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融合不止步
两岸同胞更加走近走亲。
文ㅣ龙敏 林春茵 闫旭 杨伏山
在1月22日于福州市启幕的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福建省代省长赵龙透露,2021年,闽台经贸往来持续提升,贸易额逆势增长26.2%,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下同);新增台资企业1495家,同比增长21.2%。
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也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闽台融合仍持续取得新进展。
疫情下持续拓展
2021年,闽台融通路径持续拓展,福建累计向金门供水超1700万吨,与金马通电项目福建侧工程开工建设;人文交流持续深化,海峡论坛成功举办,海峡青年节等品牌效应继续放大,两岸同胞更加走近走亲。
2022年,福建如何深化闽台融合发展?透过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经贸合作依旧是福建深化闽台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赵龙表示,福建将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闽台融合研究、规划和政策设计,积极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样板;推动闽台科技协同创新,建好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涉台经济合作园区,促进闽台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特色现代农业等加快发展。
福建也将加快推进“应通尽通”。具体而言,搭建两岸行业标准共通信息平台,建设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支持平潭进一步健全覆盖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全链条采信体系,打造两岸物流贸易枢纽;跟进服务重点台资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台企在大陆上市;项目化推进与金门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先行论证实施福建侧项目,促进厦(门)金(门)、福(州)马(祖)率先融合发展,建设共同家园。
过去一年,福建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率先公布第一批225项同等待遇政策;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台湾青年累计近4万人,吸引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95支、乡建乡创人才300多名,新增12家省级对台交流基地。
落实同等待遇,以惠促融,是福建深化闽台融合发展的另一发力点。赵龙在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台湾地区专业技术资格直接采认范围,全面落实农业、金融、文教、医卫等各领域融合发展措施,惠及更多台胞台企;加快建设“数字第一家园”一体化服务平台,完善台胞医保服务中心、台胞台企服务专窗等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健全完善台湾青年来闽实习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解读和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台湾青年的获得感。
作为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还将继续突出深化交流交往,着力以情促融:深化寻根谒祖、信俗交流,开展“福建文化宝岛行”,支持非遗文化、民间曲艺入岛;建好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支持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促进闽台社区合作创新,创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吸引更多台胞以及台湾青年来闽追梦筑梦圆梦。
闽台农业融合领跑
进入2021年腊月以来,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农、福建龙岩御山晨露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濂丰正忙着给茶园里的观赏樱上肥催花,以迎接春节长假的络绎人群。
2018年,受大陆频频出台的惠及台胞农林措施鼓励,来自台湾南投制茶世家的陈濂丰下定决心,将茶园规模从300亩猛增到1000亩。四年过去,茶园已有数十倍余的增量产出。
“茶叶直供给茶饮料厂家,又新开辟茶园观光旅游。”陈濂丰说,新冠肺炎疫情催热乡村游,为茶园带来人流,“前景非常可观。”
龙岩漳平是大陆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也是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区域,迄今已有76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常住台农600多人,年产茶1600多吨,实现产值7.2亿元人民币。
连续四年,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全国国家级台农创业园评比中居于首位。专家认为,此地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台农集聚发展、辐射效应凸显的良好态势,成为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双赢的示范样板。
福建自2006年率先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除漳平永福外,还有漳州漳浦、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福州福清、泉州惠安等共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这6个台创园综合评价连续4年包揽全国前六名。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新批台资农业项目31个,合同利用台资2350万美元。全省9个产业园新批台资农业项目32个,合同利用台资4300万美元。
2021年,福建全省新批台资农业项目78个,合同利用台资1.18亿美元(累计2867个,43.38亿美元),项目数和资金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陈明旺援用上述数据表示,福建正围绕乡村振兴国策,大力推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五新”科技成果,目前已经新建151个推广基地,“覆盖全部涉农县。”
全国台企联副会长陈奕廷接受采访。
涉台医药项目相继落地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促进委员会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台美医药产业有限公司近日签约合作,涉及进口药品、设立研发实验室、小中试生产和cGMP商业化生产车间等方面的投资合作,总投资预计逾5亿元人民币。
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项目落地后,将促进平潭加速形成“研发、销售、生产异地化”的医药产业链模式,推动闽台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平潭综合实验区台美医药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台胞曾沧滨,有着多年欧美药企研发、运营从业经验。曾沧滨透露,第一阶段计划在平潭设立研发实验室,条件成熟后再设厂量产。
涉台医药项目相继落地,成为近期闽台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的台资医院——天福医院2月15日开始运营。这是知名台企天福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创办的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规划床位900张,共开设3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有关专家认为,天福医院的创建将促进两岸医学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医疗技术水平共同提高。
今年1月,“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泉州临床基地”落户福建泉州首家台资医院——颐和医院,将加强两岸在辅助生殖医学方面的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据泉州颐和医院筹备运营中心副执行长黄约嘉介绍,与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力打造的泉州颐和妇产医院,预计明年上半年开业,将引入海峡两岸医学专家和技术,整合两岸医疗技术优势,壮大泉州妇产与生殖医学专家团队力量。
步入“十四五”,福建推动台湾医疗健康产业在闽聚集,扩大台资(合资)医院规模,支持台资台企来闽设立独资、合资新建医院,规划到2025年,台资医院总床位达5000张。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将调整完善卫生健康领域闽台融合政策,落实同等待遇;在沿海地区开展台湾医师医疗保险、台湾名医收费标准试点;支持台资医院人才储备,优先在沿海地区发挥“筑巢引凤”优势。
福建也推动设立多种合作模式的台湾名医工作室、闽台专家工作站(室);探索在台资聚集地创办闽台医学科研工作站(室)、闽台融合康养研究机构;为台湾青年医师就业实习创造条件;引进台湾医学人才;加强闽台中医药交流合作。
“90后”台湾青年郭宏恩2021年入职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成为该院第二名台湾医师。“每天接触各式各样的病例,知识技能快速提升;在单位帮助下很快就办好了编制手续,并入住人才公寓。”郭宏恩发现,在福州发展,收获远超预期。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院长郑礼宝表示,医院每年向台湾地区定向投放各类编内外岗位,广泛吸纳台湾人才。
打造“福马共同家园”
“我们常说,马祖是撒在闽江口外的一串珍珠。实际上,马祖的生活圈本来就是和福州相连的。”正在福州过春节的马祖知名人士曹尔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福马共同家园”是马祖乡亲“多年的期待”。
福州市官方提出,今后五年,将朝着“榕台融合深入拓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的目标努力,今年着力推动福州都市圈与马祖打造“福马共同家园”。
福州都市圈由作为中心的福建福州和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福州,莆田,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和建阳区、建瓯市部分地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从福建省政府发布的《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可见,“两岸合作重要门户”是福州都市圈的定位之一。福州都市圈深化与台湾地区在重点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在社会交往、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
福州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作为与福州都市圈最近的马祖,可利用此契机发挥地理区位、现有资源等优势,加强与福州都市圈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福马共同家园”,共创两地双赢。
事实上,两岸融合发展,福州和马祖早已“先行一步”。
2001年1月2日,马祖507名香客乘“台马轮”直航福州马尾进香,打破了两岸隔绝半个世纪的坚冰;1月28日,马尾和马祖民间团体、民间人士签订《福州马尾—马祖关于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的协议》,这是海峡两岸第一个地方对口合作协议;8月2日,福州马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心考察团乘“曙光”号客轮从马尾首航马祖,“两马”双向直航实现突破。
福州与马祖的直接往来,从人员往来拓展到人、货船齐头并进。福州马尾—马祖、连江黄岐—马祖南竿,是福州、马祖两地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截至2020年底,分别运送旅客61.94万人次、24.99万人次。福州整合沿海台轮停泊点,推进福马小额贸易发展。福州与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亦在加快推进。
截至目前,福州与马祖地区10所中小学、22个村全面建立对接联系。建立福州—马祖定期协商磋商机制,推进旅游、渔业、体育、气象等多领域交流合作。正在马尾举行的“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已走过二十届,成为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品牌。
这个农历虎年春节,曹尔忠在福州走亲访友时,大家聊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福马共同家园”展开。“在这个主轴下一起创造更好的生活,这是共同追求。”他说,福州对马祖乡亲的照顾力度不断加强,在榕马祖青年、企业家深有感触。
马祖青年冯念祖于2016年来福州发展,推广家乡的东引高粱酒。随着福州市一系列服务台胞台企政策的持续落地,他深感“创业有了底气,没有后顾之忧”。
对“福马共同家园”,冯念祖更是充满期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马祖的年轻人来到福州兴业。我在福州已经安居了,以后也会好好打拼事业,为两地的融合发展尽一份力。”他说道。
《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提出,将深化开放合作,建设共同家园,在经济、社会层面强化对台湾青年的吸引力;加强社会民生合作,扩大民间基层交流的影响力。
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表示,福州将发挥近台优势,着力深化交流合作,努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打造“福马共同家园”。
厦门先行示范
“未来通过设立两岸融合发展(厦金)先行先试区,可探索厦金跨境电商货运新通道,共同打造两岸跨境电商业务示范区,形成厦漳泉金一体化的海峡西岸大湾区。”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2021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意见》,就“打造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提出一系列政策目标。如今,这些政策措施正稳步推进落实之中。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2022年对台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讲话中强调“要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一直扮演独特作用的厦门,如何先行示范?
吴家莹认为,可通过设立两岸融合发展(厦金)先行先试区,在两岸局部区域层面打造卓有成效的合作样板与典范,这不仅可以推进厦金跨境合作进程,对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1998年,厦门设立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推动两岸经贸融合发展的先行先试,规范厦金海域民间贸易,惠及两岸百姓。
“厦金应该顺应民意和发展趋势,在此前的交流基础上,推进区域率先融合,尽快把金门纳入厦漳泉大都市圈。”吴家莹说,先行示范举措可以涵盖扩容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改善厦金跨境电商业务的营商环境,放宽厦金两地人员往来的条件要求,实施码头相关费用优惠,优化海关监管模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两岸关系研究知名学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首先要在经济上把福建建成海峡两岸的共同市场,两岸经济融合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把福建建成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这是推进两岸社会文化融合的重要内容;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建构两岸同胞的共同命运。
“在共同市场、共同家园的基础上,建构共同命运,走向共谋统一。这是两岸融合的最终目标,也是福建为两岸统一作出贡献的最佳路径。”他说。
此前,厦门已率先在大陆推出首个地方版同等待遇政策——“厦门60条”,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台胞台企在厦门发展得更好更快。福建省新近又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厦门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多年来,台湾农业乡村观光发展协会理事长、福建缘来生态农林有限公司董事长暨芊秀致力于促进两岸旅游观光业交流合作,如今更多关注大陆乡村振兴发展愿景。暨芊秀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农林22条措施”新惠台政策的出台,给台农台商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台农台商对更多地融入大陆发展、为大陆乡村振兴发展尽绵薄之力乐观其成。
她说,如今投身大陆乡建乡创领域,感觉目前只有住建部门有比较明确的惠台政策,而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关联更契合的相关部门,尚未出台类似乡建乡创的具体政策措施,如果厦门在这方面能率先探索示范,参照推出相关政策措施,将更有利于多领域的融合发展。
厦金率先融合发展
在1月23日于福州举行的福建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福建省政协常委、集美大学教授陈昌生认为,推动厦(门)金(门)区域率先融合、构建“厦金跨境自由贸易区”,对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并具备切实可操作性。
2021年,福建继续促进厦金、福(州)马(祖)率先融合发展,融通路径持续拓展,累计向金门供水超1700万吨,与金马通电项目福建侧工程开工建设。
福建省代省长赵龙在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表示,福建将项目化推进与金门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先行论证实施福建侧项目,促进厦金、福马率先融合发展,建设共同家园。
厦金如何率先融合发展?陈昌生称,厦金率先融合发展、构建“厦金跨境自由贸易区”有基础,两地经济互补性强,且顺应民心。
1998年,为规范厦金海域民间贸易、惠及两岸百姓,厦门市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获批设立,先行先试推动两岸经贸融合发展。
“厦金两地居民、民间团体往来密切并已成常态,在此基础上推进厦金区域率先融合,顺应民意和发展趋势。”陈昌生说,近年来金门也在积极推动与厦门的直接贸易往来。
“厦金跨境自由贸易区”如何构建?陈昌生建议分三个阶段实施:试点阶段,将大嶝岛辟为“综合保税区”并作为试点区域;发展阶段,把金门纳入厦漳泉大都市区的辐射联动区,构建“厦金跨境自由贸易区”;拓展阶段,将其拓展到厦门湾、金门湾、泉州湾、湄洲湾、平潭岛、漳州湾,形成海峡西岸大湾区经济带。
在具体对策方面,陈昌生提出,将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扩容,使之成为“厦金跨境自由贸易区”的主体;实行自由贸易港“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政策,实行“离岛免税”;放宽人员出入境管理,为两岸同胞探亲、旅游、商务活动提供方便。
此次福建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也纷纷建言推进厦金经济合作。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廖明宏建议,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建设厦金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厦金合作发展共同委员会等顶层设计,完善常态化的厦金合作工作对接机制,加快厦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动厦金水电气工程,加快厦金人员往来。
民进福建省委会提出,将金门纳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规划,加快构建两岸深化产业合作示范区,重点提升两岸航运物流领域合作、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
平潭加快建设台胞“第二生活圈”
作为福建省2022年首季度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之一,平潭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期)虎年新春刚开建,现正有序施工。
该项目总投资69.8亿元(人民币,下同),包含工业厂房、研发中心、路演中心、配套商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平潭新兴投资开发公司总经理郑梁向记者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增强平潭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区域整体功能。
目前,平潭新兴产业园主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招商,已吸引20家企业签约入驻,其中台企约占1/3。
虎年新春伊始,平潭综合实验区吹响加快建设台胞“第二生活圈”的号角,大力发展涉台经济。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发改处处长郭子圣表示,平潭提出的涉台经济,是对产业划分的一次创新,突出平潭该怎么发展,产业要怎么发展。
过去一年,平潭不断深化两岸交流融合,对台农渔产品进口、跨境电商对台出口均占大陆总额50%以上;创新推出“台胞诚信闪贷”“台医通”,成立台胞应急救助基金,方便更多台胞台企落地发展;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交往。
立足临海近台的区位优势,平潭物流贸易产业跑出加速度。2021年11月25日,首条以平潭为母港的两岸直航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鲁丰”集装箱货轮开启“平潭—台北—台中”航线的首航之旅。
福建岚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做好保税仓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将纵向发展,拓展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的业务,计划2022年在香港设立子公司。
平潭不断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深化经贸、文化、民生等各领域的两岸交流合作。2021年,平潭设立大陆首个跨海峡的医疗服务平台——“台医通”,让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就医看病,享受两岸医疗融合发展带来的便利。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社区康复分会秘书长林万庆认为,“台医通”将使两岸的社区康复得到进一步的互相交流、借鉴和融合。
为了更好地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总投资15.4亿元的平潭两岸职教园区也在这个新春如期开工,一期建设图书馆、体育场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学用房、教师教研办公用房等众多配套设施工程,助力平潭建成两岸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基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研发基地。
今年,平潭综合实验区从打造物流贸易主通道、优化提升产业平台、积极培育两岸贸易新业态、做好台胞台企登陆服务等四个方面发力,发展涉台经济。
平潭将加密两岸直航货运航次,争取拓展新的货运航线,打造对台农渔产品、日常消费品、电子产品、美妆及相关产品进口主通道;同时,拓展中药材检测、中药材出口包装服务和保税加工新业态,深入研究和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引进更多的台资加工贸易企业落地。
2015年来到平潭创业的台商、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孟邦,见证了平潭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他表示,平潭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业态升温,让企业实现“免申即享”;未来希望吸引更多的台湾上下游企业入驻平潭,带动产业链聚集。