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文ㅣ林春茵

609e2f22eb1bc.jpg

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里,林农向记者展示了林票。

61岁的洪集体从随身携带的黑包里掏出一团黄绸布,解开来,原来是一叠厚厚的林票。这是他大半辈子搞林业攒下的资产,也是他的“定心丸”。

洪集体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梨树村村民,一度盘下4800亩山林,经历过山林产权不明晰带来的种种坎坷。在实施沙县“林票制”改革后,这叠林票如同现金印有面额,在当地可流通质押,让洪集体“放心了”。

 

林改从这里走向全国

3月23日,正在三明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沙县这些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林改”)的积极探索表示肯定。

三明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78.73%。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主导推动林改,指示“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分山到户、均林到人,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近20年来,三明作为中国林改重要策源地,创新机制、盘活资源,持续深化林改。

 

摸着石头过河

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林改情况。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沙县林改正是回应民众之所需,以问题导向进行的探索。

一个轮伐期近30年,林农钱从哪来?流转来的经营权怎么维护?村民外出开沙县小吃店,山林抛荒,单家独户怎么办?杨兴忠说,这些问题都为林农所呼吁,亟待深化改革。“总书记听了汇报后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遇见习近平总书记时,沙县凤岗镇林农魏发松正在申办林木挂牌交易。他在2005年承包集体林地116亩,过去贷款难、利息高,“缺钱也只能望木兴叹”;如今林地评估近58万元(人民币,下同),有了钱,他打算到合肥和西安连开两家沙县小吃店。

“有没有间伐过、贷过款?收益怎么样?来办事是不是‘来就能办’?林地评估了多少钱,容不容易卖得出?”魏发松告诉记者,总书记接连问了他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总书记对林业很了解,很关心林农。总书记还祝我卖得顺利。”

林农张祖暖当天也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申办两宗林权转移登记。张祖暖的家庭林场在17年间从220亩扩大到近1000亩,他说,总书记谈林改的一番话,让他觉得“很有奔头”,“自己有家庭林场,利用交易中心的服务和资源,林地会越搞越旺。”

这十几年间,沙县首创林权按揭贷款、推出免抵押“福林贷”等破题林农贷款难;重点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科学采伐。针对“单家独户”产生的山林丢荒难题,沙县鼓励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那一沓绸布包裹的林票,正是洪集体在联营山场中的股权收益凭证。“总书记的话让我感觉很踏实”,洪集体发力林下经济,种植铁皮石斛等珍贵药材。

“有了林票,树在山上长,人在山下忙,带着林票到处做小吃,照样分红。”杨兴忠说,这张把树揣到兜里的“林票”,“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桥梁。”

 

点绿成金

如今,福建支持三明绿色金融发展,建设三明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助力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中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现在比较活,我们已经在探索以产带村、以产带民的产村合作机制。”入行37年的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场长谢汝根说,林地不会荒废掉,反而产量更好,“成为乡村振兴活水。”

森林康养产业也在沙县初现雏形。沙县马岩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张敏说,基地推出“森林+食疗瘦身”模式,已打开一定市场。

林权改革,点绿成金。自2014年以来,沙县林业产值增加了92.3亿元,农民涉林人均年收入增长126%。沙县林业局副局长乐代明认为,这是林改释放的红利,堪称“唤醒沉睡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