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村。

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说,20世纪90年代初期,俞邦村村民带动周边村民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创业致富后不仅带回了资金,也带回来先进理念,推动各村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统规自建”,确保房屋依规建设、整齐有序。

在乡村建设上,俞邦村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理念,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制定村庄旅游发展规划,在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水电路通信、污水处理、公厕等基本生活配套设施。

这个“沙县小吃第一村”,如今还成为了3A级景区。村中建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民宿、小吃样板店、研学馆、休闲步道等项目,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近年来,沙县区充分发挥俞邦村“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联合带动周边5个村、1.6万人,通过规划联编、民生联动、文明联创、组织联建,实现“抱团”发展,走出一条跨村联建引领产业融合型美丽乡村建设路子。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光明说,通过实施“跨村联建”,三明全市共成立联村党组织199个,覆盖730个村、占总村数的42.1%。2021年全市联建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21.1万元,平均每村增收5.6万元。

 

台湾团队,创新“陪伴运营”

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的小蕉村,镜湖、水杉、旱溪、古厝村居,相映成趣。这里距离三明市区仅1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6%,被誉为城市“后花园”。近年来,小蕉村以其山水田园构成的原生态乡土气息,成为三明的网红打卡点。

来自台湾新北市的蔡幸爵在台湾从事建筑行业20余年,也是台湾民宿客栈协会副会长。2019年,他在大陆朋友推荐下,承接了该村的乡村建设业务。

小蕉村是千年古村,已经发现了15座自唐到清不同时期的古窑址,陶瓷文化底蕴深厚。蔡幸爵表示,希望“活化”小蕉古窑址文化,让村庄发展更具生命力。

在小蕉村,蔡幸爵团队一待就是3年。他们入乡驻村,创新开展陪护式服务,从设计、监工一直到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我们团队在乡建乡创上的理念就是‘规划设计+陪伴运营’,即根据业主的需求,帮助业主规划设计好后,进行陪伴运营,为业主做产业发展和文化挖掘等等,让其在产业发展等方面走上轨道。”蔡幸爵说,每做一个乡村项目,团队都会和当地村民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其具体需求后,再做规划设计。

小蕉村,已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生态文化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

 

人才回引,助力乡村振兴

6月的骄阳打在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让整洁的村庄显得格外亮眼。梅仙镇人大主席、半山村驻村干部邱蕾说,2015年以前,这里曾是镇里的“贫困村”“垃圾村”“赌博村”和“空壳村”。

短短几年,半山村已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是福建省10个“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之一。半山三诚文化旅游区也成功创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半山蝶变”因何而来?2015年村级组织换届期间,尤溪县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找到了刚从旅长岗位退下来的林上斗。担任半山村党支部书记后,林上斗从抓班子、带队伍、树正气入手,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强村、文化筑魂、机制创新”工作思路,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去年来,半山村累计吸引3名大学生、1名企业家回村任职,干部队伍不断优化,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据统计,通过实施“人才回引”,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三明全市共有729名回引人才担任村级党组织负责人,92名退休干部被选聘为“跨村联建”联村党组织负责人或乡村振兴指导员。

近年来,三明市创新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所谓“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1”即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这一工作理念;“5”即实施“一把手”推进、规划先导、农房建设管控、共建共享、党建引领等“五项机制”;“6”即打造文化传承型、产业融合型、休闲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整村迁建型、保护开发型等美丽乡村“六种模式”。

李光明表示,下一步,三明将全面贯彻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农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63bcd54a36885.jpg

尤溪县半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