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引领有福之州治理现代化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文ㅣ莫思予
时下,福州城市治理加速步入“智治”阶段。
随着全国首个自主开放城市大脑在福州启动建设,百余项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可信数字身份应用、城市体检信息平台等一批场景相继投入使用。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门社区视察时作出的这些重要指示,在数字化手段的辅助下正逐步一一实现。
大数据助力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张人峰 摄)
数字政务服务 让办事更方便
“过去2-3小时的审批,这次只用了10分钟不到,还免去了许多基本信息的重复填写,比以前方便多了!”这是福建成景运输有限公司经办陈浩登录省网上办事大厅,办理“运输企业运输建筑垃圾备案”事项后的感受。提速来自今年4月福州在全省首推的行政审批“秒批”服务,标志着福州“互联网+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
——畅通智慧审批快速通道。
“过去到窗口办事,来回路程加上办理时间还要花上几个小时。现在,点点鼠标几分钟就能在办公室搞定,真是‘秒批’!”福建省德立渣土运输公司经办张扬辉登录省网上办事大厅,为公司参与晋安区医院改扩建工程所需的泥浆车备案登记,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
“秒批”服务是“网上申请、自动审批、即时结果”的智能审批模式。经办人员在网上提交材料,后台由机器审批,全程受理零窗口、审查零人工、领证零上门,以审批提速服务复工复产。
不仅审批速度变快,要提交的材料也少了。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审批优化了事项办理方式,精简身份证明类材料,自动获取、复用相关信息,也减少了申请人信息填报的数量。
而这背后,少不了技术和业务上的配合。据悉,在找出审查标准简易明确、申请流程易于程序化的事项基础上,“秒批”服务攻克了“数据共享”和“智能化改造”两大难点。
一方面,对接福建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企业信息库及市可信电子文件库等主要接口,获取申请人相关信息,推动申请条件、申请表单、申请材料的复用及共享。另一方面,详细分析每个事项审查环节,通过引入数据查询核验、图像识别、语义理解识别等技术手段自动校验,智能化生成业务办理结果。
——打通办事服务“最后一公里”。
5月,在社区、便利店、地铁站、药店商超等人员流动密集的公共服务场所,230台“e福州”便民服务自助终端亮相,获得了一众点赞。
市民黄女士在杨桥河南社区服务中心用了几分钟时间就通过“e福州”便民服务自助终端打印了自己的社保缴费证明。她说:“以前要到市民服务中心或者社保中心才能查到这些信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查询、打印,真方便!”
依托“e福州”APP与自助终端,福州构建群众办事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实现近百个便民事项就近自助办理。
“数据显示,终端上线以来,累计为市民提供了近30万次服务。其中个人企业养老保险历年缴费查询与打印、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职工医疗保险打印、公积金账户查询等事项使用频率最高。”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助终端还实行身份证“刷脸”自助办事,如果没带身份证,出示支付宝电子身份证或“福码”也可办理。
“e福州”作为数字城市的统一入口和基础支撑,构建起政府与企业、百姓之间的生态系统。除了线下自助终端,网上办事大厅福州分厅也在提供便利,实现各类在线网办事项2347项,其中一趟不用跑事项1373项。
此外,福州窗”微信公众号在今年1月也进行了升级,成为随时随地可使用的“掌上办事大厅”,提供从办事预约到办事进度查询的全链条线上服务。
足不出户线上办、随时随地掌上办、在家门口就近办已经成为常态,2019年福州市到现场办事人数较2018年下降36%。官方微信、“e福州”APP等平台集合成的“数字矩阵”,增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能力输出。
智慧社区治理 让渠道更畅通
数字,提升的不仅是群众的办事体验,日常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攀高。
成为福州人手机必备软件的“e福州”APP,如今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700万,日活跃用户超30万,用户使用服务达3.38亿次以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轻点手机就能直接精准传达给责任单位。
“我们小区有单元群租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期间,市民林先生用“e福州”APP向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反映群租房问题。当天,他的诉求就被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批转至多个相关部门。第二天,多部门随即联合调查执法,并作出回应。
两天时间内解决问题,这是平台带来的高效。2019年,福州市还启动“12345+企业服务”新模式,为企业发展难题“传声”。过去一年,平台共受理来自市民、企业的诉求104.56万件,诉求件回复率为100%,群众满意率为99.7%。
在福州的各县(市)区,一个个掌上社区服务平台加速构建,社会治理日趋高效化、精准化、主动化。
去年8月,“鼓楼社区幸福通”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营,开启鼓楼居民与社区互动的数字化新模式。据介绍,“幸福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设了事项告知、社区党建、有话要说、社区服务、民情恳谈、办事指南、心愿墙、社区公约等8个功能菜单。
社区工作与“幸福通”的结合,不仅改变了传统工作方式,也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间“线上会客厅”。
“电影制片厂公寓内垃圾分类亭安放不够合理,部分业主生活受影响。”不久前,家住南街街道小柳社区的郑先生通过“幸福通”反映问题。随后,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公司与居民代表展开讨论,敲定了新分类亭的位置、朝向。
对于居民通过“随手拍”功能上传的各类身边问题,“幸福通”后端可直接连接“鼓楼智脑”,一采集到信息就会立即启动“一线处置”。全区各级各部门无缝衔接,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综治、市容、市场监管、环保等28个部门的187类事项,都能通过“一线呼叫”,让相应职能部门定时、定点报到并采取措施。
“我们在‘幸福通’上表达了几次看法,都得到了快速回复,事情也有了实质进展,以这种方式参与社区事务还是挺便民的。”居民郑先生点赞。
过去,居民表达诉求都要跑到社区或者打电话,“幸福通”上线后,居民可以通过“有话要说”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线上交流。“心愿墙”发布的心愿,可实现邻里互帮互助。
智慧城市建设 让管理更精细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向城市管理全过程、多领域延伸,福州的“城市大脑”在不断“扩容”,福州的城市治理能力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大步迈进。
打开福州的数字城管系统,你能看到一张覆盖全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项目的“电子地图”。115类“部件”和79类“事件”, 对接全市470多个处置责任单位的平台,形成“包罗万象”的大城管格局。
“电子地图”上的每一部件都能准确定位责任主体,每一案件都能全程跟踪,开启了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城市管理的大小‘病症’,只要上报给这位‘城市管家’,它就能在第一时间将问题批转给责任单位,并督促解决,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在城市内涝、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等领域也大显神通,让福州在变大变美的同时,城市治理的步子越走越细。
在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各水系要素情况一览无余。通过运用窄带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工作人员可以对城区的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实现一体化在线监测、实时分析和远程调控,大大提高了城市水系的调度效率。
在交通大数据平台,4355辆公交车和6345辆出租车浮动车GPS、600个电子警察编织成了一张智慧大网。工作人员只要点开屏幕,就能精确掌握道路拥堵成因和突发事件情况,实现点对点快速处置堵点,实现交通数字化管理。
在福州市“生态云”平台,市级生态环境数据汇聚其中,建立起测、管、罚、服联动的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地理信息一张图”突破了单纯的物理层面数据汇聚,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化学融合,实现数据动态化、可视化、智能化、安全化。
……
数字驱动,“绣”出有福之州治理现代化。眼下,更加科学、精细、智能的城市治理体系,正在释放更大的数字效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品质提升、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