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参展第二届链博会。(GE医疗供图)
全球医疗科技的浪潮奔涌向前,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引擎。GE医疗百余年来在中国的持续深耕,便是最佳例证之一。
从1897年苏州博习医院引入第一台X光机开始,GE医疗便与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结缘,成为最早服务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之一。过去40多年来,GE医疗深度参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国产布局,助推全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快速发展。
如今,GE医疗在北京、上海、无锡、天津等地建有CT、核磁共振等6个生产基地(内含7个工厂),构建了高端医疗装备的全面国产化能力。而福建作为GE医疗中国“全面国产”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正凭借优越的营商环境、精准的政策支持和便捷的区位优势,为GE医疗的国产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
“链”动福建 赋能区域发展
GE医疗与福建,可谓渊源深厚。
“早在20多年前,我们就和福建深度融合。”GE医疗中国副总裁、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表示,如今,GE医疗已在福建发展了包括贝莱胜在内的多家主力供应商,并与这些供应商的二、三级供应商组成集群,共同推动福建地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迈向世界级精密仪器水平。
数十年来,GE医疗持续构建供应链生态圈,带动上下游超千家供应商的发展,这些企业中有不少成为行业中的“隐形冠军”,贝莱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GE医疗在福建的核心供应商,贝莱胜与GE医疗中国的合作已超20年,涵盖X光、CT、核磁共振、超声设备等各个产品线,从初期单一的简单集成,发展到复杂电路板集成工艺、质控、相关模块产品等。在GE医疗的带动下,贝莱胜业务快速成长,累计为地方创造超300亿元的产值,并在中国建设了3个精密制造工厂,其中就包括在厦门的两个工厂。
对此,贝莱胜电子厦门一厂总经理逯海深有感触。据其介绍,公司在与GE医疗合作的过程中,后者推动贝莱胜中国工厂零部件国产化,推动核心零部件实现技术跃迁和“零的突破”。例如,GE医疗研发的便携式超声中的超声换能器结构外壳,此前依赖全球供应商,由于该材料要求外观轻薄且抗压强度高,彼时多数国内厂商难以满足。为了完善国内医疗器械产业链,GE医疗协助贝莱胜厦门在国内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提供考察、评估、现场辅导等支持,帮助国内供应商提升整体制程和生产能力,最终实现了该部件的国产化,并优化了产品交期和质量。
“在深耕国产化的道路上,贝莱胜一直是我们坚定的同路人,与我们一道共建国产品牌、共铸国产产品。”陈和强表示,相信通过与贝莱胜等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水平,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并助力福建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共赢全球 拓展多元合作
记者获悉,在福建积极构建医疗产业集群的同时,GE医疗也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拓展多元合作,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在这其中,GE医疗与贝莱胜电子携手打造的国内首个“医疗器械绿色保税维修”项目,已于1月9日落地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
据了解,该项目是福建自贸区在医疗器械领域开展的“先行先试”重点实践,聚焦减少医疗器械维修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资源浪费,将医疗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相结合,推动医疗设备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启动的当天,厦门自贸片区、福建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携手GE医疗中国以及包括贝莱胜电子(厦门)在内的供应商集群,倡议创建“医疗设备绿色供应链创新生态圈联盟”,共同推动医疗设备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医疗设备产业向绿色、环保、高效发展迈进。
除了绿色供应链合作,GE医疗还在福建积极构建产学研医用生态圈,并与多家医疗机构开展涵盖临床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产品落地的合作,共同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CT领域,多家医院专家基于GE医疗创新设备发表了多篇SCI文章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涵盖能谱技术、深度学习算法等前沿技术在多个临床领域的应用;
支持厦门、漳州等地医院研发足灌注固定装置、颈部增强CT辅助装置等,并推动专利申请及成果转化;
在MR领域,GE医疗与省内各级医院开展广泛的临床科研合作,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ISMRM等国际顶尖会议;
在核医学领域,基于GE医疗国产PET/CT和回旋加速器设备,多家医疗机构率先开展新核素诊疗一体化、PET/MR科研应用等前沿技术,提供科研应用支持,推动核医学技术在福建的创新发展;
……
可以看到,GE医疗在福建的实践,不仅是全面国产战略的成功体现,更是全球化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佳诠释。“未来,GE医疗将继续深耕福建,携手合作伙伴,共创医疗健康事业的美好未来。”陈和强说。(记者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