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的“数字先锋”
数字化防疫贯穿城市运行、市民生活的各个环节,让福州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有科技厚度的“防疫答卷”。
文ㅣ林瑞琪
截至9月23日,福州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3例,已治愈出院29例,在院治疗4例;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72例,治愈出院71例……疫情发生以来,每日更新的疫情动态数字牵动人心。
于福州而言,“数字”不仅是疫情动态最直观的体现,更是此次防控阻击战中的冲锋力量。入榕关口扫码通行、监测平台助力精准施策、各类事务“云”上办理……数字化防疫贯穿城市运行、市民生活的各个环节,让福州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有科技厚度的“防疫答卷”。
“守关神器”把牢重要关口
防疫阻击战中,控制病毒源头是治本之策;把好重要关口,防止病毒传播是关键之举。
作为入榕“首道关口”,在机场、高速及火车站等重要通道,除了身份证查验、纸质信息登记,是否有更为高效、准确的人员信息查验方式?2月上旬,面临返岗潮将至的考验,福州急中生“智”,由本土企业博思软件与腾讯云联合,用时3天上线“e防控”平台,开启“网上登记、扫码通关”的模式。
入榕人员均须通过“e防控”进行自主申报和提前登记,在“通关”时,凭借扫描生成的二维码,即可获知人员来榕前的行动轨迹及乘坐交通工具等相关信息。“既避免接触,又能提升通关效率。”福州机场工作人员为之点赞。
在守好“大关口”上,数字应用能提速增效,而在守好居家“小关口”方面,则提供了24小时在线的“盯防”。
“开门通知,设备检测到人员进出。”2月28日,鼓楼区洪山镇国光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收到提示,一户正处于居家观察管理期的人员打开了房门。经核实,原来是物业上门收垃圾。这样的提示消息,在疫情防控期间,每天都由“电子封条”上报,即便工作人员不在场,也能随时掌握居家观察管理人员的出入动态。
“针对居家隔离管理的工作难点,我们研发出疫情物联网AI防控系统及终端设备,通过红外线原理探测人体发出的波长,感应人员进出,实现全天候检测、开门报警、拆除报警等功能。”福信富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介绍,为了让监管更精细化,公司还升级系统,实现进出人员数量比对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居家隔离防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为守好各重要关口,各类“守关神器”在疫情期间接连涌现。在福州软件园,记载着籍贯、车牌、敏感区域接触史等信息的“电子入园凭证”必不可少;在马尾区多所学校,本土企业研发的红外线热成像体温智能测量系统可同时精准测量多人体温,还有发热报警、自动记录体温数据等功能……数字技术成为“把关人”的得力助手。
监测平台辅助精准施策
防范应对重大风险,掌握充足信息是致胜关键。此次抗“疫”中,“e福州”内嵌的福州新冠肺炎动态监测分析平台成为广大榕城市民了解疫情动态的“掌中宝”。而在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这一平台投射在一面颇具科技感的蓝色大屏上,成为此次作战指挥的“数据参谋”。
该平台是福州市大数据委在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支持下,依托福州大数据企业——政信云公司用时5天研发上线的疫情“大数据+网格化”防控监测网。
平台基于轨迹数据驻留点集散地识别,在电子地图上动态展示确诊人员轨迹路线,分析潜在传染源及可能的传播路径。对重点区域人群迁徙比例、流向、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和重点信息排查,并精确到街镇级别,结合地图,实现精准热力图研判。
“结合平台数据,我们在疫情期间发布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回流大数据分析日报,形成多份县(市)区运用移动大数据情况通报,为各县(市)区精准摸排、精准施策、精准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市大数据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疫情期间,市委政策研究室提交的一份疫情防控信息专报中曾指出:湖北来榕人员的来榕方式以火车和自驾为主,建议在火车站、高速路、国道等入榕通道精准排查。这一建议的依据来源正是福州新冠肺炎动态监测分析平台。
“之前我们认为湖北来榕人员的来榕方式主要是火车站和机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其实是火车和自驾,分析出来以后指挥部就调整了防控的策略。”市大数据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来榕方式,平台能提供分析报告、湖北人员来榕目的等可视化信息,而近期随着疫情防控重点转向,该平台新上线的福州市境外人员入境监测平台也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字”服务加速复工复产
夺取“双胜利”织牢疫情“防控网”是一方面,面对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的两难选择时,该怎么办?福州利用数字化手段将“两难”变为“两全”。
在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是一片火热的生产景象。自复工以来,每天点开手机上的“钉钉”软件完成“健康打卡”成为员工小陈的“必修课”。而在另一头的软件终端,福州市复工服务平台随着新的数据汇总而实时更新。通过企业、员工自主上报数据和政府审批数据的归集,平台数据分析和数据看板功能辅助各级政府对复工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疫情防控各项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
该平台基于阿里巴巴钉钉平台架构,可实现政府和企业的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依托企业复工备案模块,还能实现企业用手机提交复工备案信息,主管部门用手机即可完成材料审核,审核结果实时推送,最快3分钟即可完成审核。
平台目前已覆盖福州全部县(市)区,累计服务超过37000家福州企业,部分地区还灵活运用该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
加快企业复工进度,也少不了配套服务的快速到位。
“你们怎么知道我们开工啦?”2月13日,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铭福见到戴着口罩主动上门服务的连江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既惊又喜。原来,这是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知晓该企业复工生产,便迅速组织人员上门指导,助力复工复产。
据介绍,福州供电公司有近2万个企业专变用户,如按传统逐个电话回访方式一一了解复工情况,工作量大、效率低、费时费力。为此,该公司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企业用户从同期日平均电量、行业等维度开展日用电量监测,通过对供电数据信息的分析,迅速发现企业电力负荷变化情况,从而落实线下供电服务保障工作。
借力数字技术,变企业申请为部门主动服务,不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也大大加快复工复产进度。3月初,福州185项对固投支撑较大的在建重点项目全部复工。
线上云端遇见“新生活”
当集聚成为风险,一系列日常活动受阻“停摆”,根植于福州社会治理各方面的“互联网思维”展示出非凡活力,在“云端”为福州市民描绘了另一幅生活图景。
“云招商”助力开门红。面对面沟通成为困难,屏对屏交流在福州应运而生。3月19日上午,一场跨国“云签约”在福州闽清和日本东京两地完成,总投资10亿元的华侨大厦项目正式落地闽清。疫情发生以来,福州探索采取客商同步在线、视频互动交流、在线答疑解惑的方式,12场“云签约”“云招商”活动已签约项目176个,预期总投资2400多亿元。
“云审判”帮当事人了却心事。线下开庭受阻,“隔空对话”确保诉讼服务持续在线。3月6日,福州中院民四庭法官依托“云法院智慧庭审系统”,让跨国、跨省、跨时区,分处5地的法官、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同一时间“云上相见”,充分发表诉求及辩论意见,一场特殊的庭审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通过启用“云法院智慧庭审系统”,福州中院以提前指导无障碍、身份认证新突破、庭审答辩面对面、庭审笔录实时签、宣判送达快通道等措施,打造了此类在线审判的应用和发展的“福州范本”。
“云出游”成为新时尚。当许多景点“闭门谢客”之际,三坊七巷则在直播间内掀起一股热潮。在三坊七巷小黄楼,解说员黄珊侃侃而谈,在她身边只有一台手机,而屏幕上的弹幕则热烈地滚动着。3月以来,在景区管理方的推动下,严复故居、小黄楼等多个景点先后上网“云”直播,一波波线上游客,为景区增添了别样的热闹,也成为众多旅游业者特殊时期的全新“机遇”。
足不出户线上购物、办事,在“空中课堂”听老师授课答疑……疫情期间,一边是清冷的大街小巷,一边是火热的线上云端,这是特殊时期福州经济数字化活力的映射。福州以大数据赋能精准治理,更照见了数字生活的美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