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
林占熺,用“一株草”造福世界
“只要在需要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价值。”
文ㅣ龙敏
“没有树挺拔,没有花香,但菌草能变出山珍。”面对参加实践的大学生,“菌草之父”林占熺讲述了自己青年时期选择报考农校的初心,深情回忆了发明菌草、受命援外、菌草扶贫“闽宁情”的经历,勉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农村,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出生于1943年的林占熺,长期从事菌草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教学,现任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是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
年近八旬的林占熺,仍然在为菌草事业四处奔走。他回到闽西老区龙岩永定区的农村,沿着崎岖的山路,用心调研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今年以来,他第6次赶赴宁夏闽宁镇,推动在当地建设一个菌草良种繁育中心。
“只要还活着,就要拼下去;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进农民的钱袋中。”他说,菌草技术从点的突破到面的发展再到质的飞跃,正迎来发展最好的时光。
林占熺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园观察菌草生长状况。
“我是农民的孩子,干农业是应该的”
林占熺是龙岩市连城县人,山高路远,家中困难,小时候时常饿肚子,“看到长辈们用芒萁等野草掺进面粉米糠里充饥,就懂得粮食实在是太珍贵了。我是农民的孩子,干农业是应该的。”学农,在林占熺的心中扎下了根;后来在报考大学时,林占熺的志愿表中,填写的都是农业院校。
上世纪70年代,食用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因为需要过度砍伐木材做培养基,与生态平衡形成了突出矛盾。
1983年,林占熺随同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龙岩市长汀县,这里的情景让他触目惊心——“悬河”高出两边耕地一两米,四周山丘荒秃、耕地沙化,一派凄凉。“那真的是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从长汀归来,40岁的林占熺辞去行政职务,开始专心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此后的3年,林占熺前后奔走:没有实验场所,林占熺向学校工程队借来5万元(人民币,下同)建实验室;没有菌种接种针,就把家里的自行车拆了,将钢线磨光来代替;没有粉碎机,借用学校农场的饲料粉碎机,把野草芒萁粉碎了做培养基……
终于,1986年秋,第一朵用芒萁培育出来的香菇,在试验瓶里破土绽放。菌草技术从此诞生。
目前,林占熺团队已筛选出可用49种菌草栽培的54种食药用菌,菌草技术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新兴生态产业领域。
闽宁合作演绎“山海情”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1997年4月,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林占熺和团队一起跋涉千里,带着6箱菌草草种,前往固原市彭阳县。他在古城镇小岔沟村挑选了27户农户,将废弃的窑洞改造成简易菇棚,用玉米秆和小麦秆栽培蘑菇。半年内,参加试验的农户,每户收入达2000元。收入最高的农户,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种平菇,纯收入达1万元,比种植27亩小麦的收入还高。
到2007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创造产值近亿元,种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有位当地的老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流传至今——“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
1986年至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6个县,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户脱贫致富。而且,“以草代木”培育香菇一项,全国每年就可以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
从2013年开始,林占熺和他的团队驻扎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9年时间里,不断摸索用菌草防风固沙阻沙。第一年,他们种下的菌草在7次“死而复生”后,终于制服了流沙。林占熺还发现,“绿洲1号”菌草能耐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可以在黄河滩上安全过冬。
“有生之年,我希望在生态脆弱的地区,如黄河流域、青藏高原及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成功发展菌草产业,筑起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林占熺说,要让黄河“母亲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扶贫援外的“幸福草”
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因为林占熺姓“林”,菌草被当地民众称作“林”草。
2001年,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掀开了菌草技术国际合作的序幕。20年来,林占熺秉持“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坚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前往国外,传授推广菌草技术。
回忆起中国菌草推广团队刚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时的情形,林占熺感叹道,“困难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没有退却,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很快利用当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种食用菌。宣告成功时,当地召开了五千多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喜获丰收的菌农呼喊着“中国,菌草”!
2001年至2019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新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如今,菌草、旱稻技术已推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8个省16个地区累计8600多农户,3万多民众因此受益,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
“有红五星的地方,就是我们菌草技术推广到的国家和地区。”在林占熺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地球仪,上面标着许多红五星。至今,菌草技术已传播至全球106个国家,还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要项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2021年,海外菌草技术示范基地由13个增加到17个。林占熺说,顽强的菌草是不惧任何困难的,“只要在需要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价值,这是一棵‘中国草’,心系人类共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