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bcd069d5840.jpg

“中国这十年·福建”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福州举办。


福建这十年,连跨“三个三”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

文ㅣ龙敏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台阶,年均增长8.1%,2021年达4.88万亿元,从全国第11位提升到第8位。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7.4%,2021年达5744亿元,是财政净上缴省份。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年均增长8.5%,2021年达40659元,居全国第7位。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的发展成就备受瞩目。

在8月30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福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力介绍福建十年来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回答记者提问。

 

GDP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

十年来,福建坚持创新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

福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创新型省份建设。全省研发投入增长2.1倍,年均增长15.2%。福建是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省、满足全国四分之一用种需求,自主培育的白羽种鸡打破国外肉鸡种源垄断,大黄鱼、鲍鱼等海产品培育养殖技术全国领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8倍,2021年超8900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9.4%提高到15.3%,车载智慧玻璃、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实体经济成为福建发展的鲜明特色,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2%,比全国高6.8个百分点,超千亿产业集群达21个。福建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7.6%,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居全国前列。

如今的福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发展气象欣欣向荣,已成为创新的热土、创业的沃土、创造的乐土。

十年来,福建坚持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福建积极推进福州都市圈建设、厦漳泉一体化发展,福州、泉州成为万亿级城市,城市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全省城镇化率69.7%,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

福建在全国率先实现市通高铁、县通高速、镇通干线、村通客车,厦门、福州等港口跨入亿吨港行列,全省6个民航机场开通国内航线394条、通达136个城市。

福建老区苏区加快发展,当地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经济增长。全省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昔日贫困山村变成幸福美丽乡村。

如今的福建,工业化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山海协奏交响曲,城乡共绘一幅画。

十年来,福建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省建设持续深化。

福建努力建设好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

在福建,武夷山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公园,长汀经验成为世界生态修复的典型,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范例。

在福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2%(也就是全年365天,优良天气超过362天),12条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7.3%,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3年保持全国第1位。

如今的福建,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清新绿色已成为福建百姓引以为豪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福建坚持开放发展,合作领域广泛深入。

福建发扬敢为天下先、敢拼会赢的精神,发挥区位和政策叠加优势,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厦门成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

2021年,福建全省进出口总额达1.84万亿元,居全国第5位,比2012年增长87.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年均增长8.4%。福建与兄弟省份和港澳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如今的福建,商贸联系覆盖全国,交流合作遍及全球,“买全球、卖全球”正在成为现实。

 

开放兴,则福建兴

福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过去十年,福建立足省情、发挥优势,抓住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机遇,大胆改、深入试,重点实施169个重大改革方案,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一批探索性、先行性、突破性的改革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化,一大批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有的还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和政策。

福建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林业碳汇交易、林长制等,全省林业总产值7千多亿元,居全国第3位,是林改前10倍多,涉林收入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福建深化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领域从一产向二产、三产拓展,服务方向由单一农业技术服务向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延伸,全省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6.2万多人次,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并正在向重点行业、企业拓展。

福建以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充分发挥福建沿江面海的区位优势,大力推动构建快捷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西部的战略通道,加快“海丝”核心区建设,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统计显示,福建对外贸易提质增效,十年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2%。23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闽投资总额285亿美元。

尤其是,福建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十年来累计引进侨资企业7039家,实际利用侨资360亿美元。

官方表示,福建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更好发挥区位优势,更高起点深化改革,更大程度扩大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彰显福建担当、体现福建作为。

 

民营经济成科技创新重要载体

目前,福建省95%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80%的国家级和90%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设在民营企业,70%的科技成果由民营企业创造。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安踏和匹克的比赛装备鞋服、雪人的氨制冷系统、三棵树的绿色涂料、新大陆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汉特云的移动测温机器人等等,这些福建民营企业的相关科技产品和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民营经济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特色所在。福建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统计显示,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3.38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56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9%;2022年前7个月,全省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幅4.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62万家,比2012年增长4倍,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

福建省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产业集群,很多来自民营企业。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三分之一。安踏营收规模连续10年居中国本土体育用品企业第一。福耀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顶尖汽车玻璃制造商。九牧品牌价值连续10年蝉联中国厨卫行业第一。

民营经济,也是福建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在福建,广大民营企业吸纳了80%以上的就业,贡献了70%以上的税收。脱贫攻坚中,福建省1513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结对帮扶1585个村,6695家福建民营企业在宁夏投资兴业,助力闽宁对口协作。

一直以来,福建民营企业家乐善好施。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捐款超过200多亿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捐款捐物30多亿元。

官方称,将大力弘扬“晋江经验”,加快打造便利福建、法治福建、诚信福建、清廉福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新发展阶段福建民营经济实现新的跃升。

 

森林覆盖率43年全国第一

自2016年被确立为中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福建深化改革不止步,着力探索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路径,取得新成效。

赵龙接受记者提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生态文明指数连年位居全国前列。

福建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2%,PM2.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仅22微克,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97.3%,全面消除了全省劣Ⅴ类小流域和“牛奶溪”,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85.2%。

福建系统推进闽江、九龙江等主要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将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27.5%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设立各类保护地369处。全省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3年保持全国第一,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37%以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得到大幅提升。

福建绿色发展动能强劲。十年来,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0.8%,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8%。目前,福建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耗,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经济总量。

福建城乡更加美丽宜居。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绿盈乡村”标准;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实施,打造了城市的15分钟生活圈,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建成福道7000多公里。

赵龙说,如今的福建山清水秀、城市宜居宜业、乡村田园风光,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态本底好,但也十分脆弱。

赵龙表示,将在更高起点上深化生态省建设。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系统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继续当好绿色发展的“优等生”,让福建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常在,让福建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常在,让福建的碧海银滩、海豚逐浪常在,让福建的田园相依、百姓安居常在,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63bcd0f700773.jpg

福建生态文明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连续43年全国第一。图为三明林农领到了林票。

 

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十年来,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闽台贸易额达7000多亿元,2021年突破千亿元;在闽台企超1万家,实际利用台资超100亿美元。

尹力称,福建积极推进与金门、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每天向金门供水2.5万吨,约占金门日常用水的四分之三。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

尹力介绍,福建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扎实推进闽台交流合作,目前已发布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成功举办14届海峡论坛及各项促进两岸交流活动,闽台往来人数累计超800万人次。

如今的福建,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融入新福建建设,在八闽大地追梦、筑梦、圆梦。

 

“轨道上的福建”迈上快车道

“家门口通起了铁路,既是出行的便民路,又是走向幸福生活的致富路。”随着兴(国)泉(州)铁路清流至泉州段接触网将开始送电,该铁路开通进入倒计时,令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的茶农陈春梅很期待。

陈春梅于2018年从上海返回家乡,致力美人茶品种改良培育,现已当地和泉州开起了3家茶叶店。兴泉铁路的开通,给了陈春梅更大的信心和梦想。“通车后,既方便美人茶拓展全国市场,也方便更多游客前来大田品茶。”

兴泉铁路是东南沿海通往中西南地区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将结束明溪、大田、德化、永春等老区苏区县不通铁路的历史,改善沿线老区苏区的交通、区位条件,带动沿线物流、红色旅游、矿产资源开发,助力沿线乡村振兴,促进闽、赣两省老区苏区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地形多山并长期处于战备状态,福建交通发展处于严重滞后状态。自2009年以来,福建省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短十余年间,多条高速铁路相继建成通车。

除了温(州)福(州)、厦(门)深(圳)铁路等大动脉外,近年来,多条途经山区县市的扶贫铁路、致富铁路相继通车,松溪、政和、屏南、宁化、清流等先后结束不通火车历史。

2018年12月,南(平)龙(岩)铁路开通运营,永安、漳平两地迈入“动车时代”。2020年9月,衢(州)宁(德)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福建松溪、政和、屏南、周宁和浙江遂昌、松阳、龙泉、庆元等8县市不通铁路的历史。2021年9月,浦(城)梅(州)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宁化、清流等革命老区不通客货铁路的历史。

一条条铁路,让山区大量果蔬、山货等农副产品乘车走出大山,也方便了不少学子乘坐火车踏上求学路,以及许多民众外出走亲访友、寻医问药、旅游观光。

海峡(福建)交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国华认为,多条高速铁路的开通,让长期受交通制约的福建山区县市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路,曾经是宁德人苦涩的记忆。30多年前的宁德,经济总量排福建全省最末,辖区9个县中有6个是贫困县。有民众回忆道,一边挨着福州,一边挨着浙江温州,都是富庶之地,而到宁德这儿却“短路”了,所以宁德又被称为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

新开通的衢宁铁路激活了沿线经济发展。目前,宁德已打通陆上铁路黄金通道,汽车等货物通过宁德汽车基地铁路专用线,接入衢宁铁路运往西安、郑州、贵阳、重庆、成都、昆明等地。

随着浦梅铁路的开通,大宗农产品走出建宁县,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运量更大、竞争力更强。福建康得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永鸿说,物流成本高曾经是制约建宁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招商引资的“硬伤”;浦梅铁路的开通,特别是公铁联运项目的落地,极大降低了大宗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

63bcd12eb1592.jpg

2021年9月,浦(城)梅(州)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宁化、清流等革命老区不通客货铁路的历史。

在龙岩市,多条铁路让沿线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涌入,使之成为内陆衔接海洋经济、临港工业向内地辐射的重要一极。福建翁福紫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廖赐锴告诉记者,借助交通优势,公司不断加强与沿海发达企业的沟通联系、人才引进和技术革新,已成长为国内磷化工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较多的企业之一。

今年4月,75030次“红古田号”中欧班列装载了50个40英尺集装箱,从龙岩市上杭火车站驶往俄罗斯莫斯科,成为闽西革命老区开行的首趟跨国货物列车。统计显示,2021年,福建开行中欧(亚)班列437列。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更让旅游业尝到“甜头”。泰宁县通了动车的近十年间,沿线多地景区的旅行社积极寻找商机,不断优化出行攻略,吸引游客。据官方统计,自2015年至今,泰宁站共服务大大小小的旅游团100万个,其中境外旅游团8万余个。

当地导游何娟是泰宁旅游业腾飞的见证者。她说,托了动车的福,现在当导游幸福并快乐着。尤其是近两年,泰宁开发了许多知名旅游项目,如大峡谷、玻璃栈道等,都非常受游客青睐,每年旺季虽然辛苦,却很开心。

着眼于未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仍潜力无限。

根据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福建将推进福(州)厦(门)高铁、漳(州)汕(头)高铁、温(州)福(州)高铁、(南)昌福(州)厦(门)高铁建设,加快形成沿海、京台两大铁路主通道,畅通出闽大通道;统筹规划和建设龙(岩)龙(川)铁路武平至梅州段、温(州)武(平)吉(安)铁路,开展福州至龙岩等省会通设区市高铁项目、南平至衢州高铁项目前期研究,填补区域路网空白,增强路网机动灵活性。

此间经济研究专家认为,伴随着高速铁路连线成网,加快红色、绿色旅游资源开发,共同富裕正以越来越清晰的方式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