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种出新希望

他们扎根乡间田野,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演绎了自己的生动实践。

文ㅣ张金川 廖珍妹 王雅鹏 林子越 薛实杰


从村里考出去的第一位女大学生,到回乡当“泥猴子”;从大城市的财经记者,到反哺故土做起新型农民。

时光一晃而过,梁永英回到家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种田已十余年。如今,她不仅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聚胜家庭农场的场长,还是龙岩市新农人协会会长、龙岩市人大代表。

 

梁永英的创新和尝试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上杭县中都镇军联村见到梁永英时,她正在田间地头巡查水稻长势。看着即将收割的水稻,她说:“今年水稻种植面积500多亩,较去年有所增加;早稻亩产与去年持平,晚稻丰收在望,加上市场价格和国家补贴均递增,全年收入预计增加20万元人民币以上。”

1983年出生的梁永英,2002年考入华东政法大学。大学毕业在外工作5年后,她与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回到中都镇,开始与田地为伴,种植水稻。

2014年,这位返乡女大学生在军联村创立上杭县聚胜家庭农场。让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个家庭农场先后获评为龙岩市大中专学生返乡农业创业示范基地、龙岩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福建省示范家庭农场、全国巾帼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基地。

创新和尝试,贯穿梁永英的创业始终。她告诉记者,2014年起,她在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海峡合作处支持下,引进种植台湾越光稻;市场反响好,销售填补多项空白。

“越光稻在台湾种植多年,属于中高端品种,是由嫁到台湾的龙岩永定人卢月香和她的团队带回家乡龙岩试种的。”梁永英说,因纬度和气候与台湾相似,越光稻试种很顺利,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2020年,梁永英主导的“台湾越光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获得福建省劳模工作室优秀成果奖。对此,上杭县副县长郭夏媛认为,加强闽台合作,实现了台湾农业良种和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

“要勇于更新品种,尝试种出更优质的米。”现在,梁永英生产的“都瑞康”大米卖到了中国各地,还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获得“福建省好粮油”称号。

2015年起,梁永英挨家挨户沟通,成功集中连片流转耕地800多亩种植双季稻,成为上杭县最大的种粮大户。今年,她的双季稻种植面积近500亩。

“至此,基础算牢固了,我有勇气去尝试机械化了。”梁永英认为,她的勇气,是知识累积起来的。“这些年一直在充电,县市政府部门经常组织学习培训。”

近年来,梁永英投资购置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全自动烘干机成套设备等各类新型农机具,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建成温控工厂化育秧棚、烘干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小丘改大丘,分散变连片,在南方丘陵地区成功实践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以一己之力,彻底改变了父辈粮食耕种模式,让农户增收增效,也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梁永英说。

作为龙岩市返乡农业创业典型,梁永英还率先试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稻鱼、稻鳅立体种养试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全力构建“农场+农户”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种植户共同提高科学耕种水平,并帮助2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我一直希望带领乡亲们致富,在全国打响中都镇大米品牌。”今年,中都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业名单,梁永英自创的“都瑞康”大米成为产业强镇创建品牌。

2017年,梁永英投资建成年产量3.5万吨大米加工生产线,完成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建设,实现种植、仓储、加工、服务、销售一体化发展。

在梁永英的带动下,上杭县涌现出60多户百亩以上规模种粮大户。她认为,这得益于中都镇“鱼米之乡”优质原粮基地优势,加工的精品大米受到市场欢迎,“在商超销售,与众多国企合作共建,走上了高端定制路线,还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国家重视粮食安全的好政策、当地的技术支撑、父老乡亲的支持、个人的坚持,这四样缺一不可。”谈起回乡创业感受,梁永英认为,未来搞农业,一定有看头。她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新农人”队伍,扎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农村地区。

63c0b9705736a.jpg

梁永英展示她种植生产的台湾越光稻。

 

黄洪百强的新农耕模式

每年6月是大部分水稻生长的关键期,稻田里呈现出一幅幅绿浪起伏、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

走进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陈巷镇妙韩蔬果合作社的大棚里,一排排水稻整齐立在田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稻花香。

稻田里,合作社的技术管理人员黄洪百强正忙着夏季田间管理工作,手中的稻穗正是“新农人”用“新方式”种出的“新希望”。

“上一季我们合作社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为主,目前这一季主要种植水稻,亩产达到1000斤到1200斤左右,平均一亩可以收到一千来块钱。”黄洪百强说。

妙韩蔬果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甜椒、西红柿等农产品,实行水旱轮作新农耕模式。现在,该合作社处于夏季蔬菜大棚休耕期,通过轮作种植水稻,实现“一地双收”。

黄洪百强表示,良好的耕种模式既能够改良土壤肥力,又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为合作社的效益背书,为社员的致富增收增添了一份保障。

新农耕模式只是合作社发展的法宝之一,妙韩蔬果专业合作社还创新采用“合作社+农场+农民”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帮助解决周边部分农民的就业难题。

“合作社+农场+农民”模式,由周边农户以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社再将所承包土地统筹分割成25组小块地,由不同农户分别管理,年底进行利润分红,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40万元。

谈到合作社带来的便利,雪美村村民陈秋龙津津乐道,“合作社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盘算下来,每年也有一些分红,心里乐滋滋的。”

妙韩蔬果专业合作社,只是陈巷镇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陈巷镇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积极发掘引进以黄妙韩、戴宝灵、陈南花等为代表的“新农人”19人,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

目前,该镇已有宝绿、妙韩、国美等国家、省市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市级龙头企业5家,实现生产规模化;同时,充分发挥万亩良田优势,承包流转土地约5200亩,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全面激活乡村转型发展,有效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发展。

63c0b98496e7d.jpg

稻田里,合作社的技术管理人员黄洪百强正忙着夏季田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