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复原的东方廿五坎全貌完整呈现,呈L形横卧前林沟畔。 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昨日,记者在涵江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看到,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机炸毁的东方廿五坎3坎栈房已经修复,使东方廿五坎重现完整原貌,见证历史沧桑,留存抗战记忆。

  现场,工人们正在复原的栈房里进行内部装修。栈房与周边建筑连为一体,每坎对应一大一小两个拱券门,新砌的红砖让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建筑焕发新意。站在第一坎栈房放眼望去,红砖骑楼连绵。

  现场施工负责人曾建德对记者说,修复的栈房使用收集来的同年代红砖砌筑拱券门,确保修旧如旧。由于年久失修,东方廿五坎部分红砖骑楼墙体倾斜,此次一并修缮。目前,整体修缮提升工作仍在进行中。

  上世纪20年代,黄石遮浪陈济泉(号镜鸿)三兄弟迁居涵江创业,凭借经营豆饼、洋油等生意发家致富。上世纪30年代初,陈镜鸿在前林沟两岸购地,西岸建起一座四层五间厢的家宅,东岸则建起双层栈房,并命名为“镜鸿里”,即如今的东方廿五坎,其规模之大、货容量之多在涵江位列第一。他还建造了东洲桥和西洲桥,将家宅和货栈连成一片。

  涵江区文保中心主任贾国民介绍,1933年建成的东方廿五坎是涵江的标志性建筑,其红砖外墙、西式拱门、中式长廊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东方廿五坎见证了涵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商贸的繁华,也见证了日寇侵华的惨痛历史。1940年,东方廿五坎遭到日机轰炸,3坎栈房被炸毁。此后,虽原地搭建单层传统板瓦屋面建筑,但与整体建筑风格不一致。此次复原东方廿五坎,既保留了珍贵历史记忆,又推动城市更新与文旅产业“双向奔赴”。

  “如今祖国繁荣昌盛,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东方廿五坎被日机炸毁的栈房得以修缮补齐,意义特别。”涵江区文史专家程德鲁感叹地说。

  新闻链接

  2013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东方廿五坎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同年被省住建厅和省文旅厅公布为福建省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去年5月,莆田市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东方廿五坎)修缮提升工程启动,恢复被日机炸毁的3坎栈房等。目前整个工程已完成80%,预计今年6月底,东方廿五坎将全部完工亮相。(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