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四 

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福建何为?

步入“十四五”,福建各地明确了自己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的新坐标。

文ㅣ闫旭 杨伏山 张金川 孙虹 吴冠标


在1月6日开幕的福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福州市市长尤猛军提出,今后五年福州要推动榕台在经贸、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

 

福州争当“先行者”

在中央支持下,福建正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展望未来,作为福建的省会城市,福州确立了自己在闽台融合发展中的新坐标。

福州官方早已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榕台深度融合,落实落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城市。

福州如何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城市?福州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就提出,推动应通尽通,构建立体式对台通道枢纽,提升榕台互通效率;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共同传承闽都文化、船政文化等祖地文化,促进同胞心灵契合。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进程中,福州官方亦强调,今后五年福州要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促进与马祖率先融合;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实习基地,吸引更多台湾人才来榕就业创业。

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州多年来先行先试,依托台商投资区、台农创业园、台青创业基地等各平台,持续推动榕台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十三五”时期,福州累计新设台资企业897家,合同利用台资20.3亿美元。

“近年来,惠台政策不断出台,不断落实落细,给广大台胞台商和台资企业吃了‘定心丸’,打了‘强心针’。”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福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奕廷扎根福州23年,乐当台胞台企的“引路人”,“我会继续推动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和人才来榕追梦、筑梦、圆梦。”

在2020年末,福州官方再推21条措施,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也为11家公司颁发了“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实训基地”牌匾,帮助台青在榕就业创业实习。

目前,榕台基础设施联通正积极推进,福州—台北海运货运直航专线去年开通,连江县向马祖近期供水工程已启用。尤猛军表示,2021年福州市要稳步推进榕马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加快培育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和实习基地,继续办好海峡青年节等对台特色交流活动。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也成为正在此间举行的福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的热议话题。对此,台盟福州市委员会认为,福州要加快推动涉台园区转型升级,提升榕台产业融合与经济交流的承载力,促进榕台产业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

长期从事两岸青年文创交流的福州市政协委员、福建唯美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权则建议,打造大学城榕台大学生文化交流基地,常态化举办来自榕台高校青年的音乐演出、艺术展览、电竞赛事等艺文活动,为榕台高校学生、进驻艺术家等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与资源,形成一条以创作、展示、交流、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生态链。

 

厦门谋深度融合

与台湾一水相连、在两岸交流合作中一直走在前列的厦门市,在两岸融合发展上交出不俗的“成绩单”。

1月18日,厦门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厦门市常务副市长黄文辉在会上称,过去的5年,该市加快推进对台融合,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实效,惠台利民政策进一步落实。

5年来,厦门市累计新设台资项目3620个,实际使用台资22.57亿美元。该市还获批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出台首个“地方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

已在厦门经历多个五年规划实施的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对此感触尤深。这位在厦深耕20多年、视厦门为自己第二故乡的“老厦门人”对记者回忆说,5年前,他所了解的在厦台资企业6000余家,但5年后的今天已达到8000多家了,“而且很多企业都在增资扩产,投资项目一个接一个”。

“在厦台商台企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在厦台企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他说。

最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厦门市继续稳步推进两岸交流融合,新批台资项目524个,合同使用台资增长76.7%。同时,实现两岸首家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开业,建霖家居等台企在A股上市。

黄文辉当天在向与会人大代表报告政府工作时称,去年,该市还进一步放宽台胞职业资格采认,台湾人才来厦就业1864人。厦金通电、通气、通桥前期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该市将更好发挥对台优势,着力促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黄文辉表示,要加强产业对接,加快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等经贸平台建设,深化与台湾优势产业合作,鼓励台资台企增资扩产。

同时,要深化人文交流,扩大台湾人才在厦就业范围,做好台湾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工作,完善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推出更多对台招聘岗位。

厦门市支持影视、图书等优秀文化作品进入台湾与民众交流分享,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心灵契合。

对于厦门未来的发展,吴家莹充满信心。他表示,厦门不断推动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等“三高”企业及总部经济、金融、观光、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大家都在争先进位,敢去打拼,前景一定美好。”

来厦逾10年的台青范姜锋对未来厦门发展同样充满期许。在他看来,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之路上,厦门一定能再度先行先试,探索新路,吸引更多台青来厦就业创业。

 

漳州走在前

“要进一步发挥漳州对台独特优势,在深化漳台各领域融合上迈出更大步伐。”福建省漳州市台港澳办主任林秀珍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漳州市充分发挥台胞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优势,持续在产业融合、文化交流、落实同等待遇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在漳州市“两会”上指出,要深化漳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同胞心灵契合,共同探索漳台融合发展新路。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漳州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226家,合同利用台资171.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23亿美元,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省各地市第一。

注重产业融合,漳台合作“手牵手”。

过去一年,漳州突出优势互补,强链补链,推动漳台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在漳台资企业可在技术改造、税收减免、用地等方面享受优先保障,率先开展台胞金融授信试点,为全市21家金融机构开通台湾地区征信查询权限。

漳州也拓展和完善工业园区对台先行先试的创新机制,推动漳台石化、特殊钢、电子家电等产业全面对接。古雷开发区作为大陆唯一台湾石化产业园区,2019年获评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第一位;台塑、统一、泰山等台湾岛内七大上市企业集团在漳州台商投资区内发展良好。

利用对台农业交流合作起步早的优势,漳州打造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36万亩,入驻台资农业企业270多家,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210多个,推广种养殖面积43万亩以上,2020年5月获评全国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实力考评第一名。

60935b2993936.jpg

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在市“两会”上指出,要深化漳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同胞心灵契合,共同探索漳台融合发展新路。

漳州市市长刘远在今年市“两会”上也表示,将依托五大国家级对台合作平台,深化石化、精密机械、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打造闽台融合先行区。

注重同根同源,漳台交流“心连心”。

充分发挥宗亲血缘的祖地优势,漳州全面深入开展对台文化交流合作活动,发挥保生大帝、漳州开漳圣王、关帝文化三大节庆活动形成的品牌效应,增进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感。

据统计,在台湾地区2300多万同胞中,有近1000万人祖籍是漳州。如今,已有萧万长、江丙坤、王金平等台湾知名人士率家族回乡谒祖,率团来漳祭祖、交流。

在漳台青年交流方面,“十三五”期间,漳州全市新设立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7家、省级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2家、实习实训基地2家。

“漳台同根、同祖、同源,具有共同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习俗,要弘扬祖地文化,营造闽南‘老家’味道。”林秀珍说。

注重服务优化,漳台情感“亲上亲”。

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漳州积极推动各领域同等待遇落实,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成立“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积极落实台胞基本保障同等待遇,在漳台胞职工在“五险一金”方面享有与当地职工同等待遇,增强生活归属感;落实台胞社会生活同等待遇,推荐台胞参与评选表彰,鼓励参加技能认定,提高社会管理参与度。

与此同时,漳州进一步完善涉台纠纷多元调解处理机制,率先出台涉台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制度,开通涉台微信公众服务号“漳州涉台司法直通车”“涉台检察联络员”“涉台检察联络室”。

在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林伯彦看来,“漳州不断创新涉台司法服务机制,依法维护好台胞台商台企合法权益,先行先试已走在全国前列。”

林秀珍表示,将进一步研究促进台胞享受同等待遇的新举措,让台胞在漳生活舒心、工作顺心。

 

泉州“水”到渠成

“要持续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在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泉州市市长王永礼如是说。

先行先试推进泉台融合,亦是泉州2021年主要任务之一。作为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对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吸引了众多台胞来泉创业、就业、投资、生活。

以此为基础,多年来,泉州在产业融合、惠台利民政策、文化交流等方面下足苦工,为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添砖加瓦。

2020年是泉州向金门供水的第二年。截至目前,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量已超过1000万吨。两年多来,包括金门乡亲在内的10多批次、700余名台湾同胞参访了向金门供水工程,亲身感受到了福建人民为金门乡亲提供优质好水的同胞情谊。

在泉台农业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的背景下,2020年泉州继续推进泉台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克服疫情影响,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举办了泉州农民丰收节、泉州市品牌农产品展销对接会活动,现场销售3500万元,对接协议金额10亿元,充分展示泉台农业融合发展成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泉台农产品产销的成功对接。

融合发展,人才先行。泉州现有19个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着力构建鼓励台湾青年来泉就业创业扶持体系;并紧盯台湾文化创意、工业设计领域的人才优势,常态化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等人才交流活动,精准推出一系列惠台措施、人才政策,持续从多渠道、多角度、深层次打造台湾人才创新创业的优良环境。

泉州市政协台商特邀嘉宾、泉州台资企业协会负责人龚信嘉告诉记者,台湾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且从业人员大都为青年一代。他建议,加大对相关方面人才的引进,为台湾青年提供完善的园区服务、配套设施,组建专业团队,及时为入驻者解决人才公寓、办公场地、创业导师等问题。

龚信嘉还提出,泉州要充分发掘两岸历史渊源,推动民间交流与产业发展。他表示,台湾众多知名寺庙都留下了惠安石匠、木匠的非凡技艺,这是近代两岸最直接的民间宗教文化艺术交流。

“建议在策划举办泉台民间活动中,加强两岸匠人,尤其是石雕、木雕等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交流,推动民间融合。”龚信嘉说。

未来五年,泉州将深化对台各领域全面融合发展,以通促融,巩牢金门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更加便捷的泉台海陆空客货运直航通道;以惠促融,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以情促融,全方位推动对台系列交流活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推进“台湾小镇”建设

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福建多地规划建设“台湾小镇”。如今,在平潭澳前台湾小镇、漳州台商投资区台湾小镇之外,龙岩漳平的永福台湾小镇也在推进建设中。

在1月6日于龙岩开幕的龙岩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龙岩市市长张国旺表示,要推动龙台融合发展,重点抓好永福台湾小镇等项目建设。

永福镇处于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已是大陆面积最大的台湾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台商投资的热土和创业的福地,被台商台农称为“大陆阿里山”。龙岩市正以国台办和福建省台港澳办对口帮扶漳平市为契机,全力推进永福台湾小镇建设。

近年来,漳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投资区建设水平,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区域品牌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加速推进,为永福台湾小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踏上永福的第一个台湾茶农,谢东庆对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高山茶品牌建设之路历历在目。谢东庆的茶园从最初的350亩扩大到如今的1800亩,每季产出的茶叶都经过SGS国际检测,安检均达出口欧盟标准。他的茶园被认定为海峡两岸茶业合作重点示范基地、福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谢东庆的成功,带动越来越多的台商台农跨越海峡来到漳平创业发展。目前,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有高山茶台企48家、台农600多人入驻,种植高山茶5万多亩,年产茶1600多吨,实现产值7亿多元人民币,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区域。

谢东庆的茶园也做出了特色:从台湾陆续引进富士樱、吉野樱、山樱、台湾樱、八重樱、绯寒樱等到茶园套种,成功打造了一个台品樱花茶园。而台农的“无心插柳”,造就了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国最美樱花胜地”的美誉。每年的1月到4月,这里不同品种的绚丽樱花盘山怒放,吸引众多游人慕名而来。

借助樱花品牌,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推进樱花茶园改造提升及台湾风情街建设,吸引台湾青年来创业就业,让永福台湾小镇的台湾元素更丰富、台湾特色更鲜明。

在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方面,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持续发力,打造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创业、就业、生活等提供更多便利,推动台湾青年在园区的创业发展蓬勃兴起。

如今,“台二代”“台三代”纷纷接棒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台一代”的事业。他们在“台一代”创业的基础上,围绕“互联网+茶”、文化创意、民宿建设、茶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成为园区发展的生力军。

为解决台农举家迁徙永福的后顾之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落实了台农子女就学、节庆及生病慰问等机制,帮助他们扎根园区创业发展;实施两岸青年智慧创业园项目,建成独立两层办公楼19栋,形成了集会议培训、农产品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慧创业平台,已入驻台湾青年创办的企业有17家、60多人。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进永福台湾小镇建设,把漳平打造成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龙岩乃至福建样板。

60935b5f83b7b.jpg

漳平大陆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