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数字”的火种点亮了创新引擎,“数字福州”建设为福州高质量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ㅣ林瑞琪
数字中国,潮起东南。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此后的二十年间,“数字福建”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数字中国积累了丰富鲜活的经验。
在福建省会福州,“数字”的火种点亮了创新引擎,“数字福州”建设为福州高质量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奋力争先,不负时代。今年是“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福州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在已有成绩基础上,推动“数字福州”再上新台阶。
从“数字福建”到“数字福州”
2000年,随着“数字福建”战略决策的提出,福建拉开信息化建设的帷幕。福州市委、市政府马上就办,立即贯彻落实。次年5月,鼓楼区被省政府确定为“数字福建”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区,奏响了“数字福州”的先声。
当时,鼓楼区内基础较好7个小区成为信息化社区建设试点,试点小区于2001年底基本实现宽带网布线到户,初步构建了社区信息服务网络。随后,依托“数字鼓楼”开通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12345”服务应运而生。市民只需拨打电话“12345”或进入鼓楼区政务网站,点击“呼叫直通车12345”,就可进行政务咨询、市政管理投诉、效能举报等。更迭发展至今,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已经成为福州市民、企业解决生产、生活所遇困难和问题最便捷的途径。
窥一知全,历经多年的传承发展,无数这样的数字化建设实践与探索,生动勾勒出“数字福州”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盛大启幕。借助峰会效应,福州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制定了《“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勾勒出未来3年数字福州建设发展的美好蓝图,提出要将福州打造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福建样本的排头兵。
去年6月,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上,福州将建设“数字福州”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之一,再为“数字福州”建设“加码”。会上进一步明确新的发展目标,并在财政、科技、用地、园区、招商等方面出台新政策,为数字产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环境。
围绕着“数字福州”建设,福州积极健全信息化建设发展机制,优化全市信息化建设布局,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融合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创造电子政务建设新成果,深化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社会生活方式转变。
经济民生数字成果“遍地开花”
2019年,是“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面对百舸争流的数字经济发展态势,福州大力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数字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统计显示,2019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达3900亿元,增速在20%以上,GDP占比超40%。
在长乐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国字号”平台进驻,龙头企业云集。截至目前,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吸引企业447家企业注册(入驻),注册总资本约386亿元。
在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物联网创新发展中心、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三大物联网平台已建成,185家物联网企业汇聚于此,联手推进物联网的标准制定、产品研发、技术应用等。
在福州软件园,195栋现代楼宇拔地而起“筑巢引凤”,拥有770家软件相关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亿元。
在高新区,随着海峡星云鲲鹏服务器生产基地一期项目5月实现量产,鲲鹏产业正“展翅高飞”。
另一边,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新数字经济浪潮,“老树发新芽”的故事不断上演。
纺织巨头恒申依托“数字大脑”,实现“产、供、销、人、财、物”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智能挖掘,让生产更高效智能;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物联网追溯体系,对从基地种植到终端销售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手机APP客户端可视化查询;福耀玻璃推进“人工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优化项目”,入选福建省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动力”,项目则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继首届峰会签约64个项目后,去年第二届数字中国建再签约95个项目。福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支付宝数字城市科技、皮皮虾跳动科技、海康威视区域总部、麦克赛尔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与字节跳动、比特大陆、蚂蚁金服、平安科技、依图科技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合作不断深化。
此外,福州还谋划了一批“数字福州”建设项目。截至7月底,141个项目中累计已开工129个项目,其中35个已竣工,94个正在建设。
数字,成为福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市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因此不断提升。
“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把事情办好了,现在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今的福州,足不出户线上办、随时随地掌上办、在家门口就近办已经成为了新常态,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较2018年,去年福州到现场办事人数下降36%。
作为福州统一移动互联网入口,“e福州”一直致力于解锁新功能,各类高频的便民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都能通过“e福州”完成。
去年以来,“e福州”拓展鲜花到家、家政服务等第三方服务;“一码通行”版图持续扩大,实现公交地铁全覆盖、教育缴费全覆盖。
截至今年9月,“e福州”APP累计注册用户突破700万,日活跃用户超过30万,用户使用服务达3.38亿次以上。
打好三年行动收官之战
2020年是“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福州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开局之年。
“以‘数字福州’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今年将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500亿元。”福州市大数据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青雅表示,将继续升级数字新基建,加快推进数据开发利用,激活数据新要素,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平台效应,深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推动福州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为此,今年福州将继续高标准办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创新办会形式,打造“云上峰会”,同时举办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多赛道并行打造高端赛事,丰富峰会内核。
通过发挥数字峰会溢出效应,福州加大云招商力度,提升峰会品牌影响力,争取利用峰会平台,新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项目。
为抢占新基建风口,福州将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强化创新基础设施支撑。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福州加快推进“5G+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力争到2020年底,建成5G基站1.2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注册数突破400万个,加快推动福州滨海新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在融合基础设施方面,福州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推动智慧市政、智慧能源、智慧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福州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建设,持续提升华为软件开发云、省人工智能超算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能力。
为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福州将夯实数字应用底座支撑:建成人脸识别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电子缴费、信用、可信数字身份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全面提速“城市大脑”建设,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城市大脑”智能中枢,实施智慧停车项目,实现30000个以上车位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应用。
以“城市大脑”为抓手,福州开展数字应用场景建设,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公共安全和产业融合等5大领域推出“100+”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启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公共安全云平台等超30个项目建设。
为实现数字经济领跑全面提速,福州将推进数字经济企业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打造10个以上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和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
同时,福州推动显示、光电芯片、物联网、大数据、信息软件等产业基地提速发展,力争各重点产业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5%以上;全面提速数字福州行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菜鸟网络、京东(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复寅产业园、智慧餐饮云服务平台等项目6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