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一 

“十四五”,福建如何起好步?

“要科学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文ㅣ龙敏 闫旭

6093582e2a31d.jpg

福建省省长王宁在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7.5%左右,是今年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福建省省长王宁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过去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福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03.8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增幅高出全国一个百分点;福州、泉州首次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

过去五年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跃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1万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如何起好步?王宁表示,要科学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科学精准施策

目前,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重大项目接续不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仍需突破等。

创新能力不足,是长期制约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向“十四五”,福建明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打造数字中国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自2016年福(州)厦(门)泉(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京东方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联芯集成电路制造、东旭光电8.5代玻璃基板等一批重大创新项目集聚发展,推动福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福建省人大代表、焙之道食品(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薛从福认为,食品产业作为福建优势传统产业,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核心技术,应对国民经济中不断出现的新需求、新挑战。

福建省人大代表、百威中国东南事业部总裁何建平建议,发挥莆田国家级高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结合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政策叠加优势,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5%左右。瞄准未来数字经济高地,王宁强调,深化数字福建建设,推动更多行业领域数字化应用,加快发展卫星应用、北斗导航产业,积极布局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扩大开放也是福建“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的发力点。去年12月举办的福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强调,牢牢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和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开放型经济借梯登高、加速发展;充分发挥侨的优势,巩固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态势。

近年来,福建先后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成为获得中国优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王宁提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闽籍侨胞重要力量,促进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福建将积极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深入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标志性工程,主动对接中欧投资协定和RCEP成果,持续扩大“朋友圈”;密切闽港闽澳合作;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鼓励引导侨胞回乡投资兴业,支持新生代侨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谭亚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强化进出闽大通道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国内外市场对接,打造贯通南北、联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大动脉,成为服务“一带一路”、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前沿枢纽,努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集聚、辐射、服务等重要功能。

 

形成民营经济“三创”潮

截至去年底,福建实有市场主体544.96万户,同比增长22.94%;“2020福建民营企业百强”入围门槛近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0%。

福建官方近日披露的这组统计数字显示,过去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的国际形势,福建民营经济“逆风而上”,焕发更大活力,彰显更强实力。

从一根尼龙绳起步,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恒申集团就是福建民营企业战“疫”复产、加快发展的典范。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对中新社记者说,公司去年创新模式,采用大数据加强防疫的同时,确保不停工、不停产,为冲刺千亿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疫情冲击之下,福建从扩准入、减税负、促融资和优环境切入,通过政企互动激发市场活力,有力保障民营经济在危机中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实现企稳向好。去年7月,福建出台市场准入一视同仁、实施公平公正监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等方面的21条措施,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企改革发展。

福建民企也善观时变,主动求新。恒安、柒牌、卡宾、百润等民企第一时间调整生产策略,转产口罩、防护服,稳住生产线,保住基本盘;恒申、网龙等民企主动出击,抓住产业数字化机会,寻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逆势增长。

民营经济活跃是福建经济的突出特点。目前,福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二,达到68.1%,贡献了70%以上的税收,吸纳了80%以上的就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数占全省的90%以上。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谭亚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福建要发挥民营经济比重大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民营企业家成为开拓市场、畅通循环的主力军。

当下,福建着力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形成民营经济新一轮创新创业创造大潮。在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福建省省长王宁表示,要健全企业家恳谈会、服务民企工作机制,办好企业家活动日,依法平等保护民企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福建鼓励引导民企心无旁骛做实业。此次人大会议上,福建奋安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秀华代表建议,进一步减税降费,对制造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扶持,支持民企改革发展。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新产品试制主任吴景毅代表建议,加紧出台政策,打造研发制造电动装载机、挖掘机、叉装车的产业基地。福建省三福集团董事长黄福华代表建议,提高民企贷款可获得性,加大对民企的投入及支持,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难题。

去年,民营物流企业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刘用辉代表认为,建立专项基金,引导一些应急特色明显、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实力强大的民企进入社会应急保障产业,参与保障物资的生产、研发和储备,可确保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弥补政府应急保障物资储备不足的短板。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福建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公平竞争,将推动民企做优做强,掀起民营经济新一轮创新创业创造大潮。

 

拼“新春招商”

每逢春节,福建各地主政者瞅准海内外闽商返乡过年的契机,着力推介投资政策,对接合作项目。今年也不例外,2月18日,春节后上班首日,福建召开商协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两天前,“中国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千余位民营企业家与会。

此间经济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多场重磅会议的举办,众多民营企业家的汇聚,传递了牛年的新信号,助推福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福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03.8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确立了7.5%左右的经济增长新目标。

力拼“新春招商”,促进“闽商回归”,成为福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发力点。

在商协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表示,希望民营企业家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参与“闽商回归”工程,带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家乡,让更多企业来到福建创新创业;同时,进一步发挥与外界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家乡牵线搭桥,推介福建。

尹力指出,福建发展的基础、条件、态势很好,在转型升级、城镇化和工业化、新基础建设、人才集聚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福建将大力推进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实现共同发展。

福建多地也纷纷出台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福州着力抓项目、抓招商,突出央企国企台资招商提质扩面、重大产业招商提速增效、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明确今年新落地产业项目560个以上,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泉州市发布了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大礼包”,包括制定“加快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总指导性文件,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等9份配套政策文件;开展民营企业招商对接、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面激活消费等48项专项行动。

从这些政策“大礼包”可见,泉州对外资企业年实际到资额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支持外商投资到资红利反哺企业。泉州也从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支持产业链全球延伸等多方面着手,推动民营企业扩大开放合作。

在此次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上,泉州现场签约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427亿多元。多位出席商协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的民营企业家也表示,将继续支持家乡建设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助推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家乡集聚。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福建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支持民营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将推动民企做优做强,掀起民营经济新一轮创新创业创造大潮。

 

重点项目建设“稳投资”

今年春节,福州地铁建设步履不停。在地铁4号线光鳌区间地下约20米、不到3平方米的盾构机操控室内,江苏小伙钱润元不敢有一丝懈怠,时刻紧盯数据,确保盾构机作业安全。

这已是钱润元在盾构机操控室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他说,今年本来计划回老家陪陪家人,但最后还是选择响应倡议,留在福州过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外,地铁建设承载着市民的期待,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福州地铁集团披露,今年春节,福州地铁在建线路中不停工的工点有61个,约2600名地铁一线建设者坚守岗位,在施工现场迎新春。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指出,项目建设春节“不打烊”,既是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也是推动福建实现首季度“开门红”的新助力,将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打好基础。

在福州滨海新城,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研发楼4期力争5月建成投用;位于滨海新城的新投商务中心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上半年完工;滨海新城综合医院项目一期正进行内部装修、机电调试等收尾工作,同步开展医疗设备采购、信息化建设等,预计5月揭牌开业。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春节期间,福州市88个省市重点项目不停工,其中包括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这些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为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厦门第二东通道全长12.371千米,是厦门市快速路网的第七条进出岛通道。自2月14日开始,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的建设已恢复平日状态,全力冲刺2月份产值目标。

中交二航局厦门第二东通道项目部负责人吴春明说,从工程进度来看,第二东通道预计在本月能完成钢箱梁第一节段的场内平装,2022年3月初开始现场吊装,2022年3月底全桥可吊装完成。

新春伊始,福建大力推进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拓展补短板领域有效投资。

总投资33.3亿元的中仑功能膜材料项目,2月16日落地福建泉惠工业区。中仑新材创始人杨清金称,泉州膜材项目是该集团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将以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新材料领域的“中国芯”。

按照规划,福建2021年将深入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福州和厦门地铁、漳州核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福州申远聚酰胺一体化、永荣石化己内酰胺、厦门天马第6代柔性面板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在3月2日举行的第一季度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活动上,福建开工重大项目236个,总投资1767亿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确立了7.5%左右的经济增长新目标。春节后上班首日,瞅准海内外闽商返乡过年的契机,福建就召开商协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着力推介投资政策,对接合作项目。

此前一天,福建省省长王宁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1620个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700亿元,占全省年度预期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29.4%,与“十三五”每年度相比,占比进一步提高。

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是福建省“十四五”开局启动的首批项目,涉及基础设施项目48个、总投资189亿元,产业项目138个、总投资1258亿元,社会民生项目50个、总投资320亿元。其中,包括福建贝瑞和康数字生命产业园(二期)、中航锂电厦门二期、永安科宏生物工程健康产业、南平圣农白羽肉鸡产业集群、新罗太阳环保型电缆生产、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一期、平潭两岸青年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园区等项目。

平潭两岸青年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园区项目总投资86亿元,拟重点导入北斗国际产业港、香港东英金融集团总部经济、两岸多媒体孵化中心、医疗健康产业港、两岸芯片涉及孵化港以及青年候鸟陆游目的地等六大业态。该项目以建成全岛产业引擎与人才摇篮,承载新人口新产业为目标,同时重点吸引台湾人才与产业,打造两岸青年社群聚集区及数字高新科技企业聚集区。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指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对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要把抓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力以赴促落地、促开工、促达产,积极拓展投资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要强化项目储备,抓紧策划生成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和科技含量高、带动引领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着力引进落地一批发展前景好的龙头项目,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王宁也说,围绕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新增长点,加强与央企、外企、民企沟通对接,多招大项目,多招产业项目,策划生成更多基础设施项目;抓好用地用海用林等服务,促进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再念“山海经”

从2020年中国GDP前50强城市的综合梳理可见,福建有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四个城市入围,其中泉州、福州首次跻身“GDP超万亿元俱乐部”,分别位居第18位、第23位;而厦门、漳州的GDP分别为6384.02亿元和4545.61亿元。

在福建,这四个城市均位于沿海地区,它们的GDP总量已占了福建GDP总量的约四分之三。此间经济研究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福建沿海地区与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由是,福建再念“山海经”,从更高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念好新时代“山海经”,稳步实施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推动重大项目共建、公共资源共享、产业配套协作、生态保护协同、社会治理联动。

在去年底举行的福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福建也将“依靠新时代‘山海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确定为2021年要抓好的十个方面重点任务之一。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强调,要以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山海联动、城乡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差异,福建山区与沿海发展不平衡。早在1981年,福建就发出“大念‘山海经’,是不是福建的根本出路”之问,由此开启了“抓好山海两条线”、实施山海协作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探索之路。

福建山海协作持续多年,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未解决。2018年,福建瞄准高质量发展,强化“全省一盘棋”,将闽东北、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提升为“协同发展区”,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推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加快发展。

福建早期的山海协作,更多体现在沿海地区对山区的对口帮扶上。而今天,随着交通大动脉的建成、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成为福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认为,通过基础设施先行工程的长期投入,福建已发展到“藤瓜融合”的系统集成新阶段,推进空间开发模式由“点轴开发模式”向“城市群开发模式”转变,推进以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为主导的板块经济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新时代“山海经”驱动下,福建山区以突出的绿色生态优势吸引境内外客商的目光。在福建今年第一季度集中开工的236个重大项目中,许多产业大项目落户福建山区。

其中,总投资5亿元的三明市永安科宏生物工程健康产业项目,布局食品、医药及日化等行业,产品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以上;总投资60.87亿元的南平市圣农白羽肉鸡产业集群项目,主要新建肉鸡加工、食品加工、生物质发电、冷链配送中心和新建改建种鸡、肉鸡场等项目,推动南平加快打造千亿食品产业集群。

朱四海认为,协同构建产业、市场、分配体系和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体系,推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政策链协同发展,将做强福建产业经济。

再念“山海经”,福建不仅聚焦经济发展,也突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福州市儿童医院牵头组建福建“闽东北儿科联盟”,76家医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领域进行深层合作。

6093587a4658f.jpg

2020年8月1日,福州港“丝路海运”快捷航线首航。

发力建“交通强省”

随着今年初浙江宁波至广东东莞国家高速公路(G1523)福建省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的通车,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

“十四五”开局,福建“交通强省”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是福建省的又一条出省通道,串起了闽浙沿海,途经沙埕湾等重要港区。地处沙埕湾区的福建宁德福鼎市乘势而上,将目光投向“渔业+旅游业”的叠加效应,确立了宁德大湾区沙埕湾生态临港产业城市发展战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福建民间过去一直有“闽道更比蜀道难”的说法。长期以来,位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一直受困于重重山海。

如今,福建省综合交通总体发展水平已居于全国前列。“十三五”时期,福建建成“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福州、厦门迈入“地铁新时代”,所有建制村通上了客车。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轨道上的福建”初步形成,福建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设区市动车环闽运营;“丝路海运”品牌在国际上打响,福建沿海港口年吞吐量首次突破6亿吨,年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台湾;福建公路网进一步完善,80%以上陆域乡镇30分钟便捷通高速;福建民航发展做强福州、厦门双枢纽,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厦门新机场、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获国家立项批复。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吕英志亲历了福建省“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的大发展。“进步是相当快的。”吕英志感叹道,尤其是,福建形成了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和泉州港4个港口的发展格局,国际海运业务快速增长。

“福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通过港口和内陆铁路运输,连接起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入欧亚大陆,促进了‘大流通’。”吕英志说。

步入“十四五”,福建力求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和发挥独特作用。福建省委书记尹力早前提出,要充分发挥福建省区位枢纽优势,科学谋划构建大通道、发展大流通、开拓大市场,建设交通强省、构建省内“211”交通圈,健全完善投资促进机制,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让更多人、技术和项目集聚进来,让更多的福建产品集散出去。

从2021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可见,建设“交通强省”,福建将从三个“大”发力。具体就是,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福州机场二期、厦门新机场、福厦客专、温福高铁、龙龙铁路、昌福(厦)高铁等重大项目,拓宽“陆海空”大通道;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内河航运、港区物流,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促进大流通;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用好省际合作平台,提高闽货市场占有率,开拓大市场。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黄祥谈表示,“十四五”时期,福建将建设高速公路超1000公里,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近3000公里,打造4个千亿级交通产业集群,完成公路水路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加快构建阜阳经黄山、福州至台北的京津冀—粤港澳主轴支线,上海经宁波、福州至深圳和上海经杭州、南平至广州的长三角—粤港澳主轴路径,福州至银川、厦门至成都两条通道,以及建设厦门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吕英志认为,这些会产生集中的乘客、货物转运,对“十四五”时期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一定大有助益。

 

加速“向海进军”

计划3年内建造100台“振渔”系列平台、实现一万吨类野生大黄鱼年产量计划的“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建设项目,最近在福建省连江县开工。此次开工拟建设10台海鱼养殖平台。

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项目的建设,将实现传统养殖业向深远海、智能化发展,推动连江打造福建省最大、中国一流的深远海养殖基地,有序推进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继续“向海进军”,发力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福建省省长王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耕“海上福建”,抓好六大湾区建设,促进港湾、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加快发展福州、厦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培育壮大深海养殖、临海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

福建今年也将积极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福州国际深水大港,整体连片开发东吴、江阴、古雷、泉州湾等重点港区;提升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国家级平台功能,建设一批海洋协同创新平台,打造“蓝色硅谷”。

“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海洋强省’建设这一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林锡能表示,将加快构筑海洋渔业科技创新高地,推进信息技术、装备技术、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发展碳汇渔业,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渔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几年,福建海洋经济稳步发展。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1.1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水产品总产量830万吨,同比增长1.94%;渔民人均纯收入2.42万元,同比增长5.27%。

过去一年,福建推进福州、厦门两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示范项目204个,完成投资413亿元;新创建晋江、诏安、东山3个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策划生成项目101个;远洋渔业逆势增长,全年更新改造远洋渔船38艘,产量58万吨,同比增长12.3%。

步入“十四五”时期,福建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实现“开门红”。今年1月,福建水产品量增价优、产销两旺,总产量约52万吨,同比增长3%;主要养殖品种价格上涨,鲍鱼塘边交货价格较去年同期从每斤35元涨至40元;建设15条水产加工生产线、3个冷库,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扩大产能,部分渔用饲料等企业产量较去年同期平均增幅达20%以上。

林锡能表示,将用加工提升渔业、用休闲拓展渔业、用品牌做强渔业,继续全方位推动海洋与渔业高质量发展,预计今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