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涌现了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在这片热土上,周继瑛以其早期的革命活动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成为闽西早期工运先驱的代表之一。

周继瑛,原名周桂香,1896年12月12日出生于上杭县临江中街的一个手工业家庭。他的父亲周荣光和母亲丘端秀都是裁缝,以诚实厚道闻名乡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周继瑛从小就养成了正派和坚毅的性格。15岁时,他从崇真小学毕业,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升学,便跟随父母学手艺,后只身远离家乡到龙岩郭耀盛成衣店做工。老板的苛刻盘剥,使他连糊口都成问题。目睹社会的黑暗,联系自身的坎坷经历,他心中充满愤懑和不平。

1924年之后,随着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刊物从广东传入龙岩,反帝反封建的活动在龙岩时有开展。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几个青年学生送给周继瑛几份《新龙岩季刊》,他第一次看到了宣扬国民革命、谴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抨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文章,思想深受震动。不久,他认识了集美学校师范部的郭滴人等进步学生,受到他们的影响,决心投身到国民革命的洪流中去。

1926年下半年,周继瑛返回上杭,这时上杭已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周继瑛积极参加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他为“文明话剧团”制作戏衣、道具,参加工会活动,积极发动工人参加工会组织,还参加了中共上杭支部秘密组织的“奋斗社”,参与《奋斗》刊物的编印工作。不久经李力人、蓝维龙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上杭正在筹备成立县总工会,他每天都深入各行业工人中间进行宣传、发动。经过他和同志们的努力,缝衣工会首先建立起来,随后,雨伞、码头、篷船、店员、小贩等10多个行业也相继建立了工会,发展会员3000多人。在筹建县总工会的过程中,周继瑛被推选为县总工会筹备处主任,此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年的冬天,在汀属政治监察署的领导下,上杭县总工会成立,周继瑛被推选为总工会委员长,县党部工人部长李豪兼任总工会指导员,同时还建立了工人纠察队。县总工会联合四乡农民协会,商定采取联合行动驱赶军阀卢明凤、田德胜驻军。四乡农民协会组织人员围攻上杭县城时,周继瑛率领工人纠察队出城与农民并肩作战,把县城团团围住,用鸟铳、土炮与驻军展开激战。在战斗中,工人们机智地在洋铁桶里放鞭炮模拟机枪声,助威助战。经过3昼夜的对峙,慑于工农群众的力量,卢、田部队于第四天清晨弃城而逃。工农群众乘胜进城后,周继瑛组织工人纠察队立即把丘信孚、郑辅仁等十余个土豪劣绅押上街头游街示众,以激励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他还组织县总工会等团体召开群众大会,举行示威游行,驱逐残害上杭人民的传教士,烧掉了城东门的“美华园”,砸烂了西门教堂,吓得侵华传教士仓皇逃命。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杭的反动军队、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勾结在一起,准备“清党”反共。1927年5月7日,周继瑛根据中共上杭支部的指示,打算在晚上召开工会会议,计划研究夺取武器武装工人纠察队及工人纠察队扩编事宜。因走漏了风声,当晚10时许,上杭民军蓝玉田部的参谋长刘炳坤先发制人,调动了一个营的兵力和杭峰公安局的全部警察,分头包围了汀属监察署、县党部、县总工会、县农协会等机关团体驻地,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当晚被抓走的除了周继瑛,还有县党部的执委张凯、干事张友明、县农协执委包究生等人。周继瑛被扣押后遭受了残酷的刑讯,但他坚贞不屈,义正词严地斥责刘炳坤背叛孙中山、违背“三大政策”、屠杀革命群众的罪行,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次日晨,周继瑛被杀害于上杭城南门码头,年仅32岁。面对反动派的屠刀,周继瑛正气凛然,慷慨就义,他与同时被杀害的林心尧、张凯、包究生三人被称为“五七”四烈士。刽子手还提着他和包究生的头颅到每家商店要钱,如不给钱,就将人头往货柜上一掷。最后反动派还把他俩的人头挂在城门示众。

周继瑛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壮怀激烈。他从一个普通的手工业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为闽西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如同闽西的红土地一样,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周继章 根据《上杭人民革命史》、《上杭革命烈士人物》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